见《金匮翼》卷五。即锡类散,见该条。
见《河南中药手册》。又名小慈姑、毛地梨、光菇、山蛋。为百合科植物老鸦瓣Tulipa edulis(Miq.)Bak.的鳞茎。分布东北至长江流域各地。甘、辛,凉,有小毒。清热解毒,散结化瘀。①治咽喉肿痛
书名。4卷。袁焯撰于1914年。袁氏辑录治疗验案62条。其中以内科杂病医案为主,案中对病因、病理、辨证论治等作了较详细的记录分析。有上海科技卫生出版社排印本。
见萧步丹《岭南采药录》。即榕须,详该条。
见《白喉忌表抉微》。指治疗白喉中比较次要的药物,称为“次将”。云:“白喉初起,辨别不明及症之轻者,与凡风邪之症,皆以此等药、中层消药及下层导药四种。”详药将条及各该条。
解除风邪并调整营卫失和的治法。风邪自表而入,可引致营卫失调,表现为头痛发热、汗出恶风、鼻鸣干呕、脉浮弱等症。主用桂枝汤,以桂枝解肌祛风而通卫,芍药敛阴而和营,配以姜、枣,甘草相合,即能助正气而调和营卫
即十香返魂丹,见该条。
即死胎不下。详该条。
【生卒】:十七世纪【介绍】:清代医家。字素中。陕西三原人。撰有《伤寒辨证》(1678刊刻)、《痘疹辨证》(1678刊)等书。
病名。指胸痛时每欲蹈压,初起常喜饮热之症。多因邪气留着,肝脏气血滞而不畅,上逆于肺所致。《金匮要略·五脏风寒积聚病脉证治》:“肝著,其人常欲蹈其胸上,先未苦时,但欲饮热,旋复花汤主之。”有因肝虚所致者