见《景岳全书·古方八阵》卷五十七。煅软石膏、制半夏、制天南星、炒香附、炒栀子各等分。为末,米粥为丸,梧桐子大,每服五十至七十丸,姜汤送下。治嘈杂暖气。
①拘泥。有所顾忌的意思。《素问·五藏别论》:“拘于鬼神者,不可与言至德。”②证名。筋病证候之一。拘为筋脉牵强不伸。常与挛、急并称,如拘挛、拘急等。多由湿热、风寒或血虚所致。《素问·生气通天论》:“湿热
【介绍】:见吴世铠条。
病名。出《外科问答》。即蓆疮。见该条。
指脾胃两经俱虚。《千金要方》:“右手关上脉阴阳俱虚者,足太阴与阳明经俱虚也。病苦胃中如空状,少气不足以息,四肢逆寒,泄注不已,名曰脾胃俱虚也。”
证名。《诸病源候论·风痒候》:“虚则邪气往来,故肉痒也。”多由卫虚风邪易入,皮肤郁热生风作痒所致。治宜清热疏风、凉血为主,用消风散、胡麻散等方加减。
解剖学名称。指咽喉。《灵枢·经脉篇》:“足阳明之别,名曰丰隆……其别者,循胫骨外廉,上络头项,合诸之气,下络喉嗌。”参见咽喉、嗌、咽等条。
病证名。又名暑产。杨子建《十产论》:“热产者,言盛暑之月,产妇当温凉得宜。热甚,产母则头疼,面赤昏晕。若产室人众,热气蒸逼,亦致前患,名曰血晕。若夏月风凉阴雨,亦当谨避。”
见《中国药用植物图鉴》。为刺五加之别名,详该条。
出《王节斋公胎产》。多因平素气血两虚,复加产后劳伤,中气益虚所致。治宜大补气血。方用《傅青主产后编》加参生化汤合补中益气汤。