52词语>中医中药>中医百科>惊悸

惊悸

证名。①无故自惊恐惧而悸动不宁,名为惊悸。《诸病源候论·虚劳病诸候》:“虚劳损伤血脉,致令心气不足,因为邪气所乘,则使惊而悸动不定。”参见心悸怔忡条。②因惊而悸为惊悸。《三因极一病证方论》卷十:“惊悸,则因事有所大惊,……遂使惊悸,名曰心惊胆寒。”③突然心跳欲厥时作时止者为惊悸。《医学正传·怔忡惊悸健忘证》:“惊悸者,蓦然而跳跃惊动而有欲厥之状,有时而作者是也。”参见、心悸、怔忡等条。

猜你喜欢

  • 水晶凉粉

    见《贵州草药》。为冰粉之别名,详该条。

  • 伤胃

    病证名。又称伤胃吐血。《诸病源候论·血病诸候》:“伤胃者,是饮食大饱之后,胃内冷不能消化,则便烦闷强呕吐之,所食之物,与气共上冲踧,因伤损胃口,便吐血色鲜正赤是也。”详伤胃吐血条。

  • 实中夹虚

    指实邪结聚的病夹有虚证,邪盛正虚。如臌胀病,症见腹胀满、二便不利、形体消瘦、面色萎黄、纳减、气短乏力、脉弦细等,为气血郁结的实证夹脾肾不足的虚象。

  • 月水

    出《脉经》。即月经。详该条。

  • 纹淡

    即指纹色淡。多属体质虚弱,气血不足。淡红为虚寒,淡青为体虚有风,淡紫为体虚有热。

  • 中闸

    经外奇穴名。见《经外奇穴汇编》。位于脐下4寸(中极)旁开0.2寸处。主治子宫脱垂。直刺0.5~0.7寸。

  • 阳疟

    病名。①指三阳疟。见《类证治裁·阴疟》。详见三阳疟条。②泛指在表、在阳、在气、在腑之疟。《医学入门·疟》:“疟疾先要阴阳定。阳为外感邪气,其间阳为风暑,有汗;阴为寒湿,无汗。阴为内伤正气虚,其间阳为气

  • 风寒嗽

    病证名。即风寒咳嗽。《古今医鉴》卷四:“风寒嗽者,鼻塞,声重,恶风恶寒,或自汗,或无汗者是也。治当以发散行痰,用二陈汤加麻黄、桔梗、杏仁。”参见风寒咳嗽条。

  • 交骨

    ①推拿穴位。出《推拿仙术》。一手有两穴,分别位于腕部阴池和阳池旁。治急慢惊风。《厘正按摩要术·取穴·阳掌图注》:“掌根上为阳池,下为阴池,二池旁为交骨。”②指妇女的骶尾关节部。参见交骨不开条。

  • 霜坡虎

    见《广西中草药》。为地瓜藤之别名,详该条。