52词语>中医中药>中医百科>急性阑尾炎

急性阑尾炎

急腹症之一。属祖国医学肠痈范围。多因饮食失节,寒温不调,情志所伤,暴急奔走等而成。症见脐腹部走窜疼痛,数小时后固定于右下腹部,有压痛及反跳痛,伴恶心呕吐寒热不适,进而热盛肉腐,瘀结成块,形成阑尾周围脓肿。若热毒炽盛,正虚邪实,则易形成弥漫性腹膜炎,甚或亡阴亡阳,并发中毒性休克,是为本病之严重者。若病势迁延或治不如法,下焦湿热未尽者,可遗有盆腔脓肿。病后气血失和,瘀阻肠道,可形成粘连性肠梗阻。中西医结合治疗一般分为三期,即瘀滞期、蕴热期、毒热期。瘀滞期以行气活血为主,清热解毒为辅;蕴热期以清热解毒及行气活血并举,辅以通便或利湿药物;毒热期宜大剂清热解毒为主,通里攻下、行气活血为辅。方用大黄牡丹皮汤及红藤煎加减。并可用针灸疗法及局部外敷中药。若体虚无大热者,亦可选用薏苡附子败酱散。在治疗过程中严密观察血象、体温、体征等变化,必要时配合应用抗生素、输液等,可使大部分患者免于手术而治愈。对各种类型的梗阻性阑尾炎,以及合并弥漫性腹膜炎的病例,仍以手术治疗为妥。

猜你喜欢

  • 大肠惊

    脏腑惊证之一。出金·陈文中《小儿病源方论》。详脏腑惊证条。

  • 逆经

    病名。见《医宗金鉴·妇科心法要诀》。亦名经从上逆、经从口鼻出、经行吐衄、倒经等。是指经期中或行经的前后,出现周期性的口鼻出血。多因肝经郁火炽盛,经期冲脉气盛血动,血随气火上逆;或阴虚肺热,热伤肺络所致

  • 肾虚经闭

    病证名。经闭证型之一。多因先天不足,早婚,分娩次数多,或房室不节等,损伤肾气,导致冲任不足,胞脉血虚而致经闭。症见头晕耳鸣,腰膝痠软,小便频数等。宜补肾养血。方用固阴煎加鹿角胶、补骨脂、肉苁蓉。

  • 折里十补散

    见《太平惠民和剂局方》卷八。即化毒排脓内补十宣散,见该条。

  • 顾漱泉

    【介绍】:见顾观光条。

  • 腐苔

    如豆腐渣堆铺舌面,颗粒大,松而厚,容易刮脱,表示内聚浊邪,由于胃中阳气有余,蒸发骨中浊腐之气上升而成,多属热证。

  • 寒实证

    指阴寒盛实所致的证候。见《伤寒论·辨太阳病脉证并治》。多因寒邪入侵脏腑,或寒痰湿浊结滞所致。证见胸腹胀满,身无热,口不燥渴,四肢冷或腹痛便秘,脉象沉弦等。《伤寒论今释》:“其证喘鸣气促,肢冷汗出,窒息

  • 大腿骨骱脱

    病名。见《伤科大成》。即髋关节脱臼。详胯骨出条。

  • 痰涎

    小儿病多涎者,《太平圣惠方》谓为“风热壅脾,积聚成涎”所致。《幼科释谜》:“小儿涎痰,“痰由涎结,涎乃脾泔。脾运胃液,肢体皆咸。脾气不足,风热相兼。壅遏中脘,口沫淹淹。乃生壮热,惊搐渐添。”“然痰与涎

  • 会阴之脉

    即任脉。《素问·刺腰痛论》:“会阴之脉,令人腰痛,痛上漯漯然汗出,汗干令人欲饮,饮已欲走。”张志聪注:“任脉起于至阴,与督脉交会,分而上行,故名曰会阴。”