病证名。肿满之一。属热实,多由患儿体质尚实,湿热内郁,水道阻塞,水气泛滥,外攻肌表而成。《幼幼集成》:“阳水肿,身热,大便秘,小便赤涩,烦躁口渴,以五皮汤作煎送沆瀣丹微下之。”但必须量儿大小,根据病情
书名。①金·宋云公撰。3卷。刊于1163年。宋氏自称密受于“常山医流张道人”。全书将仲景397法,分证50门,共484法。用表格的形式列述了伤寒诸证及其兼证证治,并指明当用何方治疗。②清·关燿南编。关
即用轻剂宣通肺气,清解表热的治法。如感受秋季温燥之气,身微发热,口干而渴,干咳无痰,用桑杏汤之类。
病名。出《疮疡经验全书》卷一。多由肺胃积热,痰毒邪火上冲咽喉,或感受秽恶之气,郁怒而生。《焦氏喉科枕秘》亦云:“此症受秽恶之气,后因怒生喉中,卒然肿胀,渐至杀人。”治宜疏风清热,消肿解毒。用粘子解毒汤
病证名。见《经效产宝》。即妊娠肿胀。详该条。
通利二便的方法。用连须生葱、生姜、淡豆豉、食盐,同捣烂,作一饼,铫子烘热,掩肚脐,以帛扎定,良久气通,二便自利。用于中下二焦积热,大小便秘(《幼幼集成》)。
病名。见《时疫白喉捷要》。即缠喉风。详该条。
证名。多由内有瘀血或痰饮所致。两眼周围目胞呈黯黑色。《金匮要略·血痹虚劳病脉证并治第六》:“……内有干血,肌肤甲错,两目黯黑。”又李中梓《诊家正眼》卷一:“目胞黑者,痰也。眼黑行走呻吟者,骨节痰痛,痰
①见《广西中草药》。为广东金钱草之别名,详该条。②见清·刘士季《草木便方》。为大金钱草之别名,详该条。③见《浙江民间常用草药》。为虎耳草之别名,详该条。④见《浙江中药手册》。为积雪草之别名,详该条。
病证名。出《小儿药证直诀》。指小儿生下百日或半岁内,因胃热突然出现发黄。由阳明胃热,湿邪留滞,湿热郁蒸而发。症见身黄壮热,腹胀口渴,大便秘小便赤涩。治宜清利湿热,用茵陈蒿汤合五苓散。热重者可用黄连解毒