出《广西志》。为蘘荷之别名,详该条。
见《湖南药物志》。为向天盏之别名,详该条。
病证名。婴幼儿时期特有的疾病。出叶天士《幼科要略》。多见于三岁以下的小儿,临床以长期发热不退,口渴多饮,多尿,少汗等为主要症状。因其发病都在夏季,又无一般常见暑温病的发病规律,病程中无其他合并症发生,
见《四川中药志》。为香樟根之别名,详该条。
见《本草蒙筌》。即独活。详该条。
见广州部队卫生部《常用中草药手册》,为溪黄草之别名,详该条。
【介绍】:宋代人。生平不详。撰《婴儿论》2卷,已佚。
《集验良方》卷二方。又名龟龄集丹。鹿茸(茄茸用砂锅内煮一柱香,埋入土内一宿,晒干为末)、人参、穿山甲(酒浸软,酥炙黄,为末)各一两,熟地黄(酒浸)六钱,生地黄(人乳浸一日,瓦上焙为末)、酒当归各五钱,
六经标本之一。《灵枢·卫气》:“手阳明之本,在肘骨中上至别阳;标,在颜下合钳上也。”马莳注:“手阳明大肠经之本,在肘骨中曲池穴,上至别阳,标在颜下合于钳上,疑是胃经头维穴。”
见《景岳全书·新方八阵》卷五十一方。即玉泉散第二方,见玉泉散条。