古时纺纱织线之针。《灵枢·九针论》:“二曰员针,取法于絮针。”
经穴名。代号BL34。出《针灸甲乙经》。属足太阳膀胱经。位于骶部,在第四骶后孔中,约当白环俞与骶正中线之中点。布有第四骶神经后支和臀下动、静脉分支。主治少腹疼痛,肠鸣泄痢、大便下血,月经不调、赤白带下
【生卒】:十一世纪【介绍】:宋代医生。开封人,以医为业,擅长针灸,补翰林医学。景祐元年(1034)仁宗病,侍医数进药不效,希得荐而施针刺心下包络之法治愈,命为翰林医官,后为殿中省尚药奉御。撰有《神应针
【介绍】:清代医家。字晓澜。江苏如皋人。辑有《吴门治验录》(1822年)、《良方汇集》(1825年刊行)等书,并修订重刊有王肯堂之《灵兰要览》,费养庄之《幼科金鉴》等书。
即十六字气诀。详该条。
《疡医大全》卷三十六方。枳壳、大黄、皮硝各二钱,陈皮、厚朴、当归、木通、红花、苏木各一钱,甘草五分。水煎服,以通利为度。治折伤跌扑,大小便不通。
九注之一。《诸病源候论·水注候》:“人肾虚受邪,不能通传水液故也。肾与膀胱合,俱主水,膀胱为津液之府,肾气下通于阴,若肾气平和,则能通传水液,若虚则不能通传,脾与胃合,俱主土,胃为水谷之海,脾候身之肌
推拿手法名。出《灵枢·刺节真邪》。即捏法。《灵枢·刺节真邪》:“大热遍身,狂而妄见、妄闻、妄言,视足阳明及大络取之,虚者补之,血而实者泻之,因其偃卧,居其头前,以两手四指挟按颈动脉,久持之,卷而切推,
①见《四川中药志》。为水八角之别名。②见《四川中药志》。为草血竭之别名。③见《分类草药性》。为红白二丸之别名。各详该条。
【介绍】:见费友棠条。