52词语>中医中药>中医百科>太医院院使

太医院院使

元、明、清代医官职称。为太医院的高级官职。元代置太医院使2人,始设于1285年(至元二十二年),官阶正二品,以后各代略有增减,其官阶亦有变化。参见太医院条。

猜你喜欢

  • 风水肿

    水肿之一。亦称风水。多由脾肾气虚,汗出当风所致。《太平圣惠方》卷五十四:“夫风水肿者,由脾肾气虚弱所为也。肾劳则虚,虚则汗出,汗出当风,风气内入,还客于肾,脾虚又不能制于水,故水散溢皮肤,又与风湿相搏

  • 拔地麻

    见《陕西中草药》。为缬草之别名,详该条。

  • 狗脚刺

    见萧步丹《岭南采药录》。为老鼠耳之别名,详该条。

  • 萝丝子

    见《江苏省植物药材志》。为菟丝子之别名,详该条。

  • 泪泉

    解剖名。见《眼科临症笔记》。即今之泪腺,位于眼眶外上方的泪腺窝中。其功能为分泌泪液。

  • 中鬾

    出《太平圣惠方》卷八十八。即继病,详该条。

  • 辫子草

    见《云南中草药》。为碎米柴之别名,详该条。

  • 脏会

    八会穴之一。《难经·四十五难》:“脏会季胁。”李胁指章门穴。盖章门为脾之募穴,脾为生化之源,五脏皆取禀于脾,故名。凡五脏疾患,皆可酌情取用。

  • 压椎法

    推拿方法。在背部选择脊柱有压痛的棘突,以拇指或其他手指左右滑动地用力按压。常用治疟疾及各种脏腑疾患。

  • 拉蛄

    见《山东中药》。为蝼蛄之别名,详该条。