52词语>中医中药>中医百科>大络

大络

络脉。《素问·缪刺论》:“夫邪客大络者,左注右,右注左,上下左右,与经相干。”吴昆注:“十二经支注之大络,《难经》所谓络脉十五者是也。”

猜你喜欢

  • 附骨疽

    病名。出《肘后方》卷五。又名多骨疽、朽骨疽。《外科精义》卷上:“夫附骨疽者,以其毒气深沉,附着于骨也。”本病可发于全身骨骼。初起多见寒热往来,病处多漫肿无头,皮色不变,继则筋骨疼痛如锥刺,甚至肢体伸屈

  • 病证名。《灵枢·五变》称大聚。指腹中有块而聚散无常的病症。《难经·五十五难》:“聚者,阳气也。其始发无根本,上下无所留止,其痛无常处,谓之聚。”《景岳全书·杂病》:“聚者聚散之谓,作止不常也。……其病

  • 心下痞硬

    证名。一名心下痞鞭。见《伤寒论·辨太阳病脉证并治》。指胃脘部有堵塞满闷不适感而按之硬满者。多因胃气虚弱,邪气逆结所致。治当扶胃攻邪。因协热利不止,心下痞鞭,表里不解者,桂枝人参汤;汗出胃虚,客气上逆,

  • 皴痛

    病名。出《外科正宗》卷四。多由风寒外侵,风盛血燥,寒滞血脉,肤失濡养而成。患处皮肤枯燥,干裂疼痛,甚则皮脱。用葱汤外洗,涂润肌膏。

  • 大方脉

    我国古代医学分科的一种,专门治疗成年人疾病。大体相当于现在的内科。宋代太医局,元、明、清太医院均设有此科。参见九科条、十三科条等。

  • 医钞类编

    综合性医书。24卷。清·翁藻编。刊于1830年。全书摘录清以前医学文献及各家学说、分门别类汇编而成。卷1为运气要诀、经穴图考、奇经八脉;卷2脉要、名医杂著、名医方论、医门八法、六经定法、伤寒总论等;卷

  • 燕菜

    见《现代实用中药》。即燕窝,详该条。

  • 睡中惊动

    病证名。指小儿睡觉时,突然出现惊恐躁动的证候。明·薛铠《保婴撮要》:“小儿睡中惊动者,由心肾不足所致。盖心主血与神,肝藏血与魂,肺主气与魄,肾主惊与恐。小儿脏腑脆弱,易为惊恐,恐则气下,惊则心无所依,

  • 背偻

    证名。又称背伛偻、大偻。指曲背俯身、脊椎突出。《诸病源候论·背偻候》:“肝主筋而藏血,血为阴,气为阳,阳气精则养神,柔则养筋,阴阳和同,则血气调适,共相荣养也,邪不能伤。若虚则受风,风寒搏于脊膂之筋,

  • 分理

    ①同肌腠。肌肉的纹理。《灵枢·寿夭刚柔》:“形充而大肉无分理不坚者肉脆。”②皮下组织间隙。《素问·诊要经终论》:“故春刺散俞,及与分理。”“冬刺俞窍于分理。”前指浅层皮下组织间隙,后指深连筋骨的组织间