52词语>中医中药>中医百科>喘胀

喘胀

病证名。喘,指喘嗽;胀,指腹部及肌肤肿胀。喘与胀在病理机制上常互为因果,其关键在于肺、脾机能的异常。《证治准绳·幼科》:“凡喘嗽之证,若小便不利,则必生胀,胀则必生喘。要分标本先后,先喘而后胀者主于肺,先胀而后喘者主于脾。”肺主肃降,外合皮毛,有通调水道,下输膀胱的作用。假如肺气失于肃降而反上逆,则水道失调,必使小便渐短,以致水溢皮肤而为胀,此则喘为本而胀为标,治以肃肺降逆为主,兼以实脾利水。脾主运化又主肌肉,若脾的运化失常,则水湿妄行,浸渍肌肉而为胀,水既泛溢,上侵及肺,气不肃降必成喘嗽,此则胀为本而喘为标,治疗以实脾利水为主,兼以肃肺降逆。

猜你喜欢

  • 母病及子

    五行学说术语。用五行相生的母子关系说明五脏之间的病理关系。如肝木为母,心火为子,肝阳上亢,可发展为心火亢盛;又如脾土为母,肺金为子,脾胃虚弱,也可累及肺气不足。

  • 伤寒喉痹

    病名。①由冬伤于寒遗毒未尽,深陷厥少二阴经,致火毒炎喉,咽喉肿痛,面赤腮肿,甚或项外漫肿,咽喉闭塞,汤水难咽,语言难出(《病源辞典》)。治宜清余毒,消肿痛。可选用普济消毒饮、竹叶石膏汤等加减。②由寒邪

  • 胫毛

    小腿部的毛。《灵枢·阴阳二十五人》:“足少阳之下,血气盛则胫毛美长。”

  • 胃管

    经穴别名。指中脘穴。《备急千金要方》载:“积聚坚大如盘,冷胀,灸胃管二百壮,三报之,穴在巨阙下二寸。”

  • 神仙截伤寒四季加减百解散

    见《太平惠民和剂局方》卷二。即神仙百解散,见该条。

  • 徐疾补泻

    即徐疾补泻法。详该条。

  • 张孝培

    【生卒】:十七世纪【介绍】:清代医家。字宪公。江苏无锡人。撰有《伤寒论类疏》一书,据说他“能出己见,而不蹈袭诸家之说”,但此稿未见刊行。

  • 蝇影飞越

    证名。见明·邓苑《一草亭目科全书》。即飞蝇散乱。详该条。

  • 寒从内生

    阳气虚衰的病机之一。阳虚则阴盛,阴盛则内寒。临床多见形寒肢冷及水肿、痰饮等症。非因外感寒邪,而是体内阳虚所致。《素问·厥论》:“其寒也,不从外,皆从内也。”参见内寒条。

  • 肘热

    证名。指肘部或肘前、后有发热感觉。《灵枢·论疾诊尺》:“肘所独热者,腰以上热;……肘前独热者,膺前热;肘后独热者,肩背热。”《类经》五卷:“肘前,内廉也,手三阴之所行,故应于膺前;肘后,外廉也,手太阳