52词语>中医中药>中医百科>周守忠

周守忠

【生卒】:十三世纪

【介绍】:

宋代医家。字榕庵。钱塘(今浙江杭州)人。曾撰有《历代名医蒙求》、《类纂诸家养生至宝》(即《养生类纂》)、《养生同览》等书。

猜你喜欢

  • 泄痢

    病名。痢,古通利。指泄泻。《局方发挥》:“泄痢之病,水谷或化或不化,并无努责,惟觉困倦。”亦有称痢疾为泄痢者。参见泄泻、痢疾等条。

  • 内科摘录

    见六种新编条。

  • 喜按

    腹痛部位因按压而缓减。属里虚证。《景岳全书·杂证谟》:“痛有虚实,……辨之之法,但当察其可按者为虚,拒按者为实。”

  • 痘应出不出

    病证名。出元·朱震亨《幼科全书》。痘疮初起发热三、四日后,应见点而不见点,此因外感风寒,阻于肌表,毒气不能外发所致。其症常伴有头痛,四肢拘急,恶风寒等。治宜解表透毒。用参苏饮,败毒散加减。

  • 灵枢经语释

    书名。山东中医学院编。本书是《灵枢》语释本的一种。按原书编次,每篇均分本篇大意、原文及词解等项。所译原文对于理解学习《灵枢经》有一定帮助。1962年由山东人民出版社出版。

  • 温下

    下法之一。用于寒性积滞里实证的治法。如大便不通属于寒结的,症见腹满而实、手足凉、苔白腻、脉沉弦或沉迟等。选用温性泻下药,如巴豆霜;或以温热药与寒下药配用,如附子、细辛配大黄。代表方剂有三物备急丸、大黄

  • 脾热痿软

    病证名。指膏粱积热,湿热伤脾所致的痿证。《症因脉治》卷三:“脾热痿软之症,唇焦齿燥,口干作渴,肌肉不仁,身重不能转侧,纵缓不能举动,此《内经》脾热痿弱之症也。”治宜清热化湿。水湿生热者,可用栀连平胃散

  • 外耳痈

    病名。《疡科心得集·辨耳痈耳菌虚实论》:“耳内有脓时,……脓不外泄,热毒即循络外达,绕耳红肿,则发外耳痈矣,必欲开刀方愈。”参见耳根痈、耳门痈条。

  • 鹭鸶涎丸

    见《全国中药成药处方集》(上海、杭州方)。细辛15克,杏仁、焦栀子、生石膏、煅蛤壳、天花粉各60克,炒牛蒡子、鹭鸶涎各90克,甘草12克,麻黄24克,青黛、射干各30克。为细末,炼蜜为丸,每丸重2.4

  • 醉消散

    见《疡医大全》卷七。即神化丹,见该条。