见《江西草药》。为黄花远志之别名,详该条。
证名。出《素问·至真要大论》。指吐出酸水之症。多因宿食、湿痰、热郁、停饮等所致。常兼见气闷饱胀,暖气腐臭等。治宜和中消食化痰,用曲术丸、八味平胃散、干姜丸等方;若从热化,则宜栀连二陈汤、咽醋丸。有因肝
出《保生秘要》。即击探天鼓法,见该条。
白滑苔,舌尖微黄而有灰刺的舌象,表里寒热证俱可见此候。外感寒湿,内有湿浊,舌白滑而尖灰、宜辛温燥湿。湿热困脾或热邪入里,热迫心脾,苔白干厚,尖黄而布灰刺,宜清热祛湿,或通里攻下(见《伤寒舌鉴》)。
古代正骨手术之一。见《伤科补要》卷一。用于粉碎性骨折,骨断端因缺损不能相接。用杨木代骨植于两断端之间,作为桥梁,使之接续生骨愈合的治疗方法。1958年开展中西结合群众运动时,曾用动物试验方法,验证杨木
指因感暑热而发病。《素问·热论》:“凡病伤寒而成温者,先夏至日者为病温,后夏至日为病暑。”
见《全国中草药汇编》。为山腊梅叶之别名,详该条。
骨名。解剖学同名骨。《伤科汇纂》:“两手十指骨,又名竹节骨,共二十八节。”
《医宗金鉴·眼科心法要诀》卷七十七方。防风一钱半,茺蔚子、人参、桔梗、茯苓各一钱,玄参、车前子、柏子仁各二钱。为粗末,水煎,食后服。治黑水凝翳内障,症见瞳仁微大,瞳内微青白色,大小眦头涩痛,眼中见花,
病证名。见《竹林女科证治》。多因脾肾阳虚以致白带日久不止,量多,质清稀,脐腹冷痛。治宜温阳止带。方用九霄丸(艾叶、牡蛎、龙骨、干姜、当归、吴茱萸、白芍、山药、白石脂)。