52词语>中医中药>中医百科>发热

发热

证名。出《素问·气交变大论》。指体温高出正常标准,或自有身热不适的感觉。发热原因,一般可分为外感内伤两类。外感发热,常因感受六淫之邪及疫疠之气所致:内伤发热,多由饮食劳倦,或七情变化,导致阴阳失调,气血虚衰所致。外感发热多属于实,可见于感冒伤寒温病瘟疫等病症;内伤多虚,可见阴虚发热阳虚发热血虚发热气虚发热、虚劳发热阳浮发热失血发热等。由于发热的类型不同,又有壮热微热、恶热、发热恶寒往来寒热潮热五心烦热暴热等;因发热时间不同,有平旦热昼热、日晡发热、夜热等;因发热部位不同,有肌热腠理热肩上热、背热、肘热尺肤热手心热手背热、足热、四肢热等;又有痰积发热食积发热、饮酒发热瘀血发热、病后遗热等。详有关各条。

猜你喜欢

  • 景岳全书

    医书。64卷。明·张介宾撰于1624年。全书分传忠录、脉神章、伤寒典、杂证谟、妇人规、小儿则、麻疹论、痘疹诠、外科钤、本草正、新方、古方、外科方等。择取诸家精要,对辨证论治作了较系统的分析,充分阐发他

  • 鬼祟脉

    即祟脉。详该条。

  • 腓腨

    小腿肚,相当于腓肠肌部分。《医宗金鉴·外科心法要诀》:“此证发于腓腨,即小腿肚也。”

  • 舌横

    经穴别名。出《针灸甲乙经》。《外台秘要》作横舌,即哑门,见该条。

  • 中药炮制法之一,亦称焙。用微火加热,使药物干燥的方法。如菊花、金银花等放在烘房或烘柜内,使药物干燥而不焦黑。空气潮湿时,可用此法防潮。

  • 狗铃草

    见《中国主要植物图说·豆科》。为农吉利之别名,详该条。

  • 砂淋

    病名。又名砂石淋。即石淋。《中藏经·论淋沥小便不利》:“砂淋者,腹脐中隐痛,小便难,其痛不可忍,须臾从小便中下如砂石之类,有大者如皂子,或赤或白(一作黄),色泽不定。”详石淋条。

  • 龙唇发

    病名。唇疮肿起,发于上唇者名龙唇发,发于下唇者名驴嘴风。《重楼玉钥》卷上:“若上唇赤肿直长出者,名龙唇发。”多由心经火毒上冲所致。治宜清心泻火,消肿解毒。方可选用五味消毒饮、凉膈散等加减。参见鱼口风条

  • 成和大夫

    宋代医官职称。隶属翰林医官院,始置于政和年间,官阶从六品,系以原军器库使之官职改任者。参见翰林医官院条。

  • 足厥阴经别

    十二经别之一。原称足厥阴之正。《灵枢·经别》:“足厥阴之正,别跗上,上至毛际,合于少阳,与别俱行。”在足背部从足厥阴肝经分出,上至外阴毛际,与足少阳胆经的经别汇合而并行。