十五络脉加胃之大络,合称十六络脉。《东垣十书》:“十二大经之别,并任督之别,脾之大络脉别,名曰大包,是为十五络,诸经皆言之。予谓胃之大络,名曰虚里,贯膈络出于左乳下,其动应衣,脉宗气也。是知络有十六也
经外奇穴名。出《备急千金要方》。别名巨搅、巨觉。位于背部,肩胛骨内上角边际,当两手相抱时,中指端尽处是穴。主治狂走,喜怒悲泣,肩胛痛等。斜刺0.5~0.8寸。艾炷灸3~5壮;或艾条灸5~10分钟。
《灵枢经》篇名。本文论述四时与发病及治疗的关系,故名。由于四季气候的变化各有不同,其产生的疾病,亦随之而异,当针刺治疗时,必须根据四时气候的不同,在适当的穴位上运用不同的刺法。
出《涌幢小品》。为紫薇花之别名,详该条。
《济生方》卷五方。白芷、升麻、枳壳(麸炒)、黄芩、防风、半夏(汤洗)、石斛各一两,生甘草半两。为粗末,每服四钱,加生姜五片,水煎服。治风热蕴于脾经而致的唇燥坼裂,口舌生疮。
见《滇南本草》。为卷柏之别名,详该条。
指伤寒病汗、吐、下、和、温、清等六种治法。
治法之一。①即和法,详该条。②泛指用较轻的方调治。《伤寒论·辨霍乱病脉证并治》:“吐利止,而身病不休者,当消息和解其外,宜桂枝汤小和之。”
见《中药志》。为连翘之别名,详该条。
参见痘疹定论条。