52词语>中医中药>中医百科>内托

内托

又称托法。用内服药治疗疮疡的三大治法之一。是运用补益气血的药物,扶助正气,托毒外出,以免毒邪内陷的方法。①托毒透脓法。适用于疮疡中期毒邪盛而正气未虚,尚未溃破者,用黄芪当归川芎穿山甲片、白芷皂角刺等药。②补托法。适用于正气虚不能托毒外出,以致疮形平塌,根脚散漫,难以溃破,或溃后脓汁稀少,坚肿不消,出现身热精神不振、面色萎黄、脉数无力等症,用黄芪、白术茯苓党参、炙草、当归、白芍、皂角刺、白芷、银花连翘桔梗陈皮等药。

猜你喜欢

  • 橘筋

    见《中药材手册》。即橘络,详该条。

  • 孟春沂

    【介绍】:见孟继孔条。

  • 体疽发

    病名。又叫竟体发。《外科启玄》卷四:“发于足太阳经。……上至肺俞,下至肝俞等五穴,左右相同,……或初发时肿上如椒子者死。”即发生于背部的范围较大的有头疽。多见于中年以上患者,全身症状明显。证治见痈、疽

  • 五鬲气

    忧膈、恚膈、气膈、寒膈、热膈的总称。见《诸病源候论·五鬲气候》。即五膈。参见该条。

  • 坐草

    出《经效产宝》。即临产。因古代产妇临产时,有的是坐在草蓐上分娩,故名。

  • 王良叔

    【介绍】:见王朝弼条。

  • 积痢

    病名。指痢疾之由食积内阻所致者。见《普济本事方·脏腑泄滑及诸痢》。又称饮食内伤痢。多由饮食积滞,日久不消所致。其症下痢赤白,或色黄如脓,或如鱼肠,或鹜溏鲊臭,脐腹撮痛,痛则痢下,痢下则痛减。治宜化积消

  • 陈虬(qiū 求)

    【介绍】:晚清医家。原名国珍,字志三,号蛰庐。浙江温州人。(原籍乐清县)。光绪己丑年中举,曾创设医院,名“利济”,在当地负有名声。光绪二十年(1894)温州东部流行霍乱,虬试用白头翁汤治验不少。因撰《

  • 忧伤

    指忧愁过度所致的疾患。《医醇賸义·忧伤》:“忧愁太过,忽忽不乐,洒淅寒热,痰气不清,萱草忘忧汤主之。”参见忧郁条。

  • 经方

    汉代以前的方剂称经方。其说有三:①后汉·班固的《汉书·艺文志》医家类记载经方十一家,这是指汉以前的临床著作。②指《素问》、《灵枢》和《伤寒论》、《金匮要略》的方剂。③专指《伤寒论》、《金匮要略》所记载