52词语>中医中药>中医百科>八法

八法

八种治疗方法。见《医学心悟》。即汗、吐、下、和、温、清、消、补。这是前人在长期医疗实践中,通过八纲辨证,概括对多种病证的治疗,制订出来的基本方法。一般来说,病邪在表用汗法;病邪在里、在上属实用吐法;在里、在中属实用下法;病邪半表半里,气机不调用和法;病的性质属寒用温法;病的性质属热用清法积聚积滞属实用消法正气虚弱,机能不足的虚证补法。早在东汉张仲景所著《伤寒杂病论》中已介绍了八法的内容,至今仍有现实意义。后世确立的各种治法,基本上都是由八法演变而来。

猜你喜欢

  • 痘出不快

    病证名。出《古今医鉴》。痘疮初出见点,色淡红,疏稀不匀,此属毒伏于里。气弱不能全部托出,故欲出而不畅透。治宜补气托毒。用十宣散(《证治准绳》:黄芪、人参、当归、厚朴、桔梗、川芎、防风、甘草、白芷)。

  • 眼白球

    即白睛。详该条。

  • 吕建勋

    【介绍】:见吕震名条。

  • 谷莠子

    见《植物名汇》。为狗尾草之别名,详该条。

  • 品产

    即一孕生三婴。

  • 面皰

    病名。《诸病源候论》卷二十七:“谓面上有风热气生皰,头如米大,亦如谷大,白色者是。”类似囊肿性痤疮。

  • 蝎子花

    见《陕西中草药》。为紫堇之别名,详该条。

  • 脉理宗经

    书名。3卷,补集1卷。清·张福田撰于1868年。作者认为:“脉必以《内经》为正宗”,遂辑录有关论述详注,首录《内经》脉要、诊候,次以仲景脉法及诸家脉学理论予以补充发挥,并分述30种脉之形象、主治,以及

  • 脐旁穴

    出《针灸集成》。即疝气穴。见该条。

  • 产后蛊肿

    病证名。指产后四肢不浮肿而腹大青筋显露的病症。《竹林寺女科秘方》:“产后蛊肿,四肢不浮,肚大青筋。如大便硬,用醉公丸通泄,后进理脾顺气丸;如大便滑泄,宜用木香调胃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