52词语>中医中药>中医百科>伤寒发微论

伤寒发微论

  • 伤寒发微论

    重雕元刻伤寒百证歌发微论叙卷上论伤寒七十二证候论桂枝汤用赤白芍药不同论伤寒慎用圆子药论桂枝麻黄青龙用药三证论两感伤寒论伤寒以真气为主论治伤寒须根据次第论仲景缓迟沉三脉卷下论表里虚实论桂枝肉桂论滑脉论用

  • 伤寒发微论

    书名。又名《张仲景注解伤寒发微论》。2卷。宋·许叔微撰。许氏历述伤寒七十二证证治,介绍某些伤寒证候的用药法,并扼要地辨析了伤寒、中风、风温、温疟等病的脉证,为学习《伤寒论》的辅助读物。

猜你喜欢

  • 清咽渗湿汤

    《疫喉浅论》卷下方。葛根、枇杷叶(绢包)、大豆卷、茵陈、薄荷、蚕蜕、牛蒡子、茯苓皮、通草、滑石、连翘、马勃。地浆水煎服。治疫喉红肿白腐,微汗身热,痧隐心烦,脘痞溲少,上喘下利,苔色灰潮而黄,脉濡带数。

  • 行瘀

    用活血药或结合理气药以祛除瘀血的治法。详祛瘀活血条。

  • 双缠风

    病名。《喉科秘诀》卷下:“初起耳下一边肿大,或两边肿,连颈下俱肿痛,身作寒热。此因风热上攻。”治宜疏风清热,消肿解毒。用普济消毒饮、防风通圣散等加减。

  • 六因条辨

    书名。3卷。清·陆廷珍撰于1868年。陆氏以风、寒、暑、湿、燥、火六因为纲,融会前人学说,参附己见,采用条辨形式分别论述春温、伤暑、中暑、中热、伏暑、秋燥、冬温、温毒、伤湿、暴感风寒、伤风、风温等多种

  • 腑证

    伤寒病分类方法之一。出《伤寒论》。三阳经病变影响到所属的腑。如太阳病见有小腹胀、小便不利,是水蓄于膀胱;阳明病有腹痛、大便秘结,是热结于胃与大肠;少阳病常经证、腑证混见,但目眩、口苦、胸满、呕吐、寒热

  • 夏至

    二十四节气之一。《灵枢·九针论》:“膺喉首头应夏至。”古人喻人之形体与节气相应。一年中阳气最盛,白昼时间最长的节气是夏至,人体的头部为诸阳之会,所以胸膺咽喉头面部在节气与夏至相应。

  • 抱独山人

    【介绍】:见王履条。

  • 冬豆子

    见《四川中药志》。为黑大豆之别名,详该条。、

  • 王杏林

    【介绍】:见王文谟条。

  • 种子心法

    见广嗣五种备要条。