52词语>中医中药>中医百科>伏饮

伏饮

病名。痰饮之一。因饮邪伏匿于体内,或留饮去而不尽,潜伏为患。《金匮要略·痰饮病脉证并治》:“膈上病痰,满喘,咳唾,发则寒热背痛腰疼,目泣自出,其人振振身瞤剧,必有伏饮。”治宜化饮逐邪,扶正固本。方用小青龙汤木防己汤桂枝半夏汤倍术丸等。本证可见于慢性支气管炎、肺气肿、肺源性心脏病等。参见痰饮、留饮条。

猜你喜欢

  • 病气

    ①脏腑的功能受病障碍。《灵枢·根结》:“形气不足,病气有余,是邪胜也,急泻之;形气有余,病气不足,急补之。”②指三阴三阳经因邪气而致病。

  • 漏底伤寒

    病名。指伤寒见下利甚至泄利不止的疾患。《伤寒全生集》卷一:“若身热面赤,足冷脉沉,下利清谷,身体疼痛,此为阴利寒证,俗呼漏底伤寒,医用四逆加人参、茯苓、白术、肉桂、肉果、砂仁、木通、灯心、升麻。”《重

  • 丁点白

    【介绍】:见丁瓒条。

  • 鸩酒毒

    病名。鸩是一种毒鸟,相传以鸩毛或鸩粪置酒内有剧毒。泛指饮毒酒所致中毒者。《辨证录·中毒门》:“人有饮吞鸩酒,白眼朝天,身发寒颤,忽忽不知如大醉之状,心中明白但不能语言,至眼闭即死。”治宜用大剂清热解毒

  • 瘀,瘀积。通常指血液停滞。参血瘀条。

  • 活血通经

    理血法之一。用活血的药物治疗妇女病理性经闭的方法。临床上根据病因不同采用不同治则,如气虚以补气为主,血虚以补血为主,肝肾虚以补益肝肾为主,肝郁脾虚以疏肝健脾为主,并结合活血药如丹参、红花、桃仁、川芎、

  • 严防御

    【生卒】:十二世纪【介绍】:南宋医生。临安府(今浙江杭州)人。善治痢,在杭州一药铺坐堂。曾因治愈宋高宗的“冷痢”而著名。

  • 瘅疟

    病名。疟疾之一。①以但热不寒为主症之症。又称暑疟、温疟、阳明瘅热。《素问·疟论》:“其但热而不寒者,阴气先绝,阳气独发,则少气烦冤,手足热而欲呕,名曰瘅疟。”“瘅疟者,肺素有热,气盛于身,厥逆上冲,中

  • 地茨菇

    见《广西中兽医药用植物》。为半夏之别名,详该条。

  • 篇蓄汤

    《类证治裁》卷七方。篇蓄一握。水煎服。治脱肛,肛头虫痒。