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介绍】:元代医家。字廷芝。庆元路(今浙江宁波)人。温州路医学正,与其子宅之同著《难经辨疑》,已佚。
病名。即椒疮。详该条。
病证名。指感受暑邪热毒之气所致的失血。《金匮翼·诸血统论》:“暑毒失血者,脉大气喘,多汗烦渴,盖心主血,而暑气喜归心也。”平素嗜酒及阴虚者多见之。治宜清暑解毒。用《局方》枇杷叶散,或《千金》治酒客瘟疫
证名。指房劳太过,精耗髓虚所致的痿症。《症因脉治》卷三:“肾热痿软之症,腰骨不举,尻以代踵,脊以代头,足不任地,骨痿不能起于床,此《内经》肾热痿弱之症也。”治宜补肾填精,滋阴清热,可用人参固本丸、坎离
舌上白苔或左或右,余见黄黑的舌象。见于寒热错杂证。例如素有脾肾阳虚,四肢不温,脉沉细,又有大肠湿热下利、腹痛,宜清热利湿兼温肾健脾(见《四诊抉微》)。
①同肌腠。肌肉的纹理。《灵枢·寿夭刚柔》:“形充而大肉无分理不坚者肉脆。”②皮下组织间隙。《素问·诊要经终论》:“故春刺散俞,及与分理。”“冬刺俞窍于分理。”前指浅层皮下组织间隙,后指深连筋骨的组织间
见《江西草药》。为黄花远志之别名,详该条。
《金匮要略·妇人产后病脉证并治》:“新产妇人有三病,一者病痉,二者病郁冒,三者大便难。”因新产血虚多汗出,易中风邪,血虚不能濡养筋脉,风邪易于化燥伤津,故令病痉;亡血汗多腠理不密,寒邪乘虚侵袭,正气内
出《本草图经》。为巴戟天之简称,详该条。
指心的阳气,与心阴相对而言。心阴、心阳互相依附为用。心阳是心气的体现,有温通血脉,促进血行的功用。心气虚则气短,脉弱,心悸,自汗,精神萎靡。心气大虚则伤及心阳,出现寒象,甚则大汗淋漓,四肢厥冷,脉微欲