52词语>中医中药>中医百科>五皮饮

五皮饮

三因极一病证方论》卷十四方。又名五皮散。炙大腹皮、炙桑白皮茯苓皮生姜皮陈皮等分。为粗末,每服四钱,水煎,或用磨木香水煎,热服,日二至三次。功能利湿消肿,理气健脾。治皮水四肢头面悉肿,按之没指,不恶风,其腹如故,不喘,不渴,脉浮者;近代也用于急慢性肾炎和心脏病水肿脾虚受湿,气滞水停者。方中陈皮理气健脾,茯苓皮健脾渗湿,二味相伍,使气行脾健,水湿自化;桑白皮肃降肺气,使水道通调;大腹皮消胀化湿;生姜皮辛散水气,共成健脾化湿,理气消肿之剂。本方早见于《中藏经》,名五皮散。

猜你喜欢

  • 灵道

    经穴名。代号HT4。出《针灸甲乙经》。属手少阴心经。经(金)穴。位于前臂掌侧,当尺侧腕屈肌腱桡侧缘,腕横纹上1.5寸处。布有前臂内侧皮神经,尺侧为尺神经;并有尺动脉通过。主治心痛,失音,腕臂痛,暴喑等

  • 里寒格热

    ①体内阴阳失调,下寒格拒上热。如虚寒久痢,误用寒凉,出现食入即吐的症状。《伤寒论·辨厥阴病脉证并治》:“伤寒,本自寒下,医复吐下之,寒格,更逆吐下,若食入口即吐。”②同阴盛格阳。详该条。

  • 清代名医医话精华

    书名。秦伯未编。刊于1929年。全书选辑清代喻昌、张璐、徐大椿、王士雄等二十位医家属于笔记体裁的治案,以内科杂病为主;编辑以医家为纲,以病证为目,每证分析较详。所选治例大多在病因、证候及辨证、立法处方

  • 行健廓

    眼的八廓名称之一。用相应脏腑的功能命名者。清·黄庭镜《目经大成》卷一:“乾为白珠,络通大肠之腑,脏属于肺……,肺与大肠相为表里,主分泾渭,上运清纯,下输糟粕,曰行健廓。”因大肠与肺输转运行不息而得名。

  • 寓补于攻

    虚实错杂病证的治疗法则之一。①寓,寄托。把补之目的寄托于攻法。《金匮要略·血痹虚劳病脉证并治》:“五劳虚极羸瘦,腹满不能饮食,……缓中补虚,大黄虫丸主之。”瘀血去则新血自生,营养自能恢复。②寓,寄居。

  • 痰胞

    病名。《喉科杓指》卷四:“此症乃痰火流行,凝注舌下,结成泡肿,绵软石硬,有妨言语,作痛不安……下刀刺破流出黄痰,若蛋清稠粘难愈,须捺净,吹冰硼散,内服加味二陈汤。”参见痰包条。

  • 小儿遗尿

    病证名,儿科常见病。小儿不自觉地排尿者为遗尿,睡里自出者谓之尿床,常见于学令儿童。若婴幼儿时期,由于发育尚未健全,排尿的正常习惯还未养成,或因白天嬉戏过度,精神激动,夜间偶有尿床者,则不属病态。《诸病

  • 邹冰壑(hè 贺)

    【介绍】:见邹铉条。

  • 少林寺

    中国著名的寺院。在今河南登封县西北少室山北麓。北魏孝文帝太和十九年(公元495年)始建,隋文帝时(公元589~604年间)改名陟岵寺。唐改复原名。据清乾隆所修《一统志》称,印度迦佛佗禅师于隋时来中国,

  • 鱢嗽

    病名。鱢音骚,臭也。指肺受外邪所致的咳嗽。《太平惠民和剂局方》卷四:“备急五嗽圆,治五种咳嗽。一曰上气嗽,二曰饮嗽,三曰鱢嗽,四曰冷嗽,五曰邪嗽,皆有肺受风寒,气不宣通所致。”亦指传染性咳嗽。《不居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