52词语>中医中药>中医百科>五气

五气

①五种气味:臊气,焦气,香气,腥气,腐气。《素问·六节脏象论》:“天食人以五气。”张景岳注:“天以五气食人者,臊气入肝,焦气入心,香气入脾,腥气入肺,腐气入肾也。”②五运之气,即金、木、水、火、土。《素问·六节脏象论》:“五气更立,各有所胜。”③五脏化生的情志活动,即:喜、怒、忧、悲、恐。《素问·阴阳应象大论》:“人有五脏化五气,以生喜怒悲忧恐。”④五色之气,即:青气、白气、赤气、黑气、黄气。《素问遗篇·刺法论》:“五气护身之华。”谓五脏内在变化反映在外表上的五种气色。青气自肝而出,白气自肺而出,赤气自心而出,黑气自肾而出,黄气自脾而出。观五色可察五脏之变化。⑤土气。土位中央,其数为五,故名。⑥指五味所化之气。《类经》卷十六:“五气,五味之所化也。”

猜你喜欢

  • 项彦章

    【介绍】:见项昕条。

  • 莲实

    出《尔雅·郭璞注》。即莲子,详该条。

  • 狭叶蓟

    见《湖南药物志》。为苦笑之别名,详该条。

  • 提按端挤法

    中西医结合的正骨八法之一。按人体的“中轴”来讲,前后侧移位(即上、下侧移位)用提按法,即两手拇指按上突的骨折一端向下,余指提下陷骨折的另一端向上;内外侧移位(即左、右侧移位)用端挤手法,即一手端正骨折

  • 黄微干苔舌

    全舌纯黄,微干少津。伤寒传至阳明府,寒邪已化火,胃有实热,津液受灼。可见大热大渴、谵语等证,宜白虎汤,服至黄苔渐退。如杂病里证见此舌者,是脏腑皆热极、宜酌用三黄承气之类(见《辨舌指南》)。

  • 肺疔

    病名。①出《外科启玄》卷二。又名白疔,生于手太阴肺经循行部位,尤多见于手大指,其色白,且伴有发热咳嗽。治宜清泻肺热,服泻白散加解毒之品。②见《中国医学大辞典》。白刃疔之又名。见该条。

  • 畏明

    证名。出《证治准绳·杂病》。即羞明。详该条。

  • 眵泪

    见《秘传眼科龙木论》。三泪之一。指眼眵泪液混流,“稠如浊酒豆浆”。(清·黄庭镜《目经大成》卷二)。《银海精微》:“肺经实热故目眵泪出而不绝也。治之须用泻肺汤,泻肺经之实热,后用省味金花丸治其肺火。”

  • 高志斋

    【介绍】:见高士条。

  • 喜则气缓

    气缓,心气舒缓或和达之意。喜能使人精神兴奋,心情和达,气机通利。但狂喜暴乐,反会令人精神涣散,心气弛缓,出现心悸、失眠,甚至精神失常等症状。《素问·举痛论》:“喜则气缓,……喜则气和志达,荣卫通利,故