见《本草备要》。即柿饼,详该条。
即温阳利湿,详该条。
①刺法。指针刺入穴位后,向上抽提的方法。《针灸大全·金针赋》:“轻浮豆许曰提。”《针灸问对》:“欲泻之时,以手捻针,慢慢伸提豆许,无得转动再出,每次提之,令细细吸气五口,……故曰提以抽气。”②推拿手法
见《中国药用植物图鉴》。为朝天罐之别名,详该条。
古代两点论运用于医学的基本理论之一。详阴阳条。
证名。指口唇上反的症象。《灵枢·经脉》:“肌肉软则舌萎人中满,人中满则唇反,唇反者肉先死。”可见于危重病证,为脾气将绝的败象。
解剖名。见《疡医大全》卷十一。即下睑。详该条。
【介绍】:明代医家。休宁(今安徽休宁)人。名医孙一奎之子,曾与弟孙朋来共同整理编辑孙一奎的《孙文垣医案》。
三十六黄之一。《太平圣惠方》卷五十五:“气黄者,上气心闷,腹胁胀痛,两脚冷疼,睡卧不安,小便淋涩,状似脾黄。”《圣济总录》卷六十一:“气黄,病人初得,先从两脚黄肿,大小便难,心中战悸,面目虚黄,不能食
出《普济方》卷三百八十九。小儿齁喘而痰邪壅盛者,多因痰邪内伏,复感风寒之邪,壅滞于肺所致。症见胸满气促,痰多食少。无表寒者,宜豁痰降气,用枳实汤;兼表寒者宜解表化饮,用小青龙汤。