52词语>中医中药>中医典籍>幼幼新书>痞结第六

《幼幼新书》痞结第六·

《巢氏病源》小儿痞结候∶痞者塞也。小儿胸膈热实,腹内有留饮,致令荣卫痞塞,不得宣通,其病腹内气结胀满,或时壮热是也。

《婴童宝鉴》小儿痞结歌∶

胸中热兼实,荣卫不通彻,脏腑岂能和,经中号痞结。气满腹肚胀,时时变寒热,何必问神祗,此是分明诀。

《葛氏肘后》若患腹中痞结,常壮热者方。大黄(炙使烟出)龟甲(炙令黄)茯苓(各三分)

上捣为末,蜜丸。服如大豆一枚,日三。看儿大小增减。

《千金》鳖甲丸 治少小腹中结坚,胁下有疹,手足烦热方。鳖甲(醋炙香熟) 芍药大黄(各三十铢)茯苓柴胡干姜(炮 各二十四铢) 桂心(六铢) 虫蛴螬(各二十枚)

上件末之,蜜和。服如梧子大七丸,渐渐加之,以知为度。

《千金》治小儿痞气,胁下、腹中有积聚,坚痛。鳖头丸方鳖头(一枚)虻虫桃仁虫(各十八铢) 甘皮(半两)

上五味末之,蜜丸。服如小豆大二丸,日三。大便不利加大黄十八铢,以知为度。《圣惠》方同,但用大黄无甘皮。

《千金》治小儿心下痞,淡癖结聚,腹大胀满,身体壮热,不欲哺乳。芫花丸方芫花黄芩(各一两)大黄(二两半。《婴孺》用十铢)雄黄(二两半。《婴孺》用十铢)

上四味末之,蜜和,更捣一千杵,三岁儿至一岁以下,服如粟米大一丸。欲服丸,内儿喉中,令母与乳。

若长服消病者,当以意消息与服之,与乳哺相避。

陈藏器治小儿痞满方

上用三白草捣,绞汁服,令人吐逆。除胸膈热疾,亦主疟及小儿痞满。按此草初生无白,入夏叶端半白如粉,农人候之莳田,三叶草白便秀,故谓之三白。

陈藏器又方

上用甜藤叶捣,敷小儿腹,除痞满闪癖。

《圣惠》治小儿腹内痞结,壮热羸瘦,多啼。宜服前胡散方前胡(去芦头) 川大黄(锉碎,微炒。各三分)枳壳(微炒,微黄) 赤茯苓犀角(屑)郁李仁(汤浸,去皮,微炒)鳖甲(涂醋炙令黄,去裙 。各半两)

上件药捣,粗罗为散。每服一钱,以水一小盏,煎至五分,去滓,看儿大小分减温服,微利为度。

《圣惠》治小儿腹内痞结,身体壮热,中焦壅闷,肠胃不利,柴胡散方柴胡(去苗) 赤茯苓鳖甲(涂醋炙令黄,去裙 )枳壳(麸炒微黄,去瓤) 赤勺药桃仁(汤浸去皮、尖、双仁。麸炒微黄)槟榔(各半两)甘草(一分,炙微赤,锉)

上件药捣,粗罗为散。每服一钱,以水一小盏,煎至五分,去滓温服,日三服。更量儿大小加减服之。

《圣惠》治小儿腹内痞结,壮热憎寒,大小便不利。大腹皮散方大腹皮(锉) 陈橘皮(汤浸,去白瓤,焙)桔梗(去芦头)鳖甲(涂醋炙令黄,去裙。各三分)人参(去芦头)赤芍药 川大黄(锉碎,微炒)木通(锉。各半两)甘草(一分,炙微赤,锉)

上件药捣,粗罗为散。每服一钱,以水一小盏,煎至五分,去滓。看儿大小分减温服之。

《圣惠》治小儿腹内痞结,壮热不能乳食,心胸烦壅。宜服槟榔散方槟榔大黄(锉碎,微炒。各半两)枳壳(麸炒微黄,去瓤)人参柴胡(各去芦头)知母赤芍地骨皮甘草(炙微赤,锉。各一分)

上件药捣,粗罗为散。每服一钱,以清水一小盏,煎至五分,去滓。放温,量儿大小分减服之。

《圣惠》治小儿腹内痞结,虽服汤得利,而滞实不去,心下坚满,按之辄啼,内有伏热诸候,集成此疾,宜服破痞除热甘遂散方甘遂(一分,煨令微黄) 青橘皮(汤浸,去白瓤,焙)黄芩大黄(锉碎,微炒。各半两)

上件药捣,粗罗为散。每服一钱,以水一小盏,煎至五分,去滓。量儿大小分减温服,以利即止。

《圣惠》治小儿腹内痞结,多惊。牛黄丸方牛黄麝香(各细研)甘遂(煨令微黄) 川椒(去目及开口者,微炒去汗。各一分)巴豆霜(半分)蜈蚣(一枚,去足,炙令黄)蚱蝉(七枚,微炙) 川芒硝真珠(末)雄黄(细研。各半两)

上件药捣,罗为末,都研令匀。用炼成蜜一合,入白腊一两,合煎令熔,和丸如麻子大。每服以粥饮下二丸,以利为度,如未利,再服。看儿大小以意加减。

《圣惠》治小儿腹内痞结妨闷。硝石丸方

硝石柴胡(去苗) 川大黄(锉碎,微炒)黄芩(各半两)细辛(洗,去苗、土)当归(锉,微炒)茯神赤芍甘遂(煨令微黄)木香葶苈(隔纸炒令紫色。各一分)巴豆(十枚。去皮、心,纸裹压去油)

上件药捣,罗为末,都研令匀,炼蜜和丸如绿豆大。每服一岁儿一丸,二岁二丸,三岁三丸,四、五岁儿可服五丸。并空心以粥饮下,以得快利为度,若未利,明旦再服之。更量儿虚实以意加减。

《圣惠》治小儿腹内痞结,乳食不消,心腹刺痛。甘遂丸方甘遂(煨令微黄) 真珠(末。各一分)黄芩赤芍杏仁(汤浸,去皮尖、双仁,麸炒微黄)巴豆霜(各半两)

上件药捣,罗为末∶入杏仁巴豆霜同研令匀,炼蜜和丸如麻子大。二、三岁儿空腹,以温水下二丸,以利为效,未利再服。更随儿大小以意加减。

太医局进食丸 治乳食不消,心腹胀满,壮热喘粗,呕吐痰逆,肠鸣泄泻,水谷全出。或下痢赤白,腹痛后重,及食 ,乳癖, 气,痞结,并皆治之。

代赭(醋 ,研)当归(去芦头,锉,微炒)朱砂(细研水飞)枳壳(麸炒微黄,去瓤)木香(各半两)麝香(细研,一分)巴豆霜(半分)

上件药捣,罗为末,入研药匀,面糊为丸如麻子大。每一岁儿服一丸,温米饮下。更量虚实加减服之,食后。

《婴孺》鳖甲足丸 治少小里急、胁下支坚方。鳖头、足(一具,酒二斤,浸一宿,炙干)蛴螬(四十个,炙)虻虫(二合。去头、足、羽)蚱蝉蜣螂(各炙二十个)干姜人参(各三两)云母(炼) 芎(各二两) 桂心(一两)牛黄(一分)

上为末,炼蜜为丸如小豆大。二丸,日再。

《婴孺》治小儿八痞,曾青丸 一、当心下坚痛,大如小杯,名蒸痞,曾青主之。二、如板起于胁下,抢心,名蛇痞,龙骨主之。三、夹脐如手,名鱼痞,龟甲主之。四、绕脐腹雷鸣,名寒痞,干姜主之。五、当心如杯,不可摇动,名虫痞,牡丹主之。六、心下如盘,名气痞,鳖甲主之。七、生于寒热,腰背痛状如疟,名血痞,虫主之。八、脓出腹中痛,名风痞,蜚蠊主之。曾青干姜紫石英牡丹皮(去心) 桂心(各二分)大黄龙骨(各五分)蜀漆(七分)龟甲(亦云鳖甲) 真珠 蜚蠊(各三分)细辛(六分)附子(炮,四分)

上十四味为末,视上所说,根据病所主,皆倍药分,和以蜜,未食服桐子大四丸。此是五、六岁儿所服,若小儿,以意量之。日三服,丸子大小,量儿与之。服之当微烦,勿怪。腹中诸病皆出,神效。忌猪、鱼、菜物。据上八说,疑别有鳖甲并用也。

《婴孺》治小儿先得寒热,腹坚牢强痞,不能饮食,不生肌肉,时苦壮热。鸡骨丸方

当归紫菀大黄(蒸,三升米下)茯苓(各三分)杏仁(去皮炒) 桂心(各四分)杜衡白芷石膏(各二分)半夏(一分,洗)

黄雌鸡(一个,破腹,勿令中水,去肉取两胁翼及胫骨,干之,炙令黄色)

上为末,蜜为丸如小豆大。每服二丸,日进三服,稍稍加之,神效。

《婴孺》治小儿患腹中痞结,常壮热方。大黄(炙烟出)鳖甲(炙黄)茯苓(等分)

上为末,蜜丸大豆大。饮下,日三。小儿加减之。

《婴孺》治小儿胁下有痞,手足烦热。五参丸方人参苦参丹参沙参元参防风(各一两)干姜附子(各半两,炮)

虫(五个,炙)大黄(四两,蒸三升米下) 蜀椒(一合,去汗)巴豆(二十个,去皮、心,炒)葶苈(一合,炒)

上为末,别研巴豆,入匀,杵万下,蜜丸如小豆大。一岁儿一丸,日再,稍加丸数。

《婴孺》治小儿胁下积气,羸瘦骨立,圊便不节。大鳖头足丸方鳖头、足(一具,酒浸一宿。炙令黄)干漆(二分,炒)紫芝芍药人参栝蒌根(各三分)甘草(四分)

上为末,蜜和丸如胡豆大。一丸,日进三服。鳖截之,去颔、下段足,取腕前。

《婴孺》治小儿痞气,胁下胀满,腹中积聚、坚痛。鳖头丸方鳖头(一个)虻虫桃仁(炒。各三分)

上为末,蜜丸如小豆大。二丸,日进三服,以知为度。如不利,加大黄三分。

《婴孺》治小儿服汤已得大利,温壮已折,而滞实不去,心下坚,痞满不可按,辄啼,内有伏热诸候,集成此疾。

宜服破痞除热。甘遂汤方甘遂甘草(炙。各二分)黄芩大黄(各四分)

上以水二升,破鸡子二个和,取白投水中搅,令沫上,吹去之,内药煮九合。为二服。

《吉氏家传》取小儿痞方。

丁香丁香(各四十九粒) 舶上硫黄密陀僧(各一块,皂皂子大)五倍子(一个,枣大) 黄鹰条(末,炒一钱) 麝(少许)

上末。如小儿瘦者,粟米饮下半钱;肥者大米饮下。并第七椎下两边灸之,须齐下火。疳、蛔虫自出如麸片相似,效。