52词语>中医中药>中医典籍>吴鞠通医案>肝痈

《吴鞠通医案》肝痈·

谢 四十四岁 辛巳三月二十四日 病起肝郁胁痛,痰中带血,病名肝着。医者不识络病因由,与络病治法,非见血投凉,即见血补阴,无怪乎愈治愈穷也。大凡血症之脉,左脉坚搏,治在下焦血分;右坚搏,治在上焦气分。兹左手脉浮取弦,沉取洪大而数,重按即芤,前曾痰有气味,现下痰挟瘀滞黑色,唇舌皓白,其为肝经络瘀挟痰饮,咳血无疑。势已惫极,勉与宣络止血,兼之两和肝胃,以逐痰定咳。(方此未服)

新绛纱(三钱)旋复花(三钱) 归须(钱半)桃仁泥(三钱)半夏(三钱) 广皮炭(二钱) 苏子霜(一钱)降香末(钱半) 广郁金(二钱)

煮两茶杯,分四次服。二帖。

四月初三日 血家左手脉坚搏,治在下焦血分。此症先因肝络瘀滞,以致血不归经,日久不治,由阴经损及阳气,自汗溺变痿弱,阳虚也,左脉洪数而芤,阴伤也。如是阴阳两伤之极,而瘀滞仍然未净,通络则虚急,补虚又络滞,两难措手。不得已用新绛一方,缓通其络,其补药则用阴阳两摄法,聊尽人力而已。(从此服起)

辽参(一钱)麦冬(四钱,连心)海参(二钱)五味子(一钱) 沙苑蒺藜(三钱)茯神(五钱)枸杞子(三钱) 龟板(五钱)牡蛎(六钱)

初四日 病起于胁痛,瘀血致壅,久嗽成劳,至骨痿不能起床,仍有瘀滞不化之象,且痰有臭味,即系肝着成痈。前日脉虽芤大而涩,昨日大见瘀血后,今日则纯然芤矣,岂非瘀血之明征乎?若一味贪补,断难再起,兼之宣络,万一得苏,妄诞之诊,高明酌之。

新绛纱(三钱)旋复花(二钱) 归横须(八分)半夏(钱半) 广皮炭(一钱)桃仁泥(三钱) 丹皮炭(五钱)

此方《金匮》 载在妇人虚劳门,有识者其悟之。上半日服此方完,下半日服前补方。

初五日 痰中臭味太甚,黑痰未净,是活络之方不能除;脉芤自汗甚,是补摄之方又不可缓。痰稀纯白,内有支饮,于补方中去牡蛎海参。盐味之碍饮者。此症极虚极实,时人但知其虚而不知其实,所以日误一日,以至于此。治实碍虚,治虚碍实,焉望成功。一通一补,俱每日照前服法未改。

初七日 脉较前敛戢,于新绛方内半夏加钱半,作三钱,余仍旧,服法亦如之。

初八日 今日左尺脉独大,加封固肾气法,余有原案二方,每日间服如前。人参(一钱) 炙龟板(八钱)莲子(五钱) 炙甘草(三钱) 制五味(一钱) 杞子(三钱,炒黑) 沙蒺藜(二钱) 左牡蛎(六钱) 云茯苓(五钱)麦冬(三钱,连心) 炒白芍(三钱)

初十日 于前方内加辽参五分作钱半,又加海参一条,淡苁蓉三钱,四帖,余悉如前。

十三日 仍照前服,每日间服一通一补方。

十七日 左脉空大未敛,精神较前虽好,犹宜收摄下焦,于前方内去龟板、五味子白芍海参、苁蓉,余如旧间服法。煮好去渣,再上火煎成二杯,分二次服。

同日 痰色犹不能清白,气味亦不净,仍须宣络。

新绛纱(三钱)旋复花(二钱)半夏(五钱,姜制) 广皮炭(钱半) 广郁金(钱半)当归须(一钱)

上半日服,四帖。

二十一日 脉少敛,通补二方间服如前,四帖。

二十四日 痰浊未变,脉象少敛,午后微热不寐,饮食由渐而加,不可太过不及。人参(钱半) 莲肉(五钱,连心皮) 炙甘草(三钱) 枸杞(三钱,炒黑) 沙蒺藜(三钱)云茯苓(五钱) 左牡蛎(五钱)麦冬(三钱,连心) 熟五味子(一钱) 炒枣仁(三钱)海参(二条,洗去砂) 大淡菜(三钱)

午后服此。

又方∶

新绛纱(二钱)旋复花(二钱)半夏(三钱,姜制) 广郁金(二钱) 归须(一钱)桃仁泥(二钱) 广陈皮(八分)香附(二钱)

煮两小茶杯,午前服。

初九日 复诊于补方去牡蛎五味子,余仍二方间服如前。

十三日 痰已渐清,肝亦渐平,精神渐旺,拟去搜逐而补中,与外台茯苓饮意。(专用一方)。

茯苓块(六钱)人参(二钱)香附(三钱) 生于术(五钱) 炙甘草(二钱)半夏(五钱) 生薏仁(五钱) 小枳实(二钱)