52词语>中医中药>中医典籍>中医外科学>第二节 囊痈

《中医外科学》第二节 囊痈·

囊痈是发于睾丸以外阴囊部位的急性化脓性疾病。其特点是阴囊红肿疼痛,寒热交作,继则皮紧光亮,形如瓢状,痛剧。《外科大成》云:“夫囊痈者,阴囊红肿热痛也。”相当于西医的阴囊脓肿、阴囊蜂窝织炎。

[病因病机]

囊痈多由久着汗湿衣裤,或坐卧湿地,外感湿毒浸淫浸渍;或因囊痒搔抓,外伤染毒;或因饮食不节,过食膏粱厚味,恣啖生冷,脾失健运,湿热内生,湿热下注于肝肾之络,使阴囊部湿热毒邪凝结,气血壅滞,乃成痈肿。

[诊断]

初起阴囊部出现红肿、灼热,压痛明显,腹股沟导核肿大。阴囊肿胀进展较快,甚则肿大如瓢,坠胀疼痛。属阴囊蜂窝织炎者,阴囊弥漫性红肿,以水肿为显著,不一定化脓。属阴囊脓肿者,阴囊红肿较局限、隆起,可伴有发热畏寒或轻度寒战,口干,喜冷饮,小便赤热,大便干结等全身症状。治疗后热退痛止,肿胀能较快消退;若身热不退,肿痛不减,便欲成脓。

[鉴别诊断]

一、子痈睾丸或附睾肿硬,疼痛剧烈,早期阴囊肿胀不明显,当病变穿破睾丸白膜后,炎症才向阴囊扩散。囊痈初期即出现阴囊红肿灼热,炎症一般不波及睾丸。

二、脱囊多有阴囊皮肤外伤史。阴囊由红肿而迅速变为紫黑腐烂,甚至睾丸暴露,病程进展快,易发生内陷,病情危重,是一种发于阴囊的特发性坏疽性疾病,临床少见。

三、水疝阴囊肿大,但肤色不红,肤温不热,柔软,有囊性感,透光试验阳性。水疝较大时有坠胀感,但疼痛不明显,无全身恶寒发热证候。

[辨证论治]

一、内治法

湿热下注阴囊红肿掀热,坠胀疼痛,拒按,腹股沟暑核肿痛,酿脓时局部胀痛、跳痛,阴囊有局灶隆起,指压有波动感;可伴有发热,口干喜冷饮,小便赤热;舌红,苔黄腻或黄燥,脉弦数或紧数。

辨证分析:肝经湿热下注阴囊,蕴阻经络,气血不畅,故阴囊红肿掀热,坠胀疼痛,拒按;肝经循股阴,故腹股沟饕核肿痛;热盛肉腐,故局部酿脓,而见阴囊局灶隆起,指压有波动感;热为阳邪,易伤津液,故见全身发热,口干喜冷饮;湿热扰及膀胱,气化失常,故小便赤热;舌红、苔黄腻或黄燥、脉弦数或紧数为湿热下注之象。

治法:清热利湿,解毒消肿:

方药:龙胆泻肝汤或泻热汤加减。已成脓者,加天花粉皂角刺穿山甲托毒排脓。

二、外治法

未成脓者,用玉露散、金黄散或双柏散凉水凋糊冷敷。若红肿范围较大者,用三黄汤(大黄黄柏黄芩)煎汤作冷湿敷,频换敷料,保持冷湿,有利于消炎退肿止痛。已成脓者,及时切开排脓引流,切口选择以最接近脓肿灶并有利于引流为原则。宜卧刀直切,注意避免损伤鞘膜与睾丸,引流一般以乳胶片或半边胶管为常用。

[预防与调摄]

1.及时正确处理阴囊部外伤,注意保持阴囊部的清洁及干燥。

2.将阴囊用阴囊带托起,适当提高,减轻疼痛。对已切开排脓者,要注意引流通畅。

3.忌食鱼腥、辛辣炙博等食物。

[结语]

囊痈相当于西医的阴囊脓肿、阴囊蜂窝织炎。主要特点为:阴囊红肿热痛,甚则皮紧光亮,形如瓢状。主要病机为外感湿毒,湿热下注。应与子痈、脱囊、水疝相鉴别。湿热下注证,治宜清热利湿、解毒消肿,方用龙胆泻肝汤或泻热汤加减;局部按急性感染常规处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