52词语>中医中药>中医典籍>古今图书集成医部>博物汇编艺术典医部全录卷381至卷383

《古今图书集成医部》博物汇编艺术典医部全录卷381至卷383·

古今图书集成医部全录卷三百八十一

妇人经脉门

黄帝素问

上古天真论

岐伯曰:女子七岁,肾气盛,齿更发长。

【注 人之初生,先从肾始。女子七岁,肾气方盛。肾主骨,齿者骨之余,故齿更。血乃肾之液,发乃血之余,故发长也。】

二七而天癸至,任脉通,太冲脉盛,月事以时下,故有子。

【注 天癸,天乙所生之癸水也。冲任二脉,并起于少腹之内胞中,循腹上行,为经血之海,女子主育胞胎。月有盈亏,故女子亦一月而经水应时下泄,亏即复生。故于初生之时,男女构精当为有子,虚则易受故也。】

三七,肾气平均,故真牙生而长极。

【注 肾气足,故真牙生。其牙者,尽根牙也。】

四七,筋骨坚,发长极,身体盛壮。

【注 女子四七情血极盛之时,是以筋骨坚发长极也。血气盛则充肤热肉,是以身体盛壮。】

五七,阳明脉衰,面始焦,发始堕。

【注 阳明之脉荣于面,循发际,故衰则面发焦堕。】

六七,三阳脉衰于上,面皆焦,发始白。

【注 三阳之脉尽上于头,三阳脉衰,故面皆焦;血脉华于色,血脉衰故发白也。】

七七,任脉虚,太冲脉衰少,天癸竭,地道不通,故形坏而无子也。

【注 癸水藏于肾,天癸竭,是足少阴下部之脉道不通。冲任虚,是以形衰而无子也。】

肾者主水,受五脏六腑之精而藏之,故五脏盛乃能写。今五脏皆衰,筋骨解堕,天癸尽矣,故发鬓白,身体重,行步不正而无子耳。

【注 此明先天之癸水,又借后天之津液所资益也。】

阴阳别论

二阳之病发心脾,有不得隐曲,女子不月,其传为风消,其传为息贲者,死不治。

【注 二阳者,足阳明胃经也。夫人之精血,由胃腑水谷之所资生,脾主为胃行其精液。二阳病则中焦之汁竭,无以奉心神而化赤,则血虚矣。水谷之精,脾无转输于五脏,则肾无所藏而精虚矣。男子无精,有不得为隐曲之事,在女子无血,则月事不得以时下矣。此病本于二阳而发于心脾也。精血两虚则热盛而生风,风热交炽则津液愈消竭矣。火热烁金而传为喘急息肩者死不治,盖胃乃津液之生源,肺乃津腋之化源也。】

评热病论

月事不来者,胞脉闭也。胞脉者,属心而络于胞中。今气上迫肺,心气不得下通,故月事不来也。

【注 胞脉属心,得心气下通而为血。冲脉任脉皆起于胞中,上循背里,为经络之海,女子至胸中而下为月事。气上迫肺者,真气上逆,口苦舌干,惊则咳甚,是心气上炎而不下通,故月事不来也。】

腹中论

帝曰:有病胸胁支满者,妨于食,病至则先闻腥臊臭,出清液,先唾血,四肢清,目眩,时时前后血,病名为何?何以得之?岐伯曰:病名血枯。此得之年少时有所大脱血,若醉入房中,气竭肝伤,故月事衰少不来也。帝曰:治之奈何?复以何术?岐伯曰:以四鰞鲗骨,一藘茹,二味并合之,丸以雀卵,大如小豆,以五丸为后饭,饮以鲍鱼汁,利肠中[肠中 《素问》卷十一、《新校正》作「伤中」,宜从。]及伤肝也。

【注 有所大脱血则伤肝,肝伤在女子则月事衰少不来矣。气生于精血,血脱则气竭矣。用鰞鲗骨四者,以布散于四肢也。血乃中焦所生。用芦茹一者,主生聚于中焦也。卵白主气,卵黄主血。丸以雀卵者,补气而补血也。】

灵枢经

邪气脏腑病形篇

肾脉微濇,为不月。

【注 血气皆始于肾,濇则气血不行,故为女子不月。】

金匮要略 【汉 张机】

经水不利

妇人经水不利,抵当汤主之。

妇人经水闭不利,脏坚癖不止,中有干血,下白物,矾石丸主之。

经水不通

妇人之病,因虚积冷结气,为诸经水断绝,至有历年,血寒积结胞门。寒伤经络,凝坚在上,呕吐涎唾,久成肺痈,形体损分;在中盘结,绕脐寒疝,或两胁疼痛,与脏相连,或结热中,痛在关元,脉数无疮,肌若鱼鳞,时着男子,非止女身;在下未多,经候不匀,令阴掣痛,少腹恶寒,或引腰脊,下根气街,气冲急痛,膝胫疼烦,奄忽眩冒,状如厥颠,或有忧惨,悲伤多嗔,此皆带下,非有鬼神。久则羸瘦,脉虚多寒,三十六病,千变万端。审脉阴阳,虚实紧弦,行其针药,治危得安。其虽同病,脉各异源,子当辨记,勿谓不然!

少阴脉细,妇人则经水不通。

热入血室

妇人中风七八日,续来寒热,发作有时,经水适断,此为热入血室。其血必结,故使如疟状,发作有时,小柴胡汤主之。

妇人伤寒发热,经水适来,昼日明了,暮则讝语如见鬼状者,此为热入血室。治之无犯胃气及上二焦,必自愈。

妇人中风,发热恶寒,经水适来,得七八日,热除脉退,身凉和,胸胁满如结胸状,讝语者,此为热入血室也。当刺期门,随其实而取之。

阳明病,下血讝语者,此为热入血室,但头汗出,当刺期门,随其实而泻之,濈然汗出者愈。

脉经 【晋 王叔和】

经水诸病

妇人尝呕吐而胃反,若常喘【一作多唾,】 其经又断,设来者必少。

问曰:有一妇人来诊,言经水少不如前者,何也?师曰:曾更下利,若汗出小便利者可。何以故?师曰:亡其津液,故令经水少。设经下反多于前者,当所苦困,当言恐大便难,身无复汗也。

问曰:未出门女有三病,何谓也?师曰:一病者,经水初下,阴中热,或有当风,或有扇者。二病者,或有以寒水洗之。三病者,或见丹下,惊怖得病。属带下。

师曰:有一妇人将一女子年十五所来诊,言女年十四时,经水自下,今经反断,其母言恐布。师曰:此女为是夫人亲女非耶?若亲者,当相为说之。妇人因答言是自女耳。师曰,所以问者无他,夫人年十四时,亦以经水下,所以断,此为避年,勿怪,后当自下。

问曰:妇人病下利而经水反断者,何也?师曰:但当止利,经自当下。勿怪!所以利不止而血断者,但下利亡津液,故经断。利止津液复,经当自下。

妇人血下咽干而不渴,其经必断。此荣不足,本自有微寒,故不引饮。渴而引饮者,津液得通,荣卫自和,其经必复下。

居经

师曰:寸口脉微而濇,微则卫气不足,濇则血气无余。卫不足,其息短,其形燥;血不足,其形逆。荣卫俱虚,言语谬误。趺阳脉浮而濇,濇则胃气虚,虚则短气咽燥而口苦,胃气濇则失液。少阴脉微而退,微则无精,迟则阴中寒,濇则血不来,此为居经,三月一来。

问曰:妇人妊娠三月,师脉之,言此妇人非躯,今月经当下,其脉何类?何以别之?师曰:寸口脉卫浮而大,荣反而弱,浮大则气强,反弱则少血。孤阳独呼,阴不能吸,二气不停,卫降荣竭。阴为积寒,阳为聚热,阳盛不润,经络不足,阴虚阳往【一作实,】 故令少血。时发洒淅,咽燥汗出,或溲稠数,多唾涎沫,此令重虚,津液漏泄,故知非躯。蓄烦满洫 【一本作满血,】 月禀一经,三月一来,阴盛则泻,名曰居经。【谓右脉浮大左脉反弱也。】

问曰:妇人年五十所【一本作数。】 一朝而清血二三日不止,何以治之?师曰:此妇人前绝生经水不下,今反清血,此为居经。不须治,当自止。经水下,常五日止者,五日愈。

妇人月经一月再来者,经来其脉欲自如常而反微,不利不汗出者,其经二月必来。

问曰:妇人有经水适下而发其汗,则郁冒不知人,何也?师曰:经水下。故为里虚,而发其汗,为表复虚。此为表里俱虚,故令郁冒也。

师曰:脉微,血气俱虚,年少者亡血也。乳子下利为可;不者,此为居经,三月不来。

问曰:妇人病经水断一二月而反经来,今脉反微濇,何也?师曰:此前月中若当下利,故令妨经。利止月经当自下,此非躯也。

当断不断

师曰:有一妇人来,脉反得微濇,法当吐。若下利而言不,因言夫人年几何?夫人年七七四十九,经水当断,反至今不止,以故致此虚也。

师曰:有一妇人年六十所,经水常自下,设久得病利,少腹坚满者,为难治。

强下其经致生他病

妇人着坐药,强下其经,目眶为痛,足跟难以践地,心中状如悬。

脉法

左手关上脉阴虚者,足厥阴经也,妇人病苦月经不利,腰腹痛。

肝脉沉之而急,浮之亦然,女人月事不来,时亡时有,得之少时有所坠堕。

尺脉滑,血气实,妇人经脉不利,宜服(石卜)硝煎大黄汤,下去经血,针关元泻之。

妇人良方 【宋 陈自明】

经脉总论

岐伯曰:女子七岁,肾气盛,齿更发长;二七而天癸至,任脉通,太冲脉盛,月事以时下。天谓天真之气,癸谓壬癸之水,故云天癸也。然冲为血海,任主胞胎,二脉流通,经血渐盈,应时而下,常以三旬一见,以象月盈则亏也。若遇经行,最宜谨慎,否则与产后证相类。若被惊怒劳役,则血气错乱,经脉不行,多致劳瘵等疾。若逆于头面肢体之间,则重痛不宁。若怒气伤肝则头运胁痛呕血而瘰疬痈疡。若经血内渗,则窍穴淋沥无已。凡此六淫外侵而变证百出,犯时微若秋毫,成患重如山岳,可不畏哉!

【注 血者,水谷之精气也,和调五脏,洒陈六腑,在男子则化为精,在妇人上为乳汁,下为血海。故虽心主血,肝藏血,亦皆统摄于脾,补脾和胃,血自生矣。凡经行之际,禁用苦寒辛散之药,饮食亦然。诗云:妇人和平则乐有子,和则阴阳不乖,平则气血不争。故经曰:平和之气,三旬一见。可不慎欤!】

凡女人天癸既至,逾十年无男子合则不调,未逾十年思男子合,亦不调。不调则旧血不出,新血误行,或渍而入骨,或变而为肿,后虽合而难子,合多则精枯虚人,产众则血枯杀人。观其精血,思过半矣。

经者,常候也,谓候其一身之阴阳愆伏,知其安危,故每月一至,太过不及,皆为不调。阳太过则先期而至,阴不及则后时而来。其有乍多乍少,断绝不行,崩漏不止,皆因阴阳衰盛所致。

【注 按经云,脾统血,肝藏血。此证多因恚怒伤肝郁结脾所致,当从二经为主,而参以前论治之。】

月水不调

妇人月水不调,由风邪乘虚客于胞中,而伤冲任之脉,损手太阳少阴之经。盖冲任之脉,皆起于胞中,为经络之海,与手太阳小肠、手少阴心经为表里,上为乳汁,下为月水。然月水乃经络之余、苟能调摄得宜,则经应以时矣。

【注 窃谓心脾平和,则经候如常。苟或七情内伤,六淫外侵,饮食失节,起居失宜,脾胃虚损,心火妄动,则月经不调矣。又丹溪云:先期而至者,血热也;后期而至者,血虚也。愚谓先期而至者,有因脾经血燥,有因脾经郁火,有因肝经怒火,有因血分有热,有因劳役火动;过期而至者,有因脾经血虚,有因肝经少血,有因气虚血弱。主治之法,脾经血燥者,加味逍遥散;脾经郁火者,归脾汤;肝经怒火者,加味小柴胡汤;血分有热者,加味四物汤,劳役火动者,补中益气汤;脾经血虚者,人参养荣汤;肝经血少者,六味地黄丸;气虚血弱者,八珍汤。盖血生于脾土,故云脾统血。凡血病当用苦甘之剂,以助阳气而生阴血也。】

月经不通

妇人月经不通,或因醉饱入房,或因劳役过度,或因吐血失血,伤损肝脾,但滋其化源,其经自通。若小便不利,苦头眩痛,腰背作痛,足寒时痛,久而血结于内,变为症瘕。若血水相并,脾胃虚弱,壅滞不通,变为水肿。若脾气衰弱,不能制水,水渍肌肉,变为肿满,当益其津液,大补脾胃,方可保生。

【注 经水者,阴血也,属冲任二脉,上为乳汁,下为月水。其为患有因脾虚而不能生血者,有因脾郁而血不行者。有因胃火而血消烁者,有因脾胃损而血少者,有因劳伤心而血少者,有因怒伤肝而血少者,有因肾水不能生肝而血少者,有因肺气虚不能行血者。治疗之法,若脾虚而不行者,调而补之;脾郁而不行者,解而补之;胃火而不行者,清而补之;脾胃损而不行者,温而补之;劳伤心血而不行者,逸而补之;怒伤肝而不行者,和而补之;肺气虚而不行者,补脾胃;肾虚而不行者,补脾肺。经云:损其肺者益其气,损其心者调其荣卫,损其脾者调其饮食适其寒温,损其肝者缓其中,损其肾者益其精。皆当审而治之。】

初虞世云:女子十四天癸至,任脉通,月事以时下,是有子。天癸者,物之自然。月者以月至,经者有常也。其来过与不及,皆谓之病。若荣血亏损,不能滋养百骸,则发落面黄,羸瘦燥热,燥气盛则金受邪,金受邪则为咳为嗽为肺痈为肺痿必矣。但助胃壮气,则荣血生而经自行。须慎饮食,调七倩,保神气,庶可得生。若暴怒气逆,经闭不行,当用行气破血之剂。

【注 按刘宗厚云:荣者水谷之精,和调于五脏,洒陈于六腑,乃能入于脉也。源源而来,生化于脾,总统于心,藏受于肝,宣布于肺,施泄于肾,灌溉一身。若阴气一伤,变证百出也。】

夫冲任之脉,起于胞内,为经脉之海,手太阳小肠、手少阴心二经为表里,女子十四而天癸至,肾气全盛,冲任流通,经血既盈,应时而下,否则不通也。

【注 前证若禀阴血不足,用四物、参、苓;怒伤肝血,用加味逍遥散;郁结伤脾,用加味归脾汤;肝火怫郁,用加味小柴胡汤;胃经积热,加味清胃散。】

寇宗奭曰:夫人之生。以气血为本。人之病,未有不先伤其气血者。若室女童男,积想在心,思虑过度,多致劳伤。男子则神色消散,女子则月水先闭。盖忧愁思虑则伤心而血逆竭,神色先散,月水先闭。且心病则不能养脾,故不嗜食;脾虚则金亏,故发嗽;肾水绝则木气不荣而四肢干痿,故多怒鬓发焦,筋骨痿。若五脏传遍则死。自能改心易志,用药扶持,庶可保生。切不可用青蒿、蝱虫等凉血行血,宜用柏子仁丸、泽兰汤益阴血制虚火之剂。

【注 按经云:五谷入于胃,其糟粕津液宗气分为三隧,故宗气积于胸中,出于喉咙,以贯心肺而行呼吸。荣气者,泌其津液,注之于脉,化以为血,以荣四末,内养五脏六腑。若服苦寒之剂,伤胃必致不起。】

月水不利

妇人月水不利者,由劳伤气血,体虚而风冷客于胞内,伤于冲任之脉故也。若寸脉弦,关脉沉,是肝病也,兼主腹痛,孔窍生疮。尺脉滑,血气实,经络不利,或尺脉绝不至,兼主小腹引腰痛,气攻胸膈也。

【注 前证属肝胆二经,盖肝胆相为表里,多因恚怒所伤。若本经风热用补肝散,血虚用四物加酸枣仁。若肾水不足用六味丸。】

行经腹痛

妇人经来腹痛,由风冷客于胞络冲任,或伤手太阳少阴经,用温经汤、桂枝桃仁汤。若忧思气郁而血滞,用桂枝桃仁汤、地黄通经丸。若血结而成块,用万病丸。

【注 前证若风寒伤脾者,六君加炮姜;思虑伤血者,四物加参、朮;思虑伤气者,归脾加柴、栀;郁怒伤血者,归脾逍遥兼服。若肝经怒气,甩加味逍遥散。若肝经血虚,用四物、参、朮、柴胡、牡丹皮。若肝经血热,用四物、牡丹皮。若肝肾虚火,用六味地黄丸。若肝脾血虚,用八珍加牡丹皮。若肝脾郁怒,用加味归脾汤。若气虚血弱,用补中益气汤。若脾不能摄血,用六君子加川芎、当归。若肝虚不能藏血,用补肝散。】

月水不断

妇人月水不断,淋沥腹痛,或因劳损气血而伤冲任,或因经行而合阴阳,以致外邪客于胞内、滞于血海故也。但调养元气而病邪自愈,若攻其邪则元气反伤矣。

【注 前证若郁结伤脾,用归脾汤;恚怒伤肝,逍遥散;肝火妄动,加味四物汤;脾气虚弱,六君子汤;元气下陷,补中益气汤;热伤元气,前汤加五味、麦冬、炒黑黄蘗。】

天癸过期

许学士云:妇人经脉过期不及,腰腹疼病,成七七数尽而月经下者,宜用当归散治之。

【注 前证若肝肾虚热,用当归散;肝血虚热,四物加柴、栀、丹皮;肝火内动,小柴胡加山栀、丹皮;肝火血燥,加味逍遥散;脾经郁火,加味归脾汤;肝脾郁火,归脾、逍遥兼服;肝肾亏损,归脾、六味兼服。】

血枯

腹中论曰:有病胸胁支满,妨于食,病至则先闻腥臊臭,出清液,四肢惰,目眩,时时前后血,病名曰血枯。此年少时因大脱血,或醉而入房,亏损肾肝。盖肝藏血,受天一之气以为滋荣,其经上贯膈,布胁肋。若脱血失精,肝气已伤,肝血枯涸不荣而胸胁满,妨于食则肝病传脾而闻腥臊臭,出清液。若以肝病而肺乘之,则唾血,四肢惰,目眩,时时前后血出,皆肝病血伤之证也。

【注 前证若饮食起居失宜,而脾胃虚损,当滋化源而佐以鰞鲗丸等药。若因脾土虚寒而不能生血,宜补命门火。若服燥药,郁火内作而津液消烁,宜清热养血。若脾胃亏损而气血虚,宜补中益气。若胃热消中而血液耗损,宜清脾胃之火。若大便秘濇,小便清利而经不行,宜清胞络之火。若劳伤心火,血涸而经不行,宜补心养血。】

热入血室

妇人伤寒伤风发热,经水适来,昼则安静,暮则讝语,有如疟状,此为热入血室,治者无犯胃气及上二焦,宜服小柴胡汤。若脉迟身凉,当剌期门穴,下针病人五吸,停针良久,徐徐出针。凡针期门穴,必泻勿补,肥人二寸,瘦人寸半也。

【注 前证若因劳役,或怒气发热,适遇经行而患前证者,亦用小柴胡加生地黄治之。血虚用四物加柴胡。若病既愈而热未已,或元气素弱,并用补中益气汤。脾气素郁,用济生归脾汤。血气素虚,用十全大补汤。】

河间六书 【金 刘完素】

月水不调论治

妇人月水,一月一来如期,谓之月信。其不来则风热伤于经血,故血在内不通;或内受邪热,脾胃虚损,不能饮食,食既不充,荣卫凝濇,肌肤黄燥,面不光泽;或大肠虚变为下痢,流入关元,致绝子嗣。

童幼天癸未行,皆属少阴;天癸既行,皆从厥阴论之;天癸已绝,乃属太阴经也。

妇人气充经脉,月事频并,脐下痛,宜芍药六合扬。【一本是气冲。】 若经水过多,别无余证,四物内加黄苓、白朮各一两。若经事欲行,脐腹绞痛,宜服八物汤。若经水暴多,四物四两,加黄芩一两。若经水如黑豆水,四物加黄连、黄芩各一两。若妇人经水少而血色和者,四物四两,如熟地、当归各一两。

血枯经闭

年少醉入房室,气竭肝伤,故经衰少不来。肝伤则血涸,脾胃相传,大脱其血,目眩心烦,故月事不来也,乌鱼骨圆主之。

经水适来适断

妇人经水,通来适断,往来寒热,先服小柴胡以去其寒热,后以四物汤调治之。如寒热不退,勿服四物,是谓变证,表邪犹存,不能效也。

明理论 【金 成无己】

热入血室

伤寒热入血室,何以明之?室者,屋室也,谓可以停止之处。人身之血室者,荣血停止之所,经脉留会之处,即冲脉是也。冲脉者,奇经八脉之一脉也,起于肾下,出于气冲,并足阳明经夹脐上行至胸中而散,为十二经脉之海。王冰曰:冲为血海。言诸经之血朝会于此,男子则运行生精,女子则上为乳汁,下为月水。《内经》曰:任脉通,冲脉盛,月事以时下者是也。王冰曰:阴静海满而去血,谓冲脉盛为海满也。即是观之,冲是血室,可以知矣。伤寒之邪,妇人则随经而入,男子由阳明而传,以冲之脉与少阴之络起于肾,女子感邪,太阳随经便得而入冲之经并足阳明,男子阳明内热,方得而入也。冲之得热,血必妄行,在男子则下血讝语,在妇人则月水适来。阳明病下血讝语,此为热入血室者,斯盖并言男子,不止为妇人而言也。妇人伤寒,经水适来与经水适断者,皆以经气所虚,宫室不闭,邪得乘虚而入。《针经》有言曰:邪气不得其虚,不能独伤人者是矣。妇人热入血室,有须治而愈者,有不须治而愈者,又各不同也。妇人中风,发热恶寒,经水适来,得之七八日,热除而脉迟,身凉和,胸胁下满如结胸状,讝语者,此为热入血室,当刺期门,随其实而泻之;与其妇人中风七八日,续得寒热,发作有时,经水适断者,此为热入血室,其血必结,故使如疟状,发作有时,小柴胡汤主之。二者是须治而愈者也。妇人伤寒发热,经水适来,昼则明了,暮则讝语,如见鬼状者,此为热入血室,无犯胃气及上二焦,必自愈,是不须治而愈者也。讝语为病邪之甚者,何不须治而愈耶?且胸胁满如结胸,讝语,是邪气留结于胸胁而不去者,必剌期门,随其实而泻之。寒热如疟发作有时者,是血结而不行,须小柴胡汤散之。二者既有留邪,必须治之可也。若发热经水适来,昼日明了,暮则讝语,此则经水既来,以里无留邪,但不妄犯,热随血散必自愈。经曰:血自下,下者愈。故无犯胃气及上二焦,必自愈。所谓妄犯者,谓恐以讝语为阳明内实,攻之犯其胃气也;此无胸胁之邪,恐刺期门,犯其中焦也;此无血结,恐与小柴胡汤,犯其上焦也。小柴胡汤解散则动卫气,卫出上焦,动卫气是犯上焦也。刺期门则动荣气,荣出中焦,动荣气是犯中焦也。《脉经》有曰:无犯肾气及上二焦,岂谓药不谓针耶?

儒门事亲 【元 张从政】

月事沉滞

夫妇人月事沉滞,数月不行,肌肉不减,《内经》曰:此名为瘕为沉也。沉者,月事沉滞不行也,急宜服桃仁承气汤加当归,大作剂料服,不过三服立愈。后用四物汤补之,更可用《宣明方》槟榔丸。

经血暴下

夫妇人年及五十以上,经血暴下者,妇人经血,终于七七之数,数外暴下,《内经》曰:火主暴速,亦因暴喜暴怒忧结惊恐之致然也,慎不可作冷病治之。如下峻热之药则死。止可用黄连解毒汤以清于上,更用莲壳灰、棕毛以渗于下,然后用四物汤加延胡索散,凉血和经之药是也。

月事不来

夫妇人有月事不来者,室女亦然。《内经》曰:月事不来者,是胞脉闭也。胞脉者属火而络于脬中,令气上迫肺,心气不得下通,故月事不来也。可用茶调散吐之;吐讫,可用玉烛散、当归散或三和汤、桂苓白朮散、柴胡饮子,量虚实选而用之。降心火,益肾水,开胃进食,分阴阳,利水道之药是也。慎勿服峻热之药。若服之,则变成肺痿骨蒸潮热,咳嗽咯脓,呕血而喘,小便濇滞,寝汗不已,渐至形瘦脉大。虽遇良医,亦成不救。

东垣十书 【元 李杲】

经闭有三

阴阳别论云:二阳之病发心脾,有不得隐曲,女子不月,其传为风消,为息贲者,死不治。妇人脾胃久虚,或形羸气血俱衰,而致经水断绝不行;或病中消胃热,善食渐瘦,津液不生。夫经者,血脉津液所化,津液既绝,为热所烁,肌肉消瘦,时见燥渴,血海枯竭,病名曰血枯经绝,宜泻胃之燥热,补益气血,经自行矣。此证或经适行而有子,子不安为胎病者有矣,或心包脉洪数,躁作时见,大便秘濇,小便虽清不利,而经水闭绝不行,此乃血海干枯,宜调血脉,除包络中火邪而经自行矣。《内经》所谓小肠移热于大肠,为症瘕,为沉。脉濇不利,则月事沉滞而不利,故云为症瘕为沉也。或因劳心、心火上行,月事不来,安心和血泻火,经自行矣。故《内经》云:月事不来者,胞脉闭也。胞脉者属心而络于胞中,今气上迫肺,心气不得下,故月事不来也。

闭属少阳

凡妇人女子之病,经水适断,俱作少阳治之,伤寒杂病一体。经云:身有病而有邪,经脉闭也。又云:月事不来者,胞脉闭也。经闭者尺中不至,胞闭者生化绝源,二者皆血病也,厥阴主之。厥阴病则少阳病矣,累及其夫也。治之之法,或实作大热,或变成劳,脉有浮中沉之不同,故有药表里和之不一,察其在气在血,定其行阴行阳。使大小不失其宜,轻重各得其所,逆从缓急,举无不当,则可以万全矣。此少阳一治,不可不知也。

凡治杂病,先调其气,次疗诸疾,无损胃气,是其要也。若血受病,亦先调气,谓气不调则血不行。又气为之纲,夫也。夫不唱,妇不随也。故妇人病经,先柴胡以行经之表,次四物以行经之里,先气而后血也。

不调治法

妇人经水不调,右尺脉按之空虚,是气血俱脱,大寒证。轻手其脉数疾,举指弦紧或濇,皆阳脱之证,阴火亦亡。见热证于口鼻眼或渴,此皆阴躁阳欲去也,当温之降之,引之燥之,用升阳举经汤。此法大升浮血气,补命门之下脱也。

热入血室治法

昼则明了,夜则讝语,热入血室,无犯胃气及上二焦,不治自愈。若甚则四顺饮子、桃仁承气汤,证相似当下者用之。

丹溪心法 【元 朱震亨】

经水证治

妇人经水过期,血水也,四物加参、朮;带痰加南星、半夏、陈皮之类。经水不及期而来者,血热也,四物加黄连。过期紫黑有块,亦血热也,必作痛,四物加香附、黄连。过期色淡者,痰多也,二陈加川芎、当归。过期而来,乃是血虚,宜补血,用四物加黄芪、陈皮、升麻。未及期先来,乃是气血俱热,宜凉气血,柴胡、黄芩、当归、白芍、生地,香附之属。

经不调而血色淡,宜补气血,参、芪、芎、归,香附、白勺;腹痛加胶珠、艾叶、延胡索。

经候过而作痛者,乃虚中有热,所以作疼。经水将来作疼者,血实也【一云气滞,】 四物加桃仁、黄连、香附。临行时腰疼腹痛,乃是郁滞有瘀血,宜四物加红花、桃仁、莪朮、延胡索、香附、木香;发热加黄芩、柴胡。紫色成块者,热也,四物加黄连、柴胡之类。

痰多占住血海地位,因而下多者,目必渐昏。肥人如此,用南星、苍朮、川芎、香附,作丸子服之。肥人不及日数而多者,痰多血虚有热,亦用前丸药中,更加黄连、白朮丸服。

血枯经闭者,四物加桃仁、红花。躯脂满经闭者,以导痰汤加黄连、川芎。不可服地黄,泥膈故也,如用以姜汁炒。

肥胖饮食过度之人,而经水不调者,乃是湿痰,宜苍朮、半夏、滑石、茯苓、白朮、香附、川芎、当归。

临经来时肚痛者,四物汤加陈皮、延胡索、牡丹皮、甘草。痛甚者豆淋酒,痛缓者童便煮莎根,入炒条芩末为丸。

经水去多不能住者,以三补丸加莎根、龟板、金毛狗脊。

阴虚经脉久不通,小便濇,身体疼痛,以四物加苍朮、牛膝、陈皮,生甘草;又用苍莎丸加苍耳。酒芍药为丸,就煎前药吞下。经候微少,渐渐不通,手足烦疼,渐瘦生潮热,脉微数,四物汤去地黄,川芎,如泽兰叶三倍,甘草半分。

经水过多,四物汤去熟地黄加生地,或只加黄芩、白朮。

经行身热,脉数头昏,四物汤加柴胡、黄芩。

经行微少,或胀或疼,四肢疼痛,四物汤加延胡、没药、白芷为末,淡酢汤调下。

经候不调,心腹(疒丂)痛,只用芎、归二味,名君臣散。

经欲行,脐腹绞痛,四物加延胡、槟榔、苦楝炒、木香减半。

经水濇少,四物加葵花、红花。

经候过而作痛。气血俱虚也,宜四物对四君子汤服之。

经水色淡者,气血俱虚也,宜八物汤之类。八物者,四物、四君子也。如兼他证,随证加药。

月候不调之由,或前或后,或多或少。凡行后作痛者虚也,少而淡者血虚也,多者气虚也,其将行作痛及凝块不散者滞也,紫黑色者滞而挟热也。

经水或前或后,或多或少,或逾月一至,或一月再至,皆不调之故,治之宜调经散。

经候不调,当以四物汤为主治。

月候不调之中,有兼疼痛者,有兼发热者,有趱前者,有退后者,则趱前为热,退后为虚也。疼痛之中,有常时作痛者,有经前经后作痛者,则常时与经前作痛者为血积,经后为血虚也。发热之中,有常时发热者,有经行发热者,则常时为血虚有积,经行为血虚有热也。

经水濇少,为虚为濇,虚则补之,濇则需之。

格致余论 【元 朱震亨】

辨紫黑痛块

经水者,阴血也。阴必从阳,故其色红,禀火色也。血为气之配,气热则热,气寒则寒,气升则升,气降则降,气凝则凝,气滞则滞,气清则清,气浊则浊。往往见有成块者,气之凝也。将行而痛者,气之滞也。来后作痛者,气血俱虚也。色淡者,亦虚也。错经妄行者,气之乱也。紫者,气之热也。黑者,热之甚也。人但见其紫者、黑者、作痛者、成块者,率指为风冷而行温热之剂,祸不旋踵矣。良由《病源》论月水诸病皆曰风冷乘之,宜其相习而成俗也。或曰:黑,北方水之色也,紫淡于黑,非冷而何?余日:经曰,亢则害,承乃制。热甚者必兼水化,所以热则紫,甚则黑也。况妇人性执而见鄙,嗜欲加倍,脏腑厥阳之火,无日不起。非热而何?若夫风冷必须外得,设或有之,盖千百而一二者也。

溯洄集 【元 王履】

二阳病论

经曰:二阳之病发心脾,有不得隐曲,女子不月。释之者,谓男子则脾受之而味不化,故少精;女子则心受之,而血不流,故不月。分心脾为男女各受立说。窃独谓不然。夫二阳,阳明也,胃与大肠之脉也。肠胃有病,心脾受之。发心脾,犹言延及于心脾也。-虽然,脾胃为合,胃病而及脾,理固宜矣。大肠与心,本非合也,今大肠而及心,何哉?盖胃为受纳之腑,大肠为传化之腑。食入于胃,浊气归心,饮入于胃,输精于脾者,以胃之能纳,肠之能化耳。肠胃既病,则不能受,不能化,心脾何所资乎?心脾既无所资,则无所运化而生精血矣。故肠胃有病,心脾受之,则男为少精,女为不月矣。心脾当总言,男女不当分说,至隐曲不月,方可分说耳。若如释者之言,则男之精独资于脾而不资于心。女之血独资于心而不资于脾,有是理耶!盖男女之精血,皆由五脏六腑之相养而后成,可谓之男精资于脾,女血资于心乎?经本曰:男女皆有心脾之病,但在男子则隐曲之不利,在女子则月事之不来耳。

卫生宝鉴 【元 罗天益】

热入血室成结胸

或问:热入血室,何为而成结胸也?余曰:邪气传入经络作主,气相搏,上下流行,遇经水适来适断,邪气乘虚入于血室,血为邪所迫,入于肝经,肝受邪则讝语而见鬼,复入膻中则血结于胸中。何以言之?妇人平居,水养木,血养肝,方未受孕则以之为月水,既妊则中蓄之以养胎,及已产则上壅之以为乳汁,皆血之所为也。今邪逐血,并归于肝经,聚于膻中,结于乳下,故手触之则痛,非药可及,故当刺期门也。

证治要诀 【明 戴思恭】

经事不调

妇人每月经水应期而下,不使有余,犹太阴之缺也。其有或先或后,或少或多,或欲来先病,或遇来而断续,皆谓之不调,和气饮加香附子半钱,兼咽独附丸。经事来而腹痛者,经事不来而腹亦痛者,皆血之不调故也。欲调其血,先调其气,四物汤加吴茱萸半钱、香附子一钱,和气饮加茱萸半钱方可用。痛甚者,延胡索汤。然又恐感外邪、饮食致痛,痛不因血,尤宜详审,和气饮却能兼治。

有因惊气上逆,致月不通,涎多神昏,皆则不知人;或妄言歌笑,似心疯,似五癎,醒时又似正人;或病来身如摇动,手足如搐搦,四七汤、大温经汤各半贴,和匀服。

有经候失期,或过二三月变生诸证者。和气饮须用桂枝者,性最动血。和气饮加苏木、红花、干漆各半钱,桃仁一钱,或酢或酒煎去滓,入麝香少许,仍以酢调黑神散。

因血瘀而腹内有块者,四物汤去地黄加官桂、白朮各半钱。

因经候不调,血不循故道,从粪后出,腹或疼或不疼,勿作寻常便血治,宜顺其经,四物汤去地黄加阿胶、香附子各一钱,仍以黑神散和调气散,白汤点服。

医学纲目 【明 楼英】

调经

胎前之道,始于求子。求子之法,莫先调经。每见妇人之无子者。其经必或前或后,或多或少,或将行作痛,或行后作痛,或紫或黑或淡,或凝而不调,不调则血气乖争,不能成孕矣。详夫不调之由,其或前或后,及行后作痛者,虚也;其少而淡者,血虚也;多者,气虚也;其将行作痛,及凝块不散者,滞也;紫黑色者,滞而挟热也。治法:血虚者四物,气虚者四物加参、芪,滞者香附、缩砂、木香、槟榔、桃仁、延胡,滞久而沉痼者,吐之下之,脉证热者四物加芩、连,脉证寒者四物加桂、附及紫石英之类是也。直至积去滞行虚回,然后血气和平,能孕子也。余每治经不调者,只一味香附末,酢为丸,服之亦百发百中也。

经水或前或后

妇人病多是月经乍多乍少,或前或后,时发疼痛,医者一类呼为经病,不曾说是阴胜阳,是阳胜阴,所以服药少效。盖阴气乘阳,则胞寒气冷,血不运行,经所谓天寒地冻,水凝成冰,故令乍少而在月后。若阳气乘阴,则血流散溢,经所谓天暑地热,经水沸溢,故令乍多而在月前。当别其阴阳,调其血气、使不相乘,以平为期,宜紫石英丸。

天癸过期

妇人天癸已过期,经脉不匀,或三四月不行,或一月再至,腰腹疼痛,《素问》云七损八益,谓女子七数尽而经不依时者,血有余也,不可止之,但令得依时不腰痛为善,宜当归散。

热入血室

妇人伤寒中风,治法与男子无异,若热入血室则不同也,宜以四物汤安养经血,佐以汗下之药治之。

妇人伤寒中风,自汗头痛,项背强,发热恶寒,脉浮而缓,恐热入血室,故用桂枝汤倍加芍药。

妇人伤寒,脉浮而紧,头痛身热,恶寒无汗,恐热入血室,宜麻黄加生地汤。

妇人伤寒,经脉方来初断,寒热如疟,狂言见鬼,宜用干姜柴胡汤。

妇人室女,伤寒发热,经水适来适断,昼日明了,夜则讝语如见鬼神,宜小柴胡加生地汤。

妇人伤寒身热,脉长而弦,属阳明少阳,往来寒热,夜躁昼宁,如见鬼状,经水适断,热入血室,不实满者,小柴胡加牡丹皮主之;大实满者,桃仁承气主之。

妇人伤寒,头痛脉浮,医反下之,邪气乘虚而传于里,经水闭而不行,心下结硬,口燥舌干,寒热往来,狂言如见鬼状,脉沉而数者,当下之,宜小柴胡加芒硝、大黄汤主之。

妇人伤寒,表虚自汗,身凉,四肢拘急,脉沉而迟,太阳标病,少阴本病,经水适断,宜桂枝加附子、红花汤。

妇人伤寒,太阳标病,汗解表除,邪热内攻,热入血室,经水过多,无满实者,甘草芍药汤。

明医杂着 【明 王纶】

经脉不行

妇人女子经脉不行,有脾胃损伤而致者,不可便认作经闭血死,轻用通经破血之药,遇有此证,便须审其脾胃如何。若因饮食劳倦损伤脾胃,少食恶食,泄泻疼痛;或因误服汗下攻伐药,伤其中气,以致血少而不行者,只宜补养脾胃,用白朮为君,茯苓、芍药为臣,佐以黄芪、甘草、陈皮、麦芽、川芎、当归、柴胡等药,脾旺则能生血而经自行矣。又有饮食积滞,致损脾胃者,亦宜消积补脾。若脾胃无病,果有血块凝结,方宜行血通经。

【注 心脾平和,则百骸五脏皆润泽而经候如常,苟或心脾受伤,则血无所养,亦无所统,而月经不调矣。是故调经者,当理心脾为主,其详已见《良方》月水不调方论下。大凡调经之法,肝脾血燥,四物为主;肝脾血弱,补中益气为主;肝脾郁火,归脾汤为主;肝经怒火,加味逍遥散为主。病因多端,不能悉举,治当临证制宜可也。】

医学入门 【明 李梴】

月事不通

妇人以血为主,天真气降,壬癸水合,肾气全盛,血脉流行,常以三旬一见,以象月盈则亏,故曰月经。经行与产后一般,若其时余血一点未净,或外被风寒,及湿冷暑热邪气,或内伤生冷,七情郁结。为痰为瘀,凝积于中,曰血滞。或经止后,用力太过,入房太甚,及服食燥热,以致火动,邪气盛而精血衰,曰血枯。《良方》云:经后被惊,则血气错乱妄行,逆于上则从口鼻而出,逆于身则水血相搏变为水肿。恚怒则气血逆于腰腿、心腹、背胁、手足、之间重痛,经行则发,过期则止。怒极伤肝,则有眩运、呕血、瘰疬、血风、疮疡等病。加之经血渗漏于其间,遂成窍穴生疮,淋沥不断;湿热相搏,遂为崩带;血结于内,爱为症瘕。凡此变证百出,不过血滞与枯而已。但血滞亦有虚热,血枯亦有虚热,故重则经闭不通。以滞枯分言,轻则经水不调,止言虚与热而已。

血滞经闭宜破者,原因饮食热毒,或暴怒凝瘀积痰,直须大黄、干漆之类,推陈致新,俾旧血消而新血生也。若气旺血枯,起于劳役忧思,却宜温和滋补;或兼有痰火湿热,尤宜清之凉之。每以肉桂为佐者,热则血行也,但不可纯服峻药以亏--。至于耗气益血之说,虽女科要法,但血为气配,气热则热,气寒则寒,气升则升,气降则降,气行则行,气滞则滞。如果郁火气盛于血者,方可单香附散、抑气散,加木香、槟榔、枳壳以开郁行气。若气乱则调,气冷则温,气虚则补,男女一般。盖阳生则阴自长,气衰则血亦涸,岂可专耗其气耶?论者多泥叔和血旺气衰,不知叔和论肝肺二脉,则宜肝旺于肺;其实气血平和,乃能有孕,故继曰两脏通和。但妇人见偏性鄙,婢妾志不得伸,郁怒无时不起,故香附为女人仙药。经曰:邪气盛则实,正气夺则虚。可不悟诸!

经行登厕,风寒入内,以致凝濇,小温经汤。经行适来,续得寒热,就闭不通,或寒或暑,俱谓之热入血室,小柴胡汤加生地,或黄芩芍药汤加生地。经行过飧生冷,或外被冷湿,以致瘀血凝结者,五积散去麻黄加牡丹皮、红花。

七情心气郁结不行者,分心气饮去羌活、半夏、桑皮、青皮,加川芎、当归、香附、莪朮、延胡索。有火者,更加黄芩,或小调经散、单香附丸。

气血盛实,经络遏闭,或时挟痰者,单大黄膏;或马鞭草取汁熬膏为丸或烧存性,红花当归煎汤下。

内伤饮食,劳倦损伤,脾胃气弱,体倦发热,腹痛肠鸣,饮食减少而不生血者,补中益气汤加川芎、生地、天花粉。肠鸣月水不来者,病在胃,胃虚不生血气,宜单厚朴五钱,空心水煎,或单苍朮膏。水泄少食者,升阳益胃汤。不泄少食者,二陈汤加白朮、黄芪、童便、制香附、当归、芍药、牡丹皮、麦门冬、山楂、麦芽。因饮食积者,更加莪朮、枳壳。

湿痰占住血海地位经闭者,导痰汤加川芎、黄连。不可服地黄,泥膈故也。如用须姜汁炒过。丹溪之言,洵不可易。

胃热消渴,善食渐瘦,津液为热燥,渴者,宜泻胃热,四物汤合调胃承气汤,名玉烛散;再台凉膈散,名三和散。轻者小柴胡汤合四物汤,去人参、半夏加天花粉。素虚形瘦、口燥,善食厚味,郁为痰火。有潮热者,逍遥散加黄芩无薄荷,或四物汤加桃仁、红花,或加味养荣丸亦可。

大概经水不通,肥人多气弱有湿痰、瘦人多血怯有火。

少年大脱血,或醉后入房,气竭肝伤,月事衰少者,其治法已见《内经》腹中论篇。

堕胎及多产育伤血,或误服汗下克伐之药,以致血衰气乏不行者,十全大补汤。

经虽来或血渐少而后不通,皆堕胎及产多者,谓之血枯。原因心事不足,以致脾不磨食,故肺金失养而气滞不行,肾水不旺而血益日枯。初时参前参后,淋沥无时;脾胃衰甚,变为溏泄身肿;失治甚为症瘕痨瘵。

总而言之,经水不通,不出虚热痰气四证,不调亦大相同。随证调治,饮食调和,自然血气流通;更有凝滞,然后可用红花当归散,紫葳散、通经丸、导经丸之类。虚者只用当归散以通之,通后又须养血益阴,使津液流通。苟不务气血充和,而惟以毒药攻逼,必死而已。

经水不调

以期言之,对期者,性和血足易受孕,只差一二日者,亦不为害。

以色言之,心主血,阴从阳,故以色红为正,虽不对期而色正者易调。

后期三五日者,为血虚,四物汤加参、芪、白朮、陈皮、升麻。瘦人只是血少,四物汤倍当归、地黄,少加桃仁、红花。肥人多痰,二陈汤加南星、苍朮、滑石、芎、归、香附。

来少色和者,四物汤。点滴欲闭,潮烦脉数者,四物汤去芎、地,如泽兰叶三倍、甘草少许,十味香附丸。内寒血濇,来少或日少,五六日以上者,四物汤加桃仁、红花、牡丹皮、葵花。

先期三五日者,为血热,四物汤加芩、连;肥人加痰药。先十数日者,血气俱热也,四物汤加黄芩、柴胡、香附;肥人清海苍莎丸加黄连、白朮。

来多或日多,五六日以上者,内热血散也,四物加芩、朮。瘦人有火者,固经丸。肥人多痰者,清海苍莎丸。

或前或后,或多或少。或逾月不至,或一月再至,当归散、调经散、单丹参散。

时行时止,淋沥不断,腹中作痛,乃寒热邪气客于胞中,留滞血海外疼也。如有积下利不定,有所去则愈。脐下逆气,上攻胸膈欲呕者,桃仁散;或用当归四钱、干漆三钱,蜜丸服。如腰脐腹痛者,牛膝散。或行或止,心痛者失笑散。经水适来适断,往来寒热者,先服小柴胡汤加地黄,后以四物汤和之。有月事频数者,四物汤倍芍药加黄芪。有经行不止者,四物汤加地榆、阿胶、荆芥。热者倍黄芪或吞固经丸。

色紫者风也,黑者热甚也,淡白者虚也,或挟痰停水以混之也。如烟尘水,如屋漏水,如豆汁,或带黄混浊模糊者,湿痰也。成块作片,色不变者,气滞也,或风冷乘之也。色变紫黑者,血热也。大概紫者,四物汤加防风、白芷、荆芥;黑者,四物汤加芩、连、香附;淡白者,古芎归汤加参、芪、白芍、香附;有痰者。二陈汤加芎、归;如烟尘者,二陈汤加秦艽、防风、苍朮;如豆汁者,四物汤加芩、连;成块者,四物汤加香附、延胡索、枳壳、陈皮。通用琥珀调经丸、百子附归丸、墨附丸。

月水循环,纤疴不作,乃能有子。若兼潮疼,重则加之咳血汗呕,或泻有潮汗,则血愈消耗。有效呕则气往上行,泻则津偏于后,疼则疾结于中,是以必先去病而后可以滋血调经。就中潮热疼痛,尤为妇女常病。盖血滞积入骨髓,便为骨蒸;血滞积瘀于中,与日生新血相搏,则为疼痛;血枯不能滋养百骸,则蒸热于外;血枯包络火盛,或挟痰气食积,寒冷外邪,则为疼痛。

潮热有时,为内伤,为虚;无时,为外感,为实。虚者大温经汤,热者四物汤加柴、芩,经闭者滋血汤,骨蒸者大胡连丸、大乌鸡丸。五心潮者,四物汤加黄连、胡黄连。无汗者,茯苓补心汤。有汗者,逍遥散。经前潮者,血虚有滞,逍遥散加牡丹皮、桃仁、延胡索。经后潮者,血虚有热,逍遥散去柴胡加地骨皮、生地、童便、炒黄芩,此方能加减,退热圣药。有咳加桑白皮、贝母、桔梗、知母、麦门冬,咳血加生地、山栀、牡丹皮,呕吐加陈皮、半夏、旋覆花,嘈杂加姜、炒黄连或芩连二陈汤。寻常潮热者,肾气丸、大造丸,或四物汤料加童便、炒黄芩各一两、四制香附一斤,蜜丸服。

经事欲行,脐腹绞痛者,为血滞,四物汤料四钱。加延胡索、苦楝、木香、槟榔各一两。痛甚者,万痛丸。经水临行时痛者,为气滞,乌药汤。气滞血瘀者,大延胡索散,或四物加桃仁、红花、莪朮、延胡索、香附、木香;发热加柴、芩。经水将来,阵痛阵止者为血实,四物汤加延胡索、木香、黄连、香附。腿腹痛者,内补当归丸。经水将行,被风冷相搏,绕脐疝痛者,乃寒气客于血室,大温经汤、桂枝桃仁汤。经水日来时痛者,四物汤加陈皮、延胡索、牡丹皮、甘草。

经后痛者,为血虚,八物汤、小乌鸡丸。历年血寒,积结胞门,呕吐涎唾,脐胁疝痛,阴冷彻引腰脊而痛者,酒煮当归丸、大温经汤。

经前作痛,经后作痛,通用交加地黄丸、滋阴百补丸、七制香附丸。

月水乃经络之余,冲任气和则血依时而下。忧思耗伤心血以致火炎,血不归肝,而出纳之用已竭;母令子虚,脾亦不磨而食少,食少则肺金失养,水绝生化之源,而经闭不调。治者须知心为气血之主,心气郁结者,宜调心血通心经而血自行。脾胃为气血之运,饮食劳倦,损其中气,以致血少不行,或行之间断者,只宜平胃散、四君子汤之类,补养脾胃,而气血自生自运,乃标本兼治,法之良者也。

论室女经事

女子十四,冲任盛而月事下,必近二十,方可匹配,可见阴气之难成也。或恣食咸酸煎炒热燥,以致气血上壅不通者,红花当归散、紫葳散、单大黄膏。如踰年未嫁。或年未及而思男,思伤心血,火炎脾亏,肺烁肾枯而血闭成痨者,十分难治。宜四物加黄芩、柴胡,或逍遥散加炒山栀、芩、连,以养血凉血降火,或肾气丸加子芩、红花养阴;柏子仁丸亦妙。因怒逆者,四制香附丸加黄芩、生地。因惊者,抱胆丸。经绝不通者,瓦松散。

论寡妇经事

寡妇郁闷百端,或慕夫不能顿忘,或门户不能支持,或望子孙昌盛,心火无时不起,如之饮食厚味,遂成痰火。其证恶风体倦,乍寒乍热,面赤心烦。或时自汗,汗脉弦长,当抑肝之阴气,柴胡抑肝汤、抑阴地黄丸、越鞠丸。如贫苦淡食者,四制香附九主之。有每日上午神思昏愦,怕见明处,恶闻人声,至午后方可;及头昏腹痛惊惕、稍涉劳动,与月经来时,其证尤剧,此不得遂志之故也,宜清神养荣,四物汤加人参、茯神、陈皮、柴胡、羌活、甘草、香附。

虫证经闭

妇人经闭腹大,仅一月间便能动作,乃至过期不产,或有腹痛,此必虫证,雄砂丸或万应丸主之。

性行

妇人性行和者,经调易浃;性行妒者,月水不匀。

隐曲不利

女子月事不行,亦谓之隐曲不利。

命门男女有别

男以此而藏精,女以此而系胞胎。男子以气为主,坎水用事,故蒸气为精而色白;如带火者,精亦能红。女子以血为主,离火用事,故血盈为经而色红;如挟痰气者,经亦能白。

血室男女之别

男子血室,无积而不满;女人血室,有积而溢下为月经。

脉法

浮濇,胁满经不利。

【此论肝脉也。濇主肝血虚少,胁肋胀满,血凝气滞,月经不利。】

浮绝,伤精与闭经。

【此论肾脉也。见此脉者,男子失精,妇人月经不调或闭。】

经病前后,脉软如常。寸关虽调,尺绝痛肠。沉缓下弱,来多要防。微虚不利,间月何妨!浮沉一止,或微迟濇。居经三月,气血不刚。三月以上,经闭难当。心脾病发,阙伏寸浮。心事不足,左寸沉结。

【凡妇人脉比男子更濡弱者,常也。脉如常,虽月经或前或后,或多或少,或一月未来者,亦不成经病。惟寸关如常,尺绝不至,或至亦弱小者,小腹肠胃有积痛,上抢心,月水不利;若沉而缓者,下虚,月经来多;反微虚不利不汗出者,其经二月必来,俗云间月。若三部浮沉一止,寸关微濇,微则胃气虚,濇则津血不足,尺微而迟,微则无津,退则阴中寒,此为居经。三月一来,虽来或血渐少而后不通,曾堕胎及产多者,谓之血枯。经曰:二阳之病发心脾,有不得隐曲,女子不月。盖原心事不足,以致脾不磨食,故肺金失养,不能下生臂水,血益日枯。初时参前参后,淋漓无时;脾胃衰甚,变为溏泄身肿;失治甚为症瘕痨瘵。】

肾脉沉微,气虚也,女子崩带,经脉不调。

诊病问经水

经或参前为血热;或参后为血虚;或当经行时有外感,经尽则散,不可妄药,以致有犯血海。

经闭或兼潮热,或兼咳泄,或兼失血,或兼白带,能饮食则血易调而诸证自除,饮食渐减渐瘦者危。

热入血室成结胸

仲景伤寒不分男女,但妇人以血为主。血室即冲脉血海也。如伤寒发热,经水适来,昼则明了,夜则讝语如见鬼状,经行尽则热随血散,不治自愈。如经尽热退身凉,胸满如结胸,或讝语者,乃邪气结于胸胁,按之痛者,亦谓之血结胸,宜海蛤散、桂枝红花汤。

妇人伤寒,寒热似疟,经水适断者,亦名热入血室,其血必结而不行,小柴胡汤或黄龙汤加牡丹皮、桃仁。妇人此证最多,切忌汗下。若见喜忘如狂,腹满泉清,当以淋血法治之,又不可拘于不下也。然男女均有此血海,在男子血室得热,则必妄行,多为下血讝语头汗,见阳明证为异耳。男子由阳明而伤,妇人随经而入。

本草纲目 【明 李时珍】

论月水

女子,阴类也,以血为主。其血上应太阴,下应海潮,月有盈亏,潮有朝夕,月事一月一行,与之相符,故谓之月信、月水、月经。经者,常也,有常轨也。天癸者,天一生水也。邪术家谓之红铅,谬名也。女人之经,一月一行,其常也。或先或后,或通或塞,其病也。复有变常,而古人并未言及者,不可不知。有行期只吐血衄血或眼目出血者。是谓逆行。有三月一行者,有一生不行而受胎者,是谓暗经。有受胎之后,月月行经而产子者,是谓盛胎,俗名垢胎。有受胎数月,血忽大下而胎不陨者,是谓漏胎。此虽以气血有余不足言,而亦异于常矣。

女子二七天癸至,七七天癸绝,其常也。有女年十二、十三而天癸至产子,如《褚记室》所载平江苏建卿女十二受孕者。有妇年五十、六十而天癸不断产子,如《辽史》所载亟普妻六十余生二男一女者,此又异常之尤者也。医者之于此类,亦宜留心。

女子入月,恶液腥秽,故君子远之,为其不洁,能损阳生病也。煎膏治药、出痘持戒、修炼性合者,皆避忌之,以此也。《博物志》云:扶南国有奇术,能令刀斫不入,惟以月水涂刀便死。此是秽液,坏人神气,故合药忌触之。此说甚为有据。今有方士邪术鼓弄愚人,以法取童女初行经水服食,谓之先天红铅。巧立名色,多方配合,谓《参同契》之金华,《悟真篇》之首经,皆此物也。愚人信之,吞咽秽滓,以为秘方,往往发出丹(疒轸),殊可叹息。故萧了真金丹诗云:一等旁门性好淫,强阳复去采他阴。口含天癸称为药,似恁洳沮枉用心。观此可以悟矣。

妇人经闭,有有余不足二证。有余者血滞,不足者肝伤。《素问》云:年少时有所大脱血,或醉入房中,气竭肝伤,故月事衰少不来,治之以鰞鲗骨四,藘茹一。此正血闭不足之病也。

古今图书集成医部全录卷三百八十二

妇人经脉门

证治准绳 【明 王肯堂】

月水愆期辨污血有无法

仲景治带下月水不利,小腹满痛经,一月再见者,用土瓜根散主之。土瓜根散,乃破坚下血之剂,观此则经不及期,有因污血者矣。前论所未及也。然欲知污血,须以小腹满痛与不满痛别之。

论东垣洁古治血枯法

东垣、洁古治血枯之法,皆主于补血泻火。补血者,四物之类。泻火者,东垣分上中下:火在中则善食消渴,治以调胃承气之类;火在下,则大小便秘濇,治以玉烛之类,玉烛者四物与调胃承气等分也;火在上则得于劳心,治以芩、连及三和之类,三和者四物、凉膈、当归等分也。洁古谓先服降心火之剂者,盖亦芩、连、三和、玉烛之类;后服五补卫生者,亦补气之剂也。

经行紫黑

外邪初感,人经必痛,或不痛者,久则郁而变热矣。且寒则凝,既行而紫黑,非寒也。

经行身痛

经水者,行气血,通阴阳,以荣于身者也。气血盛,阴阳和,则形体通。或外亏卫气之充养,内乏荣血之灌溉,血气不足,经候欲行,身体先痛也。

过期不止

《产宝》云:男子生于寅,寅属木,阳中有阴,故男子得八数。女子生于申,申属金,阴中有阳,女子得七数。男以气为主,八八则卦数已尽,尽则阳精痿。女以血为主,七七则卦数已终,终则经水绝,任冲脉虚衰,天癸绝,地道不通而无子矣。或劳伤过度,喜怒不时,经脉衰微之际,又为邪气攻冲,所以当止不止而崩下也。

妇人秘科 【明 万全】

总赋

阴阳异质,男女殊科。特立专门之证治,以救在室之沉疴。月事时下兮,如潮汐之应期;血海常满兮,似江汉之流波。谓之无病,可以勿药。或不及期而先来兮,气有余而血易亏,或过期而后来兮,气不足而血本弱。花气淡淡兮,由血室之水虚;桃浪紫色兮,被胞户之火灼。经未行而腹痛兮,气滞血濇而可调;经已行而腹痛兮,和气养血而勿错。或一月再行兮,邪火迫而气血不藏;或数月而一行兮,元气亏而生化不多。是皆损真之证,贵在调和治之。满而不泄兮为经闭,为血枯,为症瘕;泄而不满兮,为崩中,为带下,为漏浊。常满者恶其中满,常泄者虑其气脱。脉惟喜于芤濇,诊切忌乎洪数。或隐忍而病盛兮,愚妇自速其亡。妄攻补而病增兮,庸医反助其虐。

总论

按经云:女子二七而天癸至,冲任脉盛,月事以时下,乃有子。故得其常候者为无病,不可妄投调经之剂。苟或不及期而经先行者,或过期而经后行者,或十月而经再行者,或数月而经一行者,或经闭不行者,或崩者,或漏下者,此皆失其常候,不可不调也。大抵调治之法,热则清之,冷则温之,虚则补之,滞则行之,滑则固之,下陷则举之。对证施治,以平为期。如芩、连、栀、柏,清经之药也;姜、桂、丁、附,温经之药也;参、朮、归、茯,补虚之药也;川芎、香附、青皮、延胡,行滞之药也;牡蛎、赤石脂、棕榈灰、侧柏叶,固精之药也;升麻、柴胡、荆芥、白芷,升举之药也。随其证而用之,鲜有不效者矣。

经候不调有三

妇人经候不调有三:一曰脾虚,二曰冲任损伤,三曰脂痰凝塞。治病之工,不可不审。脾胃虚弱者:经曰:二阳之病发心脾,女子不月。夫二阳者,阳明胃也。胃主受纳五谷,长养血气,灌溉脏腑,流行经隧,乃水谷之海,血气之母也。惟忧愁思虑则伤心,心气受伤,脾气失养、郁结不通,腐化不行,胃虽能受,而所谓长养灌溉流行者,皆失其令矣。故脾胃虚弱,饮食减少,气日渐耗,血日渐少,斯有血枯血闭及血少色淡、过期始行、数月一行之病。冲任损伤者:经曰:聚以嘘之,血以濡之。故气行则血行,气止则血止也。女手之性,执拗偏急,忿怒妒忌,以伤肝气,肝为血海,冲任之系,冲任失守,血气妄行也。又褚氏曰:女子血未行而强合,以动其血,则他日有难名之疾。故女未及二七天癸之期而男子强与之合,或于月事适来未断之时而男子纵欲不已,冲任内伤,血海不固,由斯二者为崩为漏,有一月再行不及期而行者矣。脂痰凝塞者:盖妇女之身,内而肠胃开通,无所阻塞,外而经隧流利,无所凝滞,则血气和畅,经水应期。惟彼肥硕者,膏脂充满,元室之户不开,挟痰者痰涎壅滞,血海之波不流,故有过期而经始行,或数月而经一行,及为浊、为带、为经闭、为无子之病。

先期经行治法

如德性温和,素无他疾者,责其血盛且有热也,用归身、川芎、赤芍、生地、知母、麦冬、地骨皮、甘草之属。

如性急躁,多怒多妒者,责其气血俱热,且有郁也,用归身、川芎、白芍、生地、炒条芩、炒黄连、童便浸香附、生甘草之属。

如形瘦素无他疾者,责其血热也,用四物加炒芩连、赤芍药、生甘草之属,兼服三补丸和之。

如形瘦素多疾且热者,责其冲任内伤也,用归身、白芍、熟地、人参、知母、麦冬、川芎、炙甘草、姜、枣之属、更宜常服地黄丸。

如曾误服辛热媛宫之药,责其冲任伏火也,用归身、川芎、赤芍、生地、黄蘗、知母、木通、生甘草之属。

如形肥多痰多郁者,责其血虚气热也,用归身、川芎、姜汁浸生地、滚水泡半夏、白茯苓、生甘草、炒条芩、童便浸香附、炒黄连、生姜之属。

后期经行治法

如德性温和,素无疾者,责其气处血少也,用四物、四君、姜、枣之属。

如性急躁,多怒多妒者,责其气逆血少也,用四物、四君加青皮、童便浸香附之类,兼常服苍莎丸以调之。

如形瘦素无他疾者,责其气血俱不足也,用十全大补、姜、枣之属。

如形瘦食少者,责其脾胃虚弱,气血衰少也,用异功散加当归川芎汤主之,兼服地黄丸。

如肥人及饮食过多之人,责其湿痰壅滞,躯肢迫寒也,用六君子加归芎汤主之,兼服苍莎丸。

如素多痰者,责其脾胃虚损,气血失养也,用参朮大补丸、地黄丸之类。

如性急多怒气者,责其伤肝脸动冲任之脉也,用四物加柴胡汤主之,更宜兼服补阴丸以泻冲任之火。

如曾服辛热之药者,用四物加黄蘗、知母汤及三补九主之。

如曾伤冲任之脉者,用四物、人参、知母、麦冬汤及地黄丸主之。

数月经一行治法

瘦人责其脾胃弱气血虚,用十全大补汤及地黄丸主之。

肥人责其多痰兼气血虚,用六君子加苍莎导痰丸主之。

或前或后治法

明水或前或后,悉从虚治,加减八物汤主之,更宜常服乌鸡丸。

过多过少治法

瘦人经水来少者,责其血虚且少也,四物加人参汤主之。

肥人经水来少者,责其壅凝经隧也,用二陈加芎、归汤主之。

经水来太多者,不问肥瘦皆属热也。四物加芩、连汤主之,兼服三补丸。

经水色紫者热也,四物加香附、黄连汤主之。

经水色淡者虚也,八物汤主之,更常服地黄丸。

已上各调经之法,并宜于经候行时,连进十余服,则下次经候自不愆矣。若丸药则宜长久服之乃效。

经闭不行有三

妇人女子经闭不行,其候有三:乃脾胃伤损,饮食减少,气耗血枯而不行者,法当补其脾胃,养其血气,以待气充血生,经自行矣。不可妄用通经之剂,则中气益损,阴血益干,致成痨瘵之疾而不可救。一则忧愁思虑恼怒怨恨,气郁血滞而经不行者,法当开郁气行滞血而经自行。苟用补剂,则气得补而益结,血益凝聚,致成症瘕胀满之疾。一则躯脂痞塞,痰涎壅滞而经不行者,法当行气导痰,使经得行,斯谓之良工矣。

脾胃伤损治法

脾胃损伤,血枯不行者,用加减补中益气汤主之,更宜服参朮大补丸、乌鸡丸,以经行为度。

气郁治法

气郁血闭不行者,用开郁二陈汤主之,更宜服四制香附丸,以经行为度。

痰滞治法

因痰者,用苍莎导痰丸治之,更宜服开郁二陈汤去莪朮加枳壳服之。

失夫治法

愆期未嫁之女,偏房失宠之妾,寡居之妇,庵院之尼,欲动而不能遂,感愤而不得言,多有经闭之疾;含羞强忍,不欲人知,致成痨瘵之病,终不可救者,宜用四制香附丸、参朮大补丸。攻补兼行,庶几可瘳。此七情之变,难以法治者也。

脉虚治法

经闭不行,骨蒸潮热脉虚者,用增损八物柴胡汤主之。如热太甚,服此不平者,加黑干姜灰,神效。

脉实治法

经闭发热,咽燥唇干脉实者,用四物、凉膈散主之。

医方考 【明 吴昆】

调经用四物汤论

妇人月事不调,以四物汤为主而变通之。盖无极之真,二五之精,妙合而凝。干道成男,坤道成女。女以坤道用事,故治妇人者,以阴为主。方其二七而天癸至,月事以时下者,女子得坤之阴,阴中必有阳,故以七为纪,一七而齿更,二七而天癸至也。人受天地之气以生,故能克肖天地。月,天之阴也,以月而盈,以月而亏,故女子之血,亦以三十日而一下也。血之下也,同于月,故名之曰月事。经曰:月事以时下,故能有子。是以月事不调者,宜以此方为主,随其寒热虚实而斟酌加减之。使月事调匀,则阴阳和而万物生,有子之道也。是方也,川芎、当归、芍药、地黄,皆味厚之品也。味厚为阴中之阴,故能益血。析而论文,当归辛温能活血,芍药酸寒能敛血,熟地甘濡能补血。又曰:当归入心脾,芍药入肝,熟地入肾。若川芎者,彻上彻下而行血中之气者也。此四物汤,所以为妇人之要药,而调月者,必以之为主也。脉数血色紫黑为内热,本方加黄芩、黄连。脉迟血凝结者为寒,本方加官桂、附子。人肥有痰,加半夏、陈皮、南星。人瘦有火,加山栀、黄蘗、知母。有抑郁者,加香附、苍朮、砂仁、神曲。有留滞者,加桃仁、红花、延胡索、肉桂。先期者为热,后期者为寒、为郁、为气、为痰。气虚者加参、芪,气实者加枳、朴。或问四物亦有不宜者乎?余日:有之。气息几微者不宜川芎,恐其辛香,益散真气也。大便溏泄,不宜当归,恐其濡滑,益增下注也。脉迟腹痛,不宜芍药,恐其酸寒,益增中冷也。胸膈痞塞,不宜地黄,恐其粘腻,益增泥滞也。明者解之,昧者误矣。

景岳全书 【明 张介宾】

经脉为妇人之本

上古天真论曰:女子二七天癸至,任脉通,太冲脉盛,月事以时下,故有子。盖天癸者言后天之阴气,阴气足而月事通,是即所为月经也。正以女体属阴,其气应月,月以三旬而一盈,经以三旬而一至,月月如期,经常不变,故谓之月经,又谓之月信。夫经者,常也,一有不调,则失其常度,而诸病见矣。然经本阴血,何脏无之?惟脏腑之血皆归冲脉,而冲为五脏六腑之血海,故经言太冲脉盛则月事以时下,此可见冲脉为月经之本也。然血气之化,由于水谷,水谷盛则血气亦盛,水谷衰则血气亦衰。而水谷之海,又在阳明。考之痿论曰:阳明者,五脏六腑之海,主润宗筋。宗筋主束骨而利机关也。冲脉者,经脉之海也,主渗灌溪谷,与阳明合于宗筋,阴阳总宗筋之会,会于气街而阳明为之长,是以男精女血,皆由前阴而降。此可见冲脉之血,又总由阳明水谷之所化,而阳明胃气,又为冲脉之本也。故月经之本,所重在冲脉,所重在胃气,所重在心脾,生化之源耳。其他如七情、六淫、饮食、起居之失宜者,无非皆心脾胃气之贼,何者当顾,何者当去,学者于此,当知所从矣。

经脉诸脏病因

女人以血为主,血旺则经调而子嗣,身体之盛衰,无不肇端于此。故治妇人之病,当以经血为先。而血之所主,在古方书皆言心主血,肝藏血,脾统血,故凡伤心伤脾伤肝者,均能为经脉之病。又曰:肾为阴中之阴,臂主闭藏,肝为阴中之阳,肝主疏泄,二脏俱有相火,其系上属于心,故心火一动,则相火翕然从之,多致血不静而妄行。此固一说,然相火动而妄行者有之,由火之盛也。若中气脱陷及门户不固而妄行者,亦有之,此由脾肾之虚,不得尽言为火也。再如气道逆而不行者有之,由肝之滞也。若精血败而不行者亦有之,此由真阴之枯竭,其证极多,不得误以为滞也。是固心脾肝肾四脏之病,而独于肺脏多不言及,不知血之行与不行,无不由气。如经脉别论曰:饮入于胃,游溢精气,上输于脾,脾气散精,上归于肺,通调水道,下输膀胱,水精四布,五经并行,合于四时五行阴阳揆度,以为常也。此言由胃达脾,由脾达肺,而后传布诸经。故血脱者当益气,血滞者当调气。气主于肺,其义可知。是皆诸经之当辨者如此。然其微甚本末,则犹有当辨者。盖其病之肇端,则或由思虑,或由郁怒,或以积劳,或以六淫饮食,多起于心肺肝脾四脏;及其甚也,则四脏相移,必归脾肾。盖阳分日亏,则饮食日减,而脾气胃气竭矣。阴分日亏,则精血日涸,而冲任肾气竭矣。故予曰:阳邪之至,害必归阴;五脏之伤,穷必及肾。此源流之必然,即治疗之要着。故凡治经脉之病,或其未甚则宜解,初病而先其所因;若其已剧,则必计所归而专固其本;甚至脾肾大伤,泉源日涸,由色淡而短少,由短少而断绝,此其枯竭已甚也。昧者犹云积血而通之破之,祸不旋踵矣。

凡经行之际,大忌寒凉之药,饮食亦然。

经不调

经血为水谷之精气,和调于五脏,洒陈于六腑,乃能入于脉也。凡其源源而来,生化于脾,总统于心,藏受于肝,宣布于肺,施泄于肾,以灌溉一身,在男子则化而为精,妇人则上为乳汁,下归血海而为经脉,但使精血无损,情志调和,饮食得宜,则阳生阴长,而百脉充实,又何不调之有?苟不知慎,则七情之伤为甚,而劳倦次之,又或为欲不谨,强弱相陵,以致冲任不守者,亦复不少。此外则外感内伤,或医药误谬,但伤营气,无不有以致之。凡人有衰弱多病,不耐寒暑,不胜劳役,虽先天禀弱者常有之;然有以气血方长,而纵情亏损,或精血未满,而早为斫丧,致伤生化之源,则终身受害,此未病之先,所当深察而调之者也。若欲调其既病,则惟虚实阴阳四者为要。丹溪曰:先期而至者,血热也;后期而至者,血虚也。王子亨曰:阳太过则先期而至,阴不及则后时而来。其有乍多乍少,断绝不行,崩漏不止,皆由阴阳盛衰所致,是因不调之大略也。然先期而至,虽曰有火,若虚而挟火,则所重在虚,当以养营安血为主。矧亦有无火而先期者,则或补中气,或固命门,皆不宜过用寒凉也。后期而至者,本属血虚。然亦有血热而燥瘀者,不得不为清补;有血逆而留滞者,不得不为疏利。总之调经之法,但欲得其和平,在详察其脉证而已。若形气脉气俱有余,方可用清用利。然虚者极多,实者极少。故调经之要,贵在补脾胃以资血之源,养肾气以安血之室,如斯二者,则尽善矣。若营气本虚而不知培养,则未有不日枯而竭者,不可不察也。

辨血色

凡血色有辨,固可以察虚实,方可以察寒热。若血浓而多者,血之盛也;色淡而少者,血之衰也。此固大概之易知者也。至于紫黑之辨,其证有如冰炭,而人多不解,误亦甚矣。盖紫与黑相近,今人但见紫色之血,不分虚实,便谓内热之甚,不知紫赤鲜红,浓而成片成条者,是皆新血妄行,多由内热;紫而兼黑,或散或薄,沉黑色败者,多以真气内损,必属虚寒。由此而甚,则或如屋漏水,或如腐败之宿血,是皆紫黑之变象也。此肝脾大损,阳气大陷之证,当速用甘温,如理阴煎、理中汤、归脾汤、四味回阳饮、补中益气汤之类,单救脾土,则陷者举,脱者固,元气渐复,病无不愈。若尽以紫色作热证,则无不随药而毙矣。凡肠澼便血之属,无不皆然。学者于此,最有不可忽者。

血枯经闭

血枯之与血隔,本自不同。盖隔者,阻隔也;枯者,枯竭也。阻隔者。因邪气之隔滞,血有所逆也。枯竭者,因冲任之亏败,源断其流也。凡妇女病损,至旬月半载之后,则未有不闭经者,正因阴竭所以血枯,枯之为义,无血而然。故或以羸弱,或以困倦,或以咳嗽,或以血热,或以饮食减少,或以亡血失血,及一切无胀无痛,无阻无隔,而经有久不至者,即无非血枯经闭之候。欲其不枯,无如养营;欲以通之,无如充之。但使雪消则春水自来,血盈则经脉自至。源泉混混,又孰有能阻之者!奈何今之为医者,不论有滞无滞,多兼开导之药,其有甚者,则专以桃仁、红花之类,通利为事,岂知血滞者可通,血枯者不可通也。血既枯矣,而复通之,则枯者愈枯,其与榨干汁者何异?为不知枯字之义耳。为害不小,切毋蹈此弊也。此之治法,当与前血虚肾虚二条,参而用之。

室女经久不行

张氏云:室女月水久不行,切不可用青蒿等凉药。医家多以为室女血热,故以凉药解之。殊不知血得热则行,冷则凝,《养生必用方》言之甚详。此说大有理,不可不知。若经候微少,渐渐不通,手足骨肉烦疼,日渐羸瘦,渐生潮热,其脉微数,此由阴虚血弱,阳往乘之,少水不能减盛火,火逼水涸,耗亡津液。治当养血益,阴,慎毋以毒药通之,宜用柏子仁丸、泽兰汤。

血热经早

凡血热者,多有先期而至,然必察其阴气之虚实。若形色多赤,或紫而浓,或去多,其脉洪滑,其脏气饮食喜冷畏热,皆火之类也。

治血热有火者,宜清化饮主之。若火之甚者,如抽薪饮之类,方可暂用。但不可以假火作真火,以虚火作实火也。

大都热则善流,而愆期不止者,如续断、地榆、丹参、茜根、栀子之属,皆可用。若微火阴虚,而经多早者,治宜滋阴清火,用保阴煎之类主之。

所谓经早者,当以每月大概论。所谓血热者,当以通身脏象论。勿以素多不调,而偶见先期者为早。勿以脉证无火,而单以经早者为热。

若脉证无火,而经早不及期者,乃其心脾气虚,不能固摄而然,宜大营煎、大补元煎,或五福饮加杜仲、五味子之类主之。此辈极多,若作火治,必误之矣。

若一月二三至,或半月或旬日而至者,此血气败乱之证,当因其寒热而调治之,不得以经早者并论。

血热经迟

血热者,经期常早,此营血流利及未甚亏者,多有之。其有阴火内烁,血本热而亦每过期者,此水亏血少燥濇而然,治宜清火滋阴,以加味四物汤、加减一阴煎、滋阴八味丸之类主之。

血寒经迟

凡血寒者,经必后期而至,然血何以寒?亦惟阳气不足,则寒从中生而生化失期,是即所谓寒也。至于阴寒由外而入,生冷由内而伤,或至血逆,或为疼痛,是又寒滞之证,非血寒经迟之谓也,当详辨之!

凡阳气不足,血寒经迟者,色多不鲜,或色见沉黑,或濇滞而少,其脉或微或细,或沉退弦濇,其脏气形气必恶寒喜暖。凡此者皆无火之证,治宜温养血气,以大营煎、理阴煎之类加减主之。

大约寒则多滞,宜加姜、桂、吴茱萸、荜茇之类,甚者须加附子。

血虚经乱

凡女人血虚者,或迟或早,经多不调,此当察脏气,审阴阳,参详形证脉色,辨而治之、庶无误也。盖血虚之候,或色淡,或濇少,或过期不至,或行后反痛,痛则喜暖喜按,或经后则困惫难支,腰膝如折,或脉息则微弱弦濇,或饮食素少,或形色薄弱。凡经有不调,而值此不足之证,皆不可妄行克削及寒凉等剂,再伤脾肾以伐生气,则惟有日甚矣。

凡肝脾血虚,微滞微痛者,宜四物汤主之。或加肉桂,或加黄芩,随寒热而用之,自无不可。

三阴亏弱,无热无寒平脏者,宜小营煎、五福饮、六物煎之类主之,此常人最宜之剂;或八珍汤、十全大补汤之类,皆宜择用。

三阴亏弱兼阳虚者,宜大营煎、理营煎之类主之。

忧思过度,心脾受伤者,七福饮、归脾汤之类主之。

脾土不健,饮食减少,宜燥宜温者,温胃饮、理中汤之类主之。

脾土虚陷,不能统摄营气,而为漏为频者,宜五福饮、归脾汤、寿脾煎、秘元煎,或四君子加芎、归主之。

肝虚不能藏血,或多惊惕,或多小腹急痛,宜三阴煎、补肝散之类主之。

若阴血虚,水不制火而邪火盛者,或为夜热盗汗,或为烦渴生痰,是即痨损之渐,速宜调治,用一二三四五阴等煎,择宜治之,否则恐成血枯也。

肾虚经乱

妇人因情欲房室,以致经脉不调者,其病皆在肾经,此证最多,所当辨而治之。

凡欲念不遂,沉思积郁,心脾气结,致伤冲任之源而肾气日消,转则或早或迟,重则渐成枯闭,此宜兼治心脾肾,以逍遥饮、秘元煎之类主之。

若或欲火炽盛,以致真阴日溃者,宜保阴煎、滋阴八味丸之类主之。

若房室纵肆不慎者,必伤冲任之流,而肾气不守,治须扃固命门,宜固阴煎、秘元煎之类主之。

若左肾真阴不足,而经脉不调者,宜左归饮、左归丸、六味地黄丸之类主之。

若右肾真阴不足,而经有不调者,宜右归饮、右归丸、八味地黄丸之类主之。

若思郁不解致病者,非得情舒愿遂,多难取效。房室不慎致病者,使非勇于节欲,亦难全恃药饵也。

经行腹痛

经行腹痛,证有虚实。实者或因寒滞,或因血滞,或因气滞,或因热滞;虚者有因血虚,有因气虚。然实痛者,多痛于未行之前,经过而痛自减。虚痛者,多痛于既行之后,血去而痛未止,或血去而痛益甚。大都可按可揉者为虚,拒按拒揉者为实。有滞无滞,于此可察。但实中有虚,虚中亦有实,此当于形气禀质,兼而辨之。当以意察,言不能悉也。

凡妇人经期,有气逆作痛,全滞而不虚者,须顺其气,宜调经饮主之;甚者,如排气饮之类方可用。

若气血俱滞者,宜失笑散主之。

若寒滞于经,或因外寒所逆,或素日不慎寒凉,以致凝结不行,则留聚为痛而无虚者,须去其寒,宜调经饮加姜、桂、吴茱萸之类主之,或和胃饮方可酌用。

若血热血燥,以致滞濇不行而作痛者,宜加味四物汤,或用保阴煎去续断加减主之。

此上五证,但察其有滞无虚,方是真实。若或兼虚,弗得任行克伐。

凡妇人经行作痛,挟虚者多,全实者少。即如以可按拒按及经前经后辨虚实,固其大法也。然有气血本虚,而血未得行者。亦每拒按,故于经前,亦常有此证,此以气虚血滞,无方流通而然。但察其形证脉息,凡涉虚弱不足而经滞作痛者,惟用决津煎、五物煎加减主之,其效如神;或用四神散之类亦可。

若痛在经后者,多由血虚,当用大小营煎,随宜加减治之,或四物、八珍俱可用。然必察其寒热虚实,以为佐使,自无不效。其有余滞未行者,惟决津煎为妙。

凡妇人但遇经期,则必作痛,或食则呕吐,肢体困倦,或兼寒热者,是必素禀气血不足,止宜八珍汤、大营煎之类。其虚而寒甚者,宜理阴煎,渐加培补,久必自愈。有因带浊多而虚痛者,亦宜大小营煎,随其寒热加佐使主之。

热入血室

妇人伤寒或劳役,或怒气发热,适遇经行,以致热入血室,或血不止,或血不行,令人昼则明了安静,夜则谵语如见鬼状者是也。

若热因外邪由表而入者,宜一柴胡饮,或三柴胡饮,或四柴胡饮,或良方黄龙汤加生地酌而用之。

若或怒或劳,火由内生,其人多汗而无表证者,宜保阴煎、清化饮、当归六黄汤之类加减主之。

若病虽渐愈,但元气素弱而热有未退,血未止者,宜补阴益气煎或补中益气汤。

若脾气素弱宜归脾汤,血气俱弱者宜十全大补汤,庶无误矣。

若血热多滞者,宜小柴胡汤加丹皮、红花、当归。

论曰:阳明病下血讝语者,此为热入血室,是兼男女而言也。曰妇人中风七八日,续得寒热,发作有时,经水适断者,此为热入血室,其血必结,故使如疟状,发作有时,小柴胡汤主之。曰妇人中风,脉迟身凉,而证如结胸者,当刺期门。曰妇人伤寒经水适来,昼日明了,暮则讝语者,无犯胃气及上二焦,必自愈。按血室者,即冲任血海也,亦血分也。凡血分之病,有畜血者,以血因热结而留畜不行也。有热入血室者,以邪入血分而血乱不调也。故血畜者去之则愈,血乱者调之则安。调之之法,热者宜凉,陷者宜举,虚者宜滋,瘀者宜行,邪未散者宜解。然此皆病在下焦,故曰无犯胃气及上二焦,必自愈,是又不可不察。

抵当汤 【《金匮》,下同】 治妇人经水不利。

水蛭熬 蝱虫各三十枚,熬,去翅足 桃仁二十个,去皮尖 大黄三两,酒浸

右四味为未,以水五升,煮取三升,去滓,温服一升。

矾石丸 治经水不利,脏坚癖不止,中有干血,下白物。

矾五三分,烧 杏仁一分

右二味末之,炼蜜和丸枣核大,内脏中,剧者再内之。

小柴胡汤 治妇人经病问,用此加减。

柴胡半斤 人参去芦 甘草 生姜各三两 半夏半升 黄芩三两 大枣十二枚

右以水一斗二升,煮取六升,去滓,再煮取三升,温服一升,日三服。

杏仁汤 【《千金方》,下同】 治月经不调,或一月再来,或两月三月一来,或月前或月后闭塞不通。

杏仁二两 桃仁一两 大黄三两 水蛭 蝱虫各三十个

右五味(口父)咀,以水六升,煮取二升,分三服。一服当有物随大小便有所下,下多者止之,少者尽三服方止。

大黄石卜)硝汤 治经年月水不利,胞中有风冷所致,宜下之。

大黄 牛膝各五两 代赭一两 (石卜)硝 牡丹皮 甘草 紫菀各三两 桃仁 蝱虫 水蛭 干姜 细辛 芒硝各二两 麻仁五合

右十四味(口父)咀,以水一斗五升,煮取五升,去滓,内硝令烊,分五服,五更为首,相去一炊顷自下,后将息。忌见风。

茱萸蝱虫汤 治久寒月经不利,或多或少。

吴萸三升 蝱虫 水蛭 (上庶下虫)虫 牡丹皮各一两 生姜一片 小麦 半夏各一升 桃仁五十枚 人参 牛膝各三两 桂心六两 甘草一两半 芍药二两 大枣二十枚

右(口父)咀,以酒一斗,水二斗,煮取一斗,去滓,适寒温,一服一升,日三。不能饮酒人,以水代之。汤欲成,乃内诸虫。不耐药者,饮七合。

抵当汤 治月经不利,腹中满,时自减。

虎掌 大黄各二两 桃仁三十枚 水蛭二十枚

右四味,水三升,煮取一升,尽服之,当下恶血为度。

七熬圆 治月经不利,手足烦热,腹满,默默不欲寤,心烦。

前胡 芒硝各五两 葶苈 蜀椒并熬,各六铢 生姜 芎藭 茯苓十五铢 杏仁九铢,熬 桃仁二十枚,熬 水蛭半合,熬 大黄一两半

右十一味为末,蜜丸梧子大,空腹饮服七丸,日三。不知加一倍。一方无芎藭、前胡,有柴胡。一方有庶 虫虫、丹皮各二两。

桃仁散 治月经来绕脐痛,上冲心胸,往来寒热,如疟疰状。

桃仁五十枚 (上庶下虫)虫二十枚 桂心五寸 苡仁 牛膝 代赭各二两 大黄八两 茯苓一两

右治下筛,宿勿食,温酒服一钱匕,日三。

小牛角(角思)散 治经来举重,伤任脉下血;或经脉未断为房事,成血漏;及产后脏开经利,五贲之病。

牛角(角思)一枚,烧令赤 鹿茸 禹余粮 当归 干姜 续断各二两 阿胶三两 鰞鲗鱼骨 龙骨各一两 赤小豆二升

右十味,治下筛,空腹,以酒服方寸匕,日三。一方无鹿茸、鰞鲗骨。

龙骨散 治妇人经水不利,绝产。

龙骨三两 黄蘗 半夏 灶中黄土 桂心 干姜各二两 石苇 滑石各一两 鰞鲗骨 代赭石各四两 白殛蚕五枚

右十一味,治下筛,酒服方寸匕,日三服。服菜三月,有子即住药。药太过多生两子。寡妇童女,不可妄服。

桃仁汤 治妇人月水不通。

桂心 牛膝各二两 桃仁 (石卜)硝 牡丹皮 射干 土瓜根 黄芩各三两 芍药 大黄 柴胡各四两 水蛭 蝱虫各七十枚

右(口父)咀,以水九升,煮取二升半,去滓,分三服。

干漆汤 治月水不通,小腹坚痛不得近。

大黄三两 吴茱萸随宜 干漆 萎蕤 芍药 细辛 甘草 附子各一两 当归 桂心 芒硝 黄芩各二两

右(口父)咀,以清酒一斗,浸一宿,煮取三升,去滓,内硝烊尽,分为三服,相去如一炊顷。

芒硝汤 治月经不通。

大黄三两 芒硝 丹砂末 当归 芍药 土瓜根 水蛭各二两 桃仁一升

右(口父)咀,以水九升,煮取三升,去滓,内丹砂、芒硝,分为三服。

阳起石汤 治月水不调,或前或后,或多或少,乍赤乍白。

赤石脂三两 阳起石 甘草 续断 干姜 人参 桂心各二两 附子一两 伏龙肝五两 生地一斤

右十味,以水一斗,煮取三升二合,分四服,日三夜一。

黄苓牡丹汤 治女人从小至大,月经未尝来,颜色痿黄,气力衰少,饮食无味。

黄芩 丹皮 桃仁 瞿麦 芎藭各二两 芍药 枳实 射干 海藻 大黄各一两 蝱虫七十枚 水蛭五十枚 蛴螬十枚

右(口父)咀,以水一斗,煮取三升,分三服。服两剂后,灸乳下一寸黑员际各五十壮。

牡丹圆 治妇人女子,病后月经闭绝不通,及从来不通。

瞿麦 芎藭 海藻各一两 丹皮三两 芍药 元参 桃仁 当归 桂心各二两 蝱虫 水蛭各三十枚 蛴螬二十枚

右为末,蜜和丸梧子大,酒下十五丸,加至二十丸。如血盛者,作散服方寸匕。腹中当转如沸,血自化成水去。如小便赤少,除桂心,用地肤子一两。

干漆圆 治月经不通,百疗不瘥。

干漆 土瓜根 射干 芍药各一两半 (上庶下虫)虫 蛴螬各四十枚 水蛭 蝱虫各七十枚 桃仁 鳖甲各二两 丹皮 牛膝 黄芩 吴茱萸 大黄 桂心 柴胡各一两六铢 火麻仁四合 乱发鸡子大,二枚 庵(艹闾)子二合

右为末,以蜜和丸,每日酒下十五丸,梧子大,渐加至三十丸,日三。仍用后浸酒,服前丸药。

浸酒方 以此酒服前药甚良。

火麻子三升 庵(艹闾)子二升 桃仁一升 桂心 灶屋炲煤各四两 土瓜根 射干各六两 牛膝八两

右(口父)咀,以清酒三斗,绢袋盛药,浸五宿;或单服之,不下前药亦好。

牡蛎圆 治经闭不通,不欲饮食。

牡蛎四两 大黄一斤 柴胡五斤 干姜三两 芎藭 茯苓各二两半 蜀椒十两 亭苈子 芒硝 杏仁各五合 水蛭 蝱虫各半两 桃仁七十枚

右十三味为末,蜜丸梧子大,饮服七丸,日三。

当归圆 治腰腹痛,月水不通利。

当归 川芎各四两 桃仁五十枚 蝱虫 乌头 丹参 干漆各一两 人参 牡蛎 土瓜根 水蛭各二两

右为末,以白蜜丸如梧子,酒下三丸,日三服。

促经汤 【《医统》,下同】 治月经过期不行,腰腹作痛。

香附子 熟地黄 白芍药 莪朮 木通 苏木各八分 当归一钱 川芎 红花 肉桂各五分 桃仁二十粒,去皮尖 甘草五分

右,水锺半,煎八分,空心温服。

白垩圆 治妇人月经一月再来,或隔月不来,或多或少,淋沥不断,或来而腰腹痛,嘘吸不能食,心腹痛,或青黄黑色,或如水,举体沉重。

白垩 白石脂 牡蛎 禹余粮 龙骨 细辛 鰞鲗骨各一两半 当归 芍药 黄连 黄芩 干姜 桂心 人参 瞿麦 石苇 白芷 白蔹 附子 甘草各一两 蜀椒半两

右为末,蜜丸如梧子大,空心酒下二十丸,日三;至月候来时,日四五服为佳。

加味逍遥散 治肝脾血虚有热。

柴胡 丹皮 山栀炒,各五分 甘草炙 当归炒 芍药酒炒 茯苓 白朮炒,各一钱

右,水煎服。

归脾汤 治经候不准,晡热内热。

人参 白朮炒 黄芪炒 白茯苓 龙眼肉 当归 远志 酸枣仁炒,各一钱 木香 甘草

右,姜枣水煎服。

四物汤 血家要药。亦治月水不调,脐腹(疒丂)痛。

熟地黄酒蒸,三钱 当归酒拌 白芍药炒 川芎各一钱

右,水煎服。

加味四物汤 治血分有热。

四物汤 柴胡 牡丹皮 山栀

右,煎服。

二陈汤 治中脘停痰,饮食少思,呕逆等证,女人经病。

陈皮去白 茯苓 半夏各一钱 甘草炙,五分

右,水煎服。

越鞠丸 治郁伤气滞,胸膈痞闷,肚腹膨胀,饮食少思,吞酸嗳腐,女人经病。

香附 苍朮炒 川芎 栀子炒 神曲炒 山楂各等分

右为末,用神曲糊丸菉豆大,每服六十丸或七十丸,食远白汤送下。

八珍汤 治脾胃伤损,恶寒发热,烦躁作渴,女人经病。

当归酒拌 芍药 炙甘草 川芎各一钱 人参 白朮 茯苓各二钱 熟地三钱

右,水煎服。

加味小柴胡汤 治肝胆经风热。

柴胡二钱 黄芩炒,一钱 人参 半夏各七分 甘草炙,五分 山栀 牡丹皮随宜

右,姜枣水煎服。

补肝散 治肝肾二经,气血亏损,经候不调。

山萸肉 当归 五味子炒杵 山药 黄芪炙 川芎 木瓜各半两 熟地黄 白朮炒,各一两 独活 酸枣仁炒,各四两

右为末,每服五钱,姜枣水煎服。

十全大补汤 治气血俱虚,经候不调,及培补一切虚证,必用之药。

当归 甘草炙 芍药 川芎各一钱 人参 白朮 茯苓各二钱 熟地黄三钱 黄芪蜜炙 肉桂随宜

右,水煎服。

神芎丸 【河间,下同】 治妇人经病。

大黄 黄芩各二两 牵牛 滑石四两

右为细末,滴水为丸如小豆大,温水下十丸至十五丸,每服加十丸,日三服;冷水下亦得。或炼蜜丸愈佳,以利为度。如孕妇及妇人经病,产后血下不止者,则不宜服。

二气汤 治月水不调,断绝不产,面黄肌瘦,饮食不甘,内有燥热,以柴胡饮子相参服之。

大黄四两,别为末,酢一升,慢火熬成膏子 当归 白芍药各二两

右为末,以膏子和丸如桐子大,服股二十丸,淡酢汤下,食前,日进三服。如月水不通,如干漆三钱炒,出火毒,没药半两,硇砂三钱研。官桂二钱,盘蝥三钱,去足炒熟用,生则令人吐泻。

当归龙骨丸 治月事失常,经水过多。

当归 白芍药 黄连 染槐子 艾叶炒 茯苓各半两 龙骨 黄蘗各一两 木香一分

右为末,滴水为丸如小豆大,温米饮下三四十九,食前,日三四服。

黄药子散 治月事不止,烦渴闷乱,心腹急痛,肢体困倦,不思饮食。

黄药子 当归 芍药 生地 黄芩 人参 白朮 甘草 知母 石膏各一两 川芎 桔梗 紫菀 槐花子 柴胡各一分

右为粗末,抄三钱,水一盏,煎至七分,滤汁温服,食前,但一服。

通经散 治月经不通。

甘遂以面包百余沸,取出,冷水浸过,去面焙干 陈皮去白 当归各一两

右为细末,每服三钱,温汤调下,临卧服。

桃仁承气汤 治月事沉滞。

桃仁十二个,去皮尖 官桂 甘草 芒硝各半两

右銼如麻豆大,每服三五钱,水一大盏,煎至七分,去滓温服。

黄连解毒汤 治经血暴下。

黄连 黄蘗 黄芩 大栀子各等分

右銼如麻豆大,每服五钱,水二盏,煎至八分,去滓温服之。

通经方 【丹溪】 治积痰伤经不行,夜则妄语。

(艹舌)蒌子一两 吴茱萸十粒 桃仁五十个 红曲二钱 砂仁三两 黄连半两

右为末,生姜汁化炊饼,为丸桐子大,每服百丸,空心白汤下。

琥珀散 【《入门》,下同】 治妇人月经壅滞,每发心腹脐(疒丂)痛不可忍,及寻常气血痛,并产后血上抢心。

京三棱 蓬莪朮 赤芍药 刘寄奴 牡丹皮 熟地 官桂 菊花 真蒲黄 当归各一两

右,前五味用乌豆一升,生姜半斤,米酢四升,同煮豆烂为度,焙干入后五味同为末,每服二钱,温酒调下,空心食前服。《济生》有延胡、乌药各一两,无蒲黄、菊花。

十咪香附丸 治经候不调。

四物汤四两 白朮 陈皮 泽兰叶各二两 黄蘗 甘草各一两 香附一斤,分四分,用酒、酢、童便、青盐水各浸七分,焙干

右为末,酢糊丸梧子大,每服七十丸,空心温酒下。

固经丸 治经水过多。

黄芩 白芍 龟板各一两 椿根白皮七钱 黄蘗炒,三钱 香附子童便浸焙,二钱半

右为末,酒糊丸梧子大,白汤下五七十丸。一方是白朮一两,无白芍。一方是樗根皮,无椿根白皮。

柴胡抑肝汤 治寡居独阴,寒热类疟等证,女人经病。

柴胡二钱半 赤芍药 牡丹皮各一钱半 青皮二钱 连翘 生地各五分 地骨皮 香附 苍朮 山栀仁各一钱 川芎七分 甘草三分 神曲八分

右水煎,空心或临卧时服。

滋阴百补丸 治劳伤气血不足,乍寒乍热,心腹疼痛,不思饮食,尩羸乏力,女人经病。

益母草半斤 当归六两 川芎 熟地黄 白朮各四两 芍药三两 人参 白茯苓 延胡索各二两 甘草一两 四制香附一斤

右为末,蜜丸梧子大,每五十丸,空心,砂仁煎汤下。

苍莎丸 调中散郁。

苍朮 香附各四两 黄芩二两

右为末,蒸饼丸梧子大,姜汤下。

清海苍莎丸 治肥人痰多,占住血海地位,因而下多者,目必渐昏。

南星 苍朮 川芎 香附

右为末,蜜丸梧子大。

葶归丸 治经断而后肿,用此调经则水自消。

当归 人参 大黄 桂心 瞿麦 赤芍 白茯苓各三两 葶苈一钱

右为末,蜜丸梧子大,每十五丸,空心米饮下。

失笑散 治妇人经水,时行时止,心痛。

蒲黄 五灵脂各等分

右为末,每二钱,先以酢调成膏,入水一盏煎,空心热服。

柴胡调经汤 治经水色鲜不止,头项脊骨强痛,不思饮食。

柴胡七分 羌活 苍朮各一钱 独活 槁本 升麻各五分 干葛 当归 甘草各三分 红花少许

右,水煎热服,取微汗。

加味养荣丸 治经脉参前,外潮内烦,咳嗽,饮食减少,头昏目眩,滞下,血风血气,久无嗣息,一切痰火不受峻补等证,服之有孕。又治胎前胎动胎漏,常服可无小产之患。

当归 熟地 白朮各二两 芍药 川芎 黄芩 香附各一两半 陈皮 贝母 茯苓 麦门冬各一两 黑豆炒去皮净,四十九粒 阿胶七钱 甘草五钱

右为末,蜜丸梧子大,每服七八十丸,盐汤温酒任下。忌食诸血。

女金丹 治妇人经事参后,赤白带下,崩中淋沥,及积年血风等证。

白芍 当归 川芎 人参 白朮 茯苓 槁本 白芷 白薇 桂心 延胡索 牡丹皮 赤石脂各一两,俱酒浸三日,晒干 没药另研 甘草各五钱 香附一斤,酢浸

右为末,蜜丸梧子大,每服五十丸,温酒下。

大乌鸡丸 治妇人羸瘦,血虚有热,经水不调,崩漏带下,不能成胎,骨蒸等证。

四制香附一斤 熟地黄四两 生地黄 当归 白芍 黄芪 牛膝 柴胡 牡丹皮 知母 川贝母去心,各二两 黄连 地骨皮 干姜 延胡索各一两 茯苓二两半 秦艽一两半 白毛乌骨鹤一只,闭死去毛肠净 蕲艾叶 青蒿各四两,一半入鸡腹内,将鸡并余艾蒿同入坛内,以童便和水浸过二寸许,煮烂取出,去骨焙干

右为末,用鸡汁打糊丸梧子大,服五六十丸至七八十丸,温酒或米饮下。忌煎炒苋菜。其鸡如得白丝毛乌骨崇冠者尤妙。须另于一处,以黄芪炒末为丸喂之,不可近雌鸡。如月水先期,如黄芩、黄连、地骨皮。如月水后期,如参、朮、黄芪。如白带,加二朮、香附、升麻、白芷,柴胡。如筋骨疼痛,去肉用骨。

小乌鸡丸 治妇人经病及一切诸证。

吴茱萸 良姜 白姜 当归 芍药 延胡索 破故纸 川椒 陈皮 青皮 刘寄奴 川芎 生地黄 莪朮各一两 荷叶灰四两 北艾二两

右为末,用乌骨鸡一只,取肉煮烂,和为丸梧子大,每服五十丸。如月水不通,苏木红花酒下。如腹痛血色黑者,加炒黄连。如有痰湿者,加南星、苍朮、香附。如未曾生育过者,门户油膜包裹子宫,因此不孕,宜加凤凰衣七个,烧存性,朱砂为衣。如胎不安,蜜酒下。如血崩,豆淋酒调棉灰下。如肠风,陈米饮调百草霜下。如心疼,菖蒲酒下。如漏胎下血,乌梅酒下。如死胎不下,螌蝥三个煎酒下。如腰脚痛,当归酒下。如头风,薄荷煎汤下。如血气眼黑,甘草煎汤下。如生疮,地黄煎汤下。如身体疼痛,黄芪末调酒下。如胎前产后白痢,干姜煎汤下;赤痢,甘草煎汤下。如气块血块作痛,与葱白汤间服。如子宫久冷,茯苓煎汤下。如赤带,茶清下。如耳聋,腊茶清下。其余百病,酢汤下。

抱胆丸 【《入门》,下同】 治室女经脉将行,惊邪蕴结;并治男妇一切惊恐风狂,神效。

黑铅一两半 水银二两 朱砂 乳香各一两

右先将黑铅入铫熔化,次下水银,候结成砂子,再下朱砂、乳香末,乘热用柳枝槌研匀,丸如芡实大,每一丸,空心井水吞下,病者得睡,切莫惊觉,觉来即安。再一丸可除根。

大胡连丸 治经闭骨蒸。

胡黄连 银柴胡 黄芩 当归 白芍 茯苓 陈皮 熟地 知母各一两 犀角二钱 人参 白朮 川芎 桔梗 甘草 地骨皮 半夏制 秦艽各八钱 黄蘗制 五味子各一两半 黄芪炙,一两二钱 牛黄三钱

右,蜜丸梧子大,每六七十丸,茶清下。

万应丸 治虫证经闭腹痛。

槟榔五钱 大黄八两 黑丑四两 皂角十锭 苦楝根皮一斤

右将槟榔、大黄、黑丑为末,将皂角、苦楝根皮煎汁熬膏,为丸梧子大,先用沉香为衣,后用雷丸、木香为衣,每三丸,四更时沙糖水送下,善下诸虫。

雄砂丸 治同上。

鹤虱 芜荑 干漆 僵蚕各三钱 贯众 酸石榴皮各五钱 朱砂研 雄黄研 雷丸 甘遂各一钱半

右为末。米粉煮糊为丸麻子大,每十丸,五更时粥饮下,善杀诸虫。一方加麝香少许,尤妙。

五积散 治妇人经行,过食生冷,或外被冷湿,瘀血凝结。

半夏二分 白芷 川芎 芍药 甘草 茯苓 当归 肉桂各三分 桔梗一分半 枳壳五分 陈皮 麻黄各六分 厚朴 干姜各四分 苍朮七分半

右,姜葱水煎服。

紫葳散 治妇人月水不行,发热腹胀。

紫葳 肉桂 赤芍药 延胡索 白芷 当归 牡丹皮 刘寄奴各等分 红花少许

右,酒一锺,水二锺,煎服。

古今图书集成医部全录卷三百八十三

妇人经脉门

益气养荣汤 【《医案》】 治经事久不调,变成瘵疾。

白朮炒,二钱 人参 茯苓 陈皮 贝母 香附 当归酒拌 川芎 黄芪盐水拌炒 熟地蒸 芍药炒,各一钱 甘草炙 桔梗各五分

右,姜水煎服。

杏林摘要方 【《本草》】 治子宫虚寒,下元虚,月水不调,或闭或漏,或崩中带下,或产后败血未尽,内结不散,无子。

红娘子六十枚 大黄 皂荚 葶苈各一两 巴豆一百二十枚

右为末,枣肉为丸弹子大,以绵裹留系,用竹筒送入--,一时许发热,渴用熟汤一二盏解之,后发寒静睡,要安三日,方取出。每日空心以鸡子三枚、胡椒末二分炒食酒下以补之,久则子宫暖矣。

补中汤 【东垣】 治经行冒寒,用此加表药。

升麻 柴胡各二钱 当归身二分 泽泻四分 五味子二十一粒 炙甘草八分 黄芪二钱半 神曲三分 红花少许 大麦糵五分

右作二服,水煎,食前服。

紫金丸 【《产乳》】 治久有瘀血,月水不调,黄瘦不食,亦治产后恶露不快,腰腹痛,寒热头痛。

五灵脂水淘净炒末,一两 真蒲黄末分两未开

右以好米酢调稀,慢火熬膏,入真蒲黄末、五灵脂未,和丸龙眼大,每服一丸,以水与童子小便各半盏,煎至七分,温服,少顷再服,恶露即下。血块经闭者,酒磨服之。

乌鸦散 【《本草》,下同】 治经脉不通。

乌鸦去皮毛炙,三分 当归焙 好墨各三分 延胡索炒 蒲黄炒 水蛭以糯米炒过,各半两 芫青以糯米炒过,一分

右为末,每服一钱,酒下。

獭胆丸 治月水不通。

干獭胆一枚 水蛭炒黄,十枚 干狗胆 硇砂 川椒炒去汗并目,各一分

右为末,酢糊丸菉豆大,每服五丸,当归酒下,日一。

经验方 妇人五十后经水不止者,作败血论,用此方;亦治女子经闭。

小儿胎发一枚,烧存性 生地 茜根各一两 阿胶 侧柏叶 炒黄芩各五钱

右分六贴,每贴水一盏半,煎七分,入胎发灰服之。

玉烛散 【《治法汇》】 治二便闭塞,月事不行。

四物汤 芒硝 大黄 甘草各味,分两随宜

右,姜三片,煎服。

四物加黄芩黄连汤海藏 治经水如黑豆汁。

四物汤四两 黄芩 黄连各一两

右为末,酢糊丸服。

卫生汤 【《准绳》,下同】 血枯经闭,服芩连、三和、玉烛之后,宜服此汤。

当归 白芍药各二两 黄芪三两 甘草一两

右为末,每服半两,水二盏,煎至一盏,空心温服。如虚加人参一两。

万病丸 一名万痛丸。治经事不来,绕脐痛。

干漆杵碎炒烟尽 牛膝酒浸一宿焙干,各一两

右为末,以生地黄汁一升,入二味药末,银器内慢火熬可丸,即丸如桐子大,每服二十丸,空心,米饮或温酒下。

四物加葵花汤 治经水濇少。

四物汤四两 葵花一两

右作五剂或四剂,水煎服。一方加红花、血见愁。

四物加熟地黄当归汤 治经水少而色和。

四物汤四两 熟地黄 当归各一两

右作五剂或四剂,水煎服。

先期汤 治经水先期而来,宜凉血固经。

生地黄 川当归 白芍药各二钱 黄蘗 知母各一钱 艾叶 香附 炙甘草各七分 条芩 黄连 川芎 阿胶炒,各八分

右,水二锺,煎一锺,食前温服。

土瓜根散 【《金匮》】 治带下经水不利,小腹满痛,经一月再见者。

土瓜根 芍药 桂枝 (上庶下虫)虫各七钱半

右四味,杵为散,酒服方寸匕,日三服。

过期饮 【《准绳》,下同】 治经水过期不行,乃血虚气滞之故,法当补血行气。

熟地黄 白芍药 当归 香附酢制,各二钱 川芎一钱 红花七钱 桃仁泥六分 蓬朮 木通各五分 甘草 肉桂各四分

右,水二锺,煎一锺,食前温服。

滋血汤 治妇人心肺虚损,血脉虚弱,月水过期。

人参 山药 黄芪各一钱 白茯苓去皮 川芎 当归 白芍药 熟地黄各一钱半

右作一服,水二锺,煎至一锺,食前服。

人参养血丸 治女子禀受素弱,血气虚损,常服补冲任,调经候,暖下元。生血气。

乌梅肉三两 熟地黄五两 当归二两 人参 川芎 赤芍药 蒲黄炒,各一两

右为细末,炼蜜丸梧子大,每服八十丸,温酒米饮任下。

和剂逍遥散 治血虚烦热,月水不调,脐腹胀痛,痰嗽潮热。

当归 白朮 白芍药 柴胡 茯苓各一两 甘草炙,半两

右(口父)咀,每服半两,入姜、薄荷叶煎服。一方无当归、芍药、甘草,有人参、黄芪各等分。

增损四物汤 治月事不调,心腹疼痛,补血温经注颜。

川芎 当归 白芍药 熟地黄 牡丹皮 白朮各一钱半 地骨皮一钱

右作一服,用水二锺,煎至一锺,食前服。

沉香降气散 顺气道,通血脉。

乌药 木香 香附子 砂仁 甘草各等分

右为细末,每服二钱,空心盐汤调下。

抑气散 【《济生》】 治妇人气盛于血,变生诸证,头运膈满。

香附四两 茯神 甘草炙,各一钱 陈皮二两

右为末,每服二钱,食前沸汤调下。

正气天香汤 【《绀珠》】 治妇人一切气,气上凑心,心胸攻筑,胁肋刺痛,月水不调。

台乌药二钱 香附八钱 陈皮 苏叶各一两 干姜五分

右(口父)咀,每七八钱,水煎服。

当归饮 【《准绳》下同】 抑阳助阴,调理经脉。

当归微炒 生地黄酒蒸焙 川芎 白朮 白芍药 黄芩各等分

右,每服三钱,水一盏半,煎至八分,空心温服。

七沸汤 治荣卫虚,经水愆期,或多或少,腹痛。

当归 川芎 白芍药 蓬朮 熟地黄 川姜 木香各等分

右,每服四钱 水一盏半,煎至八分,温服。

又方 【丹溪】 治经水过多。

黄芩酒炒 白芍药酒炒 龟板酥炙,各一两 椿树根皮七钱半 黄蘗炒,三钱 香附二钱半

右为末,酒糊丸,空心白汤下五六十丸。

益胃升阳汤 治妇人经候不调,或血脱后脉弱食少,水泄,日二三行。

黄芪二钱 白朮三钱 炒曲一钱半 当归身 陈皮 炙甘草 人参各一钱 升麻 黄芩 柴胡各半钱

右(口父)咀,每服半两,水煎服。秋时去黄芩。如腹痛加芍药,如嗽去人参。

大温经汤 【《金匮》】 治冲任虚损,月候不调,或来多不已,或过期不行,或崩中去血过多,或经损娠,瘀血停留,小腹急痛,五心烦热,并皆治之。

吴茱萸汤泡 牡丹皮 白芍药 肉桂去粗皮 人参 当归 芎藭 阿胶炒 甘草炙,各一钱 麦门冬去心,二钱 半夏二钱半

右作一服,用水二锺,生姜五片,煎至一锺,食前服。

小温经汤 【《简易方》】 治经候不调,血脏冷痛。

当归、附子炮,各等分

右(口父)咀,每服三钱,水一盏,煎八分,空心温服。

温经汤 【《和剂》】 治妇人血海虚寒,月水不调。

川芎 当归 芍药 蓬朮各一钱半 人参 牛膝各二钱 桂心 丹皮各一钱 甘草半钱

右,水二锺,煎至一锺,不拘时服。

滋血汤 【《准绳》,下同】 滋养荣血,补妇人,治血海久冷。

当归一钱半 川芎 麦门冬去心 牡丹皮 人参 芍药 琥珀另研,各一钱 半夏曲 官桂 阿胶炒 酸枣仁 甘草各半钱

右作一服,水二锺,生姜三片,煎至一锺,食前服。

加味吴茱萸汤 治冲任衰弱,月候愆期,或前或后,或崩漏不止,赤白带下,小腹急痛,每至经脉行时,头眩,饮食或少,气满心怯,肌肉不泽,悉皆治之。

半夏二钱 吴茱萸 当归各一钱半 麦门冬 干姜 白茯苓 桔梗 南木香 防风 丹皮 甘草各一钱 官桂 北细辛各五分

右作一服,水二锺,生姜三片,煎至一锺,食前服。

桃仁散 治妇人月水不调,或淋沥不断,断后复来,状如泻水,四体虚倦,不能饮食,腹中坚痛,不可行动,月水或前或后,或经月不来,多思酸物。

桃仁 半夏 当归 川牛膝 桂心 人参 蒲黄 丹皮 川芎 泽兰叶各一钱 赤芍药 生地黄各一钱半 粉草五分

右作一服,水二锺,姜三片,红枣一枚,煎至一锺,食前服。

姜黄散 治血脏久冷,月水不调,脐腹刺痛。

片子姜黄 白芍药各二钱 延胡索 牡丹皮 当归各钱半 蓬朮 红花 桂心 川芎各一钱

右作一服,水二锺,酒半锺,煎至一锺,不拘时服。

紫石英丸 【《本事方》】 治妇人月经乍多乍少,或前或后,时发疼痛。

紫石英细研水飞 川乌炮 杜仲炒去丝 禹余粮煅酢淬 远志去心 泽泻 桑寄生 桂心 龙骨别研 当归 人参 肉苁蓉酒浸 石斛 干姜炮 五味子 甘草炙,各一两 牡蛎煅 川椒去目并合口者不用,炒出汗,各半两

右为细末,炼蜜和九如梧子大,每服二十丸,食前用米饮汤下。

暖宫丸 【《准绳》,下同】 治冲任虚损,下焦久冷,月事不调,不成孕育,崩漏下血,赤白带下,并皆治之。

生硫黄六两 赤石脂火煅 附子炮去皮脐 海螵蛸各三两 禹余粮九两,火煅酢淬

右为细末,酢糊为丸如梧桐子大,每服三十丸,空心用温酒或酢汤送下。

内补当归丸 治血气虚损,月水不调,或崩中漏下,去血过多,肌体羸困,及月水将行,腰腿重痛。

当归去芦炒 阿胶炒 白芷 续断 干姜炮 芎藭 甘草炙,各四两 熟地黄半两焙 芍药 附子炮去皮脐 肉桂各二两 吴茱萸汤泡,焙 白朮各三两 蒲黄八钱,炒

右为细末,炼蜜和丸如梧桐子大,每服五十丸,空心用温酒送下。

禹余粮丸 治血虚烦热,月水不调,赤白带下,渐成崩漏。

禹余粮火煅酢淬 白石脂各一两 桑寄生 附子炮去皮脐 鳖甲去裙酢炙 当归 白朮 厚朴去粗皮制 柏叶炒 干姜炮,各一两 芍药 狗脊去皮,各七钱半 吴茱萸汤泡,焙,半两

右为细末,炼蜜和丸如梧桐子大,每服五十丸,空心用温酒或米饮送下。

鹿茸丸 治冲任虚损,又为风寒所乘,尺脉微小,甚者可灸关元穴。

鹿耳炙 赤石脂 禹余粮各一两 续断二两 柏叶炒 附子炮去皮脐 熟地黄 当归酒浸 艾叶各七钱半

右为末,酒糊丸梧子大,每股五十丸,空心温酒下。

升阳举经汤 治经水不调,右尺脉按之空虚,轻手数疾,举指弦紧或濇。

柴胡根 当归根 白朮 黄芪各三钱 槁本 羌活根 防风根各二钱 红花 芍药各五分 独活根一钱半 桃仁去皮尖,十枚 细辛六分 川芎 熟地黄 人参 黑附子炮去皮脐 甘草梢各一钱 肉桂去粗皮,秋冬五分,夏不用

右为粗末,每服二钱,水二盏,煎至八分,空心稍热服。诸药言根者,近苗处,去苗便是。

胶艾汤 治劳伤血气,冲任虚损,月水过多,淋沥不断。

阿胶炒珠 川芎 甘草炙,各二两 当归 艾叶炒,各三两 熟地黄 白芍药各四两

右(口父)咀,每服半两,水煎。一方有黄芪。

鳖甲丸 治妇人月经不调,肌肉黄瘁,胁下积气结痛,时发刺痛,渐成劳状。

鳖甲去裙酢炙 桂心 三棱酢煮炒 牡丹皮 牛膝 琥珀 诃子肉 桃仁去皮尖,双仁麸炒 土瓜根 大黄煨,各等分

右为细末,炼蜜和丸如梧桐子大,每股十五丸,食前桃仁汤下。

牛膝散 【《准绳》,下同】 治月水不利,脐腹作痛,或小腹引腰,气攻胸膈。

牛膝酒制,一两 桂心 赤芍药 桃仁去皮尖 延胡索炒 当归酒浸 丹皮 木香各七钱半

右为末,每股一钱,空心温酒调下。一方有川芎。

牡丹散 治月候不利,脐腹疼痛,不欲食。

牡丹皮 大黄炒,各一两 赤茯苓 桃仁 生地 当归 桂心 赤芍药 白朮各七钱半 石苇去皮 木香各半两

右(口父)咀,每服三钱,水一盏,姜三片,煎七分,空心温服。

养荣汤 治妇人血海虚弱,心中恍惚,时多惊悸,或发虚热,经候不调。

白芍药 川芎 熟地黄 姜黄 当归 干姜 橘皮 五加皮 丹皮 海桐皮 白芷各等分

右,每服五钱,水一盏半,生姜五片,乌梅一个,煮至一盏,温服,不拘时,送紫桂丸五十粒。

茸附汤 补冲任,调血气。

鹿茸三两,酒炙 干姜四两 肉桂 附子 龙骨生 防风各一两 牡蛎煅 当归各二两

右,每服半两,水二锺,煎八分,温服。

八物汤 治经事将行,脐腹绞痛,临经痛者,血濇故也。

川芎二钱 当归 芍药 熟地黄各二钱 木香 槟榔 延胡索 苦楝碎炒焦,各一钱

右作一服,水二锺,煎至一锺,食前服。

交加散 治荣卫不和,月经瘀浊,遂散恶血,腹痛经血诸疾。

生姜捣取汁,存滓 生地黄各二斤,取汁存滓 白芍药 当归 桂心各一两 没药另研 红花炒,各半两 延胡索酢纸包煨熟布擦去皮 蒲黄隔纸炒,各一两

右将地黄汁炒生姜滓。生姜汁炒地黄滓,各焙干,同诸药为细末,每服三钱,温酒调下。若月经不依常,苏木煎酒调下。若腰痛,糖酒调下。无恶血,去红花。

交加地黄丸 治妇人经不调,血块气痞,肚腹疼痛。

生地黄捣汁存滓 老生姜捣汁存滓,各一斤 延胡索 当归 川芎 芍药各二两 没药 木香各一两 桃仁去皮尖研 人参各半两 香附半斤

右为末,先以生姜汁浸地黄滓,以地黄汁浸生姜滓,晒干,皆以汁尽为度,共十一味,作一处晒干,研为末,酢糊为丸,空心,以姜汤下。

交加散 治妇人荣卫不通,经脉不调,腹中撮痛,气多血少,结聚为症,产后中风。

生地黄 生姜各五两,各研取汁

右,交互取汁浸一夕,各炒黄,渍汁尽为度,末之。如寻常腹痛,酒调下三钱。如产后,尤不可缺。

桂技桃仁汤 治经候前腹痛不可忍。

桂枝 芍药 生地黄各二两 桃仁四十枚 甘草一两

右为粗末,每服五钱,水二盏,姜三片,枣一枚,同煎去滓温服。

延胡索汤 治妇人室女,七情伤感,遂使血与气并,心腹作痛,或连腰胁,或引背膂上下攻刺,甚作搐搦,经候不调。但是一切血气疼痛,并可服之。

当归去芦酒浸銼炒 延胡索炒去皮 蒲黄炒 赤芍药 官桂不见火,各半两 姜黄洗 乳香 没药 木香不见火,各三钱 甘草炙,二钱半

右(口父)咀,每服四钱,水一盏半,生姜七片,煎至七分,去滓,食前温服。如吐逆,用半夏、橘红各半两。

又方 【丹溪,下同】 治瘀血。

香附子酢煮,四两 桃仁去皮尖 牡丹皮 大黄蒸 当归各一两 川芎 红花各半两 瓦垄子煅酢煮一昼夜,二两

右炊饼为丸,空心温酒下三四丸。

三神丸 治室女血气相搏,腹中刺痛,痛引心端,经行濇少,或经事不调,以致疼痛。

橘红二两 延胡索酢煮 当归酒浸略炒,各一两

右为细末,酒煮米糊为丸如梧桐子大,每服七十圆加至百圆,空心艾汤送下,米饮亦得。

柴胡丁香汤 【东垣】 治妇人年三十岁,临经预先脐腰痛,甚则腹中方痛,经缩二三日。

柴胡 羌活 丁香 全蝎 当归身 生地黄

右都作一服,水四盏,煎至一盏,去滓,稍热食前服。

没药除痛散 【《准绳》,下同】 逐寒邪,疗腹痛;亦治女人经病。

蓬朮炮,一两 当归焙 延胡索 五灵脂 肉桂去粗皮 良姜炒 蒲黄炒 甘草炙 没药各半两

右为末,每服五钱,温酒调下。

加味乌沈汤 治妇人经水欲来,脐腹(疒丂)痛。

香附炒去皮,二两 甘草一两半 乌药 缩砂 木香 延胡索各一两

右细銼,每服七钱,水一盏半,生姜三片,煎至七分,不拘时温服。

瑞金散 【丹溪】 治月经不行,血气撮痛。

姜黄一钱半 牡丹皮 蓬朮 红花 当归 赤芍药 川芎 延胡索 官桂各七分

右銼,作一贴,水一盏,酒半盏,煎服。

禹余粮丸 【《准绳》,下同】 治久冷月水不断,面黄肌瘦,虚烦减食。

禹余粮二两 鹿角胶七钱半,蛤粉炒 紫石英 续斯 赤石脂 熟地黄 川芎各一两 干姜 黄芪炙 艾叶炒 柏叶炒 当归炒 人参 白茯苓各半两

右为末,炼蜜丸梧子大,每服三十丸,空心米饮下。

牡蛎丸 治血海虚损,月水不断。

牡蛎粉 赤石脂 代赭石各一两 阿胶 川芎 当归 鹿茸 续断 干姜各三两 甘草二钱半

右为末,炼蜜丸梧子大,每服三十丸,空心温酒下。

经验方 治经血不止。

黄芩五分 当归 柏叶炒 蒲黄炒,各四分 生姜二分 艾叶炒,一分 生地黄二十四分 伏龙肝二十分

右(口父)咀,用水二升,煎取八合,分二服。

伏龙肝散 【《和剂》】 治血气劳伤,冲任脉虚,经血非时注下,或如豆汁,或成血片,或五色相杂,脐腹冷痛,月经不止。

伏龙肝 麦门冬 赤石脂各一钱 熟地黄 艾叶炒,各一钱半 当归炒 川芎各二钱半 肉桂去粗皮 干姜炮 甘草各五分

右作一服,水二锺,红枣二枚,煎至一锺,食前服。

三和汤 【丹溪】 治热结血闭。

生干地黄 白芍药 川芎 当归 连翘 大黄 (石卜)硝 薄荷 黄芩 栀子 甘草各七分

右銼,作一贴,水煎服。此方乃集四物汤、调胃承气汤、凉膈散三方为一方也。

通经汤 【《医鉴》】 治月闭。

当归 川芎 白芍药 生干地黄 大黄 官桂 厚朴 枳壳 枳实 黄芩 苏木 红花各七分

右銼,作一贴,入乌梅一个,姜三片,枣二枚,水煎服。心气不下通,故月事不来,宜用黄连、厚朴之类,导痰降火,则月事来矣,此药是也。宜加黄连七分。

通经丸 【《本事方》】 治妇人室女月候不调,或成血瘕。

桂心 青皮 大黄炮 干姜炮 川椒炒出汗 川乌炮 蓬莪朮 干漆炒尽烟 当归酒炒 桃仁炒,各等分

右为末,先将四钱用米酢熬成膏,和余六钱未成剂,臼中杵丸如梧子大,晒干,每服二十丸,用淡酢汤下,加至三十丸,温酒亦得,空心食前服。《挤生》去川乌加红花等分。按此方《本草》入鸡子清同丸,畏漆入肠胃生疮也。

掌中金丸海藏 治妇人干血气。

穿山甲炮 甘草 苦丁香 苦葶苈 白附子 川椒 牙皂角 草乌各三钱 巴豆一钱,全用,研

右为细末,捣葱汁和丸,弹子大,每用一丸,新绵包之,内阴中,一日即白,二日即赤,三日即血,神效。

六神汤 治血气不足,肌体烦热。

四物汤 黄芪 地骨皮各等分

右,(口父)咀水煎。

四物调经汤 治经闭有积块动痛。

香附酢炒,一钱 当归 川芎 白芍药酒炒 柴胡 黄芩 枳壳各七分 熟地黄 陈皮 白朮黄土炒 三棱酢炒 蓬朮酢炒 白芷 茴香盐水炒 延胡索各五分 青皮 缩砂 红花 甘草各三分

右銼,作一贴,入生姜三片,葱白三茎,水煎服。

调经散 【《入门》】 一名温经汤。治月候不调。

麦门冬二钱 当归一钱半 人参 半夏制 白芍药 川芎 牡丹皮各一钱 阿胶炒珠 甘草炙,各七分半 吴茱萸 肉桂各五分

右銼,作一贴,姜三片,水煎服。

清热调血汤 【《医鉴》,下同】 治经水将来,腹中阵痛,乃气血俱实也。

当归 川芎 白芍药 生干地黄 黄连 香附子 桃仁 红花 蓬莪朮 延胡索 牡丹皮各七分

右銼,作一贴,水煎服。

清经四物汤 治经水不及期而来,乃血虚有热。

当归一钱半 生地黄 条芩 香附子各一钱 白芍药 黄连姜汁炒,各八分 川芎 阿胶珠 黄蘗 知母各五分 艾叶 甘草各三分

右銼,作一贴,煎服。

通经四物汤 治经水过期不行,乃血虚有寒。

当归一钱半 熟地黄 白芍药 香附子 蓬朮 苏木各一钱 木通八分 川芎 肉桂 甘草各五分 红花二分 桃仁二十个

右銼,作一贴,空心,水煎服。

煮附丸 【《纲目》】 一名香附丸,一名酢附丸。治气郁经候不调,脐腹疼痛,面色萎黄,饮食减少,或崩漏带下。

香附子擦去毛,好酢煮半日,焙为末

右,酢糊丸梧子大,米饮下五七十丸,或淡酢汤下。

墨附丸 【《入门》】 治妇人经水不调,久无子。

四制香附子一斤 净熟艾四两,用酢一碗,煮至干,入石臼内捣烂,捏作饼子,于新瓦上焙干 白茯苓 当归 人参 川芎藭 熟地黄 京墨火煅红酢淬,各一两 木香五钱

右共为末,酢糊和丸梧子大,温酒吞下七八十丸。

四制香附丸 【《种杏》】 治月候不调,能调和经脉。

香附米一斤,分作四制;一用盐水姜汁煮略炒,主降痰;一用米酢煮略炒,主补血;一用山栀仁四两同炒去栀,主散郁;一用童便洗,不炒,主降火 川芎 当归各二两

右同为未,酒面糊和丸梧子大,每五七十丸,随证作汤使吞下。气虚加四君,血虚加四物。

七制香附丸 【《入门》】 治月候不调,结成症瘕,或骨蒸发热。

香附米十四两,分七包;一包同当归二两,酒浸;二包同蓬朮二两,童便浸;三包同牡丹皮、艾叶各一两,米泔浸;四包同乌药二两,米泔浸;五包同川芎、延胡索各一两,水浸;六包同三棱、柴胡各一两,酢浸;七包同红花、乌梅各一两,盐水浸

右,各浸春五、夏三、秋七、冬十日,晒干,袛取香附为末,以浸药水打糊,和丸梧子大,临卧酒下八十丸。

导经丸 【丹溪】 治经闭不通,腰腹疼痛。

大黄二两 当归 川芎 白芍药 官桂 桃仁 甘草各一两 血竭二钱半 红花一钱 盘蝥糯米同炒,二十个

右为末,蜜丸梧子大,酒下三十丸。一方有川芎、地鸡二十一个,无甘草、螌蝥。

乌药汤 【《东垣十书》】 治妇人血海疼痛。

香附子二钱 乌药一钱半 当归一钱 木香 甘草各五分

右剉,水煎服。

无极丸 【《古今医鉴》】 治经闭有血块苦痛。

锦纹大黄四两;一两酒煮,一两酢煮,一两童便煮,一两盐水煮,各七次,合一处,又七蒸七晒

右为末,用当归、熟地黄各一两半,浓煎汁,煮糊和丸梧子大,红花汤下三十丸。

立效散 【《济阴》】 治经年积血,腹中常痛,月经不调。

青皮 陈皮 乌药 干姜 香附子 蓬莪朮 三棱各等分

右銼,酢煮焙干为末,空心,陈皮煎汤调下二钱。

单方

产后月水往来,乍多乍少,仍复不通,时时疼痛,小腹里急,下引腰身重,用鹿角末服之,良。【《千金》,下同】

又方:生地黄汁三升,煮取二升服之。

又方:烧月经衣,井华水服之。

又方:烧白狗粪焦作末,酒服方寸匕,日三。

又方:取白马尿服一升,良。

月经不通:取葶苈一升为末,蜜丸如弹子大,绵裹内阴中,入三寸,每丸一宿易之,有汗出止。

妇人月水滞濇不快,结成瘕块,腹胀大欲死:用马鞭草根苗五斤銼细,以水五斗,煎至一斗,去滓,别以净器盛,熬成膏,食前温酒调下半匙。【《纲目》,下同】

月水不通:厚朴不拘多少,姜汁炙香细切,浓煎去滓,空心服,不过三四剂即痊,屡验。唯形实气盛者宜之。

室女经闭,恍惚烦热:铅霜半两,生地黄汁一台,调下,日三服。 【《圣惠》】

又方:当归尾、没药各一钱为末,红花浸酒,面北饮之,一日一服。 【《普济方》】

妇人宿有风冷,留血积聚,月水不通:庵(艹闾)子一升,桃仁二升,酒浸,去皮尖研匀,入瓶内,以酒二斗,浸封五日后,每饮三合,日三服。量小者不拘。【《圣惠》】

月信濇滞:蘘荷根细切,水煎,取二升,空心入酒和服。 【《肘后方》】

又方:虎杖三两,凌霄花、没药各一两为末,热酒每服一钱。 【《圣惠》,下同】

月水不通,腹大如瓮,气短欲死:虎杖一斤,去头暴干切,士瓜根汁、牛膝汁各二斗,水一斛,浸虎杖一宿,煎取二斗,入二汁同煎如饧,每酒服一台,日再夜一,宿血当下。

通经破血:用旧屋阴处瓦花活者五两熬膏,当归须、干漆一两烧烟尽,当门子二钱为末,枣肉和丸梧子大,每服七十九,红花汤下。【《摘元方》】

月经不通,或两三月成半年一年者:用麻子仁二升、桃仁二两研匀,熟酒一升,浸一夜,日服一升。【《普济方》】

又方:薏苡根一两,水煎服之,不过数服效。 【《海上方》】

妇人经闭不行,至二三年,脐腹痛,腰腿沉重,寒热往来:用芥子二两为末,每服二钱,热酒食前服。【《仁存方》】

经脉不通:干丝瓜一个为末,用白鸽血调成饼,日干研末,每服二钱,空心酒下,先服四物汤,三服。【《本草纲目》】

妇人经闭,数年不通,面色痿黄,唇口青白,腹内成块,肚上筋起,腿胫或肿,桃根、牛蒡根、马鞭草根、牛膝根、蓬虆各一斤銼,以水三斗煎一斗,去滓,更以慢火煎如饧状收之,每以热酒调服一钱。【《圣惠》】

女子经闭不通,用酢榴根东生者一握,炙干,水二大盏,浓煎一盏,空心服之,未通再服。【《斗门方》】

又方:用茶清一瓶,入沙糖少许,露一夜服,虽三个月胎亦通,不可轻视。 【鲍氏方】

室女经闭,血结成块,心腹攻痛,用姜黄、川大黄炒各半两为末,每服一钱,温水下。【《总录》】

月经不通:巴豆去油如菉豆大三丸,以乌金石末一钱,调汤送下,即通。 【《易简方》】

妇人血闭腹痛:以新麻布数重,包白盐一合,煅研,温酒服之。 【《本草》,下同】

月经久闭:用蚕沙四两,砂锅炒半黄色,入无灰酒一壶,煮沸,澄去沙,每温服一盏即通。

又方:用龙胎同瓦松、景天各少许,以水两盏,煎一盏,去滓,分二服,少顷,腹中转动,便下,其效甚速。【《箧中方》】

月水不通,心腹滞闷,四肢疼痛:用赤马肝一片,炙研,每食则热酒服一钱,通乃止。【《圣惠》】

又方:用马驹胞衣煅存性为末,每服三钱,入麝香少许,空腹,新汲水下,不过三服,即效。【《集效方》】

又方:用狸--烧灰,东流水服。 【《别录》】

室女经闭:牡鼠屎一两,炒研,空心温酒服二钱。 【《千金方》】

妇人月水不通:用童男童女发各三两烧灰,螌蝥二十一枚糯米炒黄,麝香一钱为末,每服一钱,食前热姜酒下。【《普济方》】

月经逆行,从口鼻出,先以京墨磨汁服止之,次用当归尾、红花各三钱,水一锺半,煎八分,温服,其经即顺。【《简便方》】

女人月经断绝:甜瓜蔓、使君子各半两,甘草六钱为末,每酒服二钱。 【《本草》】

经血逆行:用鱼胶切炒,新绵烧灰,每服二钱,米饮调下即愈。 【《多能鄙事》】

月水不调:用阿胶一钱,蛤粉炒成珠,研末,热酒服即安。或入辰砂末半钱,方可。 【《秘韫》】

月经不断:用船茹一斤,净洗,河水四升半,煮取二升,分二服。 【《本草》,下同】

又方:服地黄酒良。

又方:烧箕舌灰,酒服之。

月水不断:用羊前左脚胫骨一条,纸裹泥封,令干煅赤,入棕榈灰各等分,每服一钱,温酒服之。

经水不止及血崩,用黑驴屎烧存性,研末,面糊丸梧子大,每空心,黄酒下五七十丸,神效。【《医鉴》】

又方:用白芍药、香附子、熟艾叶各一钱半,水煎服之。 【《熊氏补遗》】

又方:用箬叶灰、蚕纸灰等分为末,每服二钱,米饮下。 【《总录》】

月水不断:木贼炒三钱,水一盏,煎七分,温服,日一服。 【《本草》】

又方:败蒲扇烧灰,酒服一钱。

月水不断,肉色黄瘦,血竭暂止,数日复发,小劳辄剧:用桑黄即桑耳焙研,每服二钱,食前热酒下,日三服。久疾失治者,皆可服之。【《普济方》】

又方:用槐蛾即槐耳炒黄、赤石脂各一两为末,食前热酒服一钱。 【《圣惠》】

又方:梅叶焙棕榈皮灰,各等分为末,每服二钱,酒调下。 【《总录》】

又方:用侧柏叶炙、芍药各等分,每三钱水酒各半煎服。 【《本草》】

又方:用侧柏叶、木贼炒微焦,各等分为末,每服二钱,米饮下。 【《总录》】

月水不止,日渐黄瘦:用紫矿末每服二钱,空心白汤下。 【《本草》】

又方:用红鸡冠花一味晒干为末,每服二钱,空心酒调下。忌鱼腥、猪肉。 【《集效方》】

又方:牡蛎煅研,米酢捏成团,再煅研未,以米酢调艾叶末熬膏,丸梧子大,每酢汤下四五十丸。【《本草》】

又方:用青竹茹炙为末,每服三钱,水一盏,煎服。 【《普济方》】

又方:五灵脂炒烟尽研,每服二钱;当归两片,酒一盏,煎六分,热服,三五度取效。【《经效方》】

针灸

《甲乙经》曰:女子禁中痒,腹热痛,乳余疾,子门不端,少腹苦寒,阴痒及痛,经闭不通,中极主之。女子血不通,会阴主之。

月水不通奔豚泄气,上下引腰脊痛,气穴主之。

女子胞中痛,月水不以时休止,天枢主之。

小腹胀满,痛引阴中,月水至则腰脊痛,胞中瘕,子门有寒,引髌髀痛,水道主之。

女子月水不利,或暴闭塞,腹胀满癃,淫泺身热,腹中绞痛,(疒颓)疝阴肿,气冲针上入三寸,气至泻之。

妇人少腹坚痛,月水不通,带脉主之。

妇人漏下,若血闭不通:逆气胀,血海主之。

血闭无子,不嗜食,曲泉主之。

月水不利,见血而有身则败及乳肿,临泣主之。

女子不下月水,照海主之。

月水不来而多闭,心下痛,目(目巟)(目巟)不可远视,水泉主之。

《脉经》曰:左手关后尺中阳绝者,无膀胱脉也,苦逆冷,妇人月经不调,王月则闭,刺足少阴经治阴,在足内踝下动脉,即太溪穴也。

《千金方》曰:妇人月经不断,灸内踝下白肉际脉上,随年壮。一本是青脉上。

妇人少腹坚痛,月水不通,刺带脉入六分,灸五壮。穴在肘肋端一寸八分。

月闭溺赤,脊强互引反折,汗不出,刺腰俞入二寸,留十呼,灸三壮。穴在第二十一椎节下间。

月水不通,奔泄上下引腰脊痛,刺气穴、入一寸,灸五壮。穴在四满下一寸。

胞中恶血,月水不以时休止,腹胀肠鸣,气上冲胸,刺天枢入五分,灸五壮。穴去盲俞一寸半。

月水不利,见血而有身则败,乳肿,刺临泣,入二分,灸三壮。穴在足小趾次趾间,去侠豁一寸半。

女子不下月水,痹惊善悲不乐,如堕坠,汗不出,刺照海入四分,灸二壮。穴在内踝下四分。

《李杲十书》曰:妇人月经断绝,取四满。穴在丹田旁一寸半。

《朱震亨心法》曰:妇人月经不调,刺窍阴三分。此穴大效,须待经定为度。在足匹指间,灸三壮。

经闭久,忽大崩,复大绝,后又大行不调者,刺丰隆六分,止血;石门五分,断经。

妇人五旬经断后再行,或多或少,或瘀或红并下,腹中气满如胎孕,天枢、中脘、气海各五分,立愈。

经脉不通,已有寒热,三阴交三分,立有效。如疼时,乃经脉要通也。

《卫生宝鉴》曰:女子不月,会阴灸三壮。穴在两阴间。

妇人月事不利,利即多,心下满,目(目巟)(目巟)不能远视,腹中痛,可灸水泉二穴五壮。穴在内踝下。

《医学纲目》曰:妇人经脉不通,取曲池、支沟、三里、三阴交,此四穴壅塞不通则泻之,如虚耗不行则补之。

月经不调,取中极、三阴交、肾俞、气海。

月经断绝,取中极、三阴交、肾俞、合谷。

妇人通经,针合谷二分,灸三壮。穴在大指食指歧骨陷中。

月水不通,灸气冲五壮,禁针。穴在天枢下八寸动脉。

又方:针侠溪三分,灸三壮。穴在足小指四指本节前岐骨陷中。

又方:针会阴二寸,灸三壮。穴在肛门前前阴后,两阴间。

月水不利,赤白带下,或身有反败,阴寒振寒,溲白,尿难痛,针行间三分,灸三壮。穴在足大指次指岐骨间。因产恶露不止,遂成疝瘕,或月事不调,血结成块,拘挛腹疝,月水不下,乳余疾绝,子阴痒,子门不端,小腹苦寒,贲豚抢心,饥不能食,腹胀,经闭不通,小便不利,及失精恍惚,尸厥烦痛,针中极一寸二分,日灸三七壮至三百壮止。穴在脐下四寸。月水不调,崩中带下,针阴交八分,日灸三七壮至七百壮止。穴在脐下一寸。

医案

《史记》仓公传曰:济北王侍者韩女,病腰背痛,寒热。众医皆以为寒热也。臣意诊脉曰:内寒,月事不下也,即窜以药,旋下病已。病得之欲男子而不可得也。所以知韩女之病者,诊其脉时,切之肾脉也,濇而不属。濇而不属者,其来难坚,故曰:月事不下。肝脉弦出左口,故曰欲男子不可得也。盖男子以精为主,妇人以血为主。男子精盛则思室,女子月盛则怀胎。夫肝,摄血者也。厥阴弦出寸部,又上鱼际,则阴血盛可知也。

《元史》曰:裴泽之妻病寒热,月事不至者数年,已喘嗽矣,医者率以蛤蚧、桂、附之药投之。李杲曰:不然。夫入病阴为阳所搏,温剂太过,故无益而反害,投以寒血之药则经行矣。已而果然。

《儒门事亲》曰:一妇月事不行,寒热往来,口干颊赤,喜饮,旦暮间咳一二声。诸医皆云经血不行,宜蝱虫、水蛭、干漆、硇砂、芫青、红娘子、没药、血竭之类。惟戴人不然,曰:古方中虽有此法,奈病人服之,必腹脐发痛,饮食不进。乃命止药,饮食稍进。《内经》曰:二阳之病发心脾。心受之则血不流,故女子不月。既心受积热,宜抑火升水,流湿润燥,开胃进食,乃涌出痰一二升,下泄水五六行。湿水上下皆去,血气自行,月事不为水湿所隔,自依期而至矣。亦不用蝱虫、水蛭有毒之药,如用之,则月经纵来,小溲反闭,他证生矣。凡精血不足,当补之以食,大忌有毒之药偏胜而致夭枉。

一妇年三十四岁,经水不行,寒热往来,面色痿黄,唇焦颊赤,时咳三两声,同者所服之药,黑神散、乌金丸、四物汤、烧肝散、鳖甲散、建中汤、宁肺散,针艾百千,病转剧。家人意倦,不欲求治。戴人悯之,先涌痰五六升,午前涌毕,午后进食,余证悉除。后三日,复轻涌之,又去痰一二升,食益进。不数日,又下通经散,泻讫一二升,后数日去死皮数重,小者如麸片,大者如苇膜。不一月,经水行,神气大安矣。

一妇人年二十余岁,病经闭不行,寒热往来,咳嗽潮热,庸医禁切,无物可食。一日,当暑出门,忽见卖凉粉者,以冰水和饮,大为一食,顿觉神清骨健,数月,经水自下。

《丹溪心法》曰:一妇人久疟,食少经闭。两手无脉,每日与三花神佑丸十余粒,津咽之,月余食进脉出,又半月遂愈,又一月经行。

《医学纲目》曰:一妇人三十岁,每因浴后,必用冷水淋通身,又尝大惊,遂患经来时必先少腹大痛,口吐涎水,然后经行,行后又吐水二日,其痛直至六七日经水止时方住,百药不效。予诊其脉,寸滑大而弦,关尺皆弦大而急,尺小于关,关小于寸,所谓前大后小也。遂用香附三两,半夏二两,茯苓、黄芩各一两半,枳实、延胡、丹皮、人参、当归、白朮、桃仁各一两,黄连七钱,川楝、远志、甘草各半两,桂三钱,茱萸一钱半,分十五贴,水煎,入生姜汁两蚬壳,热服,后用热汤洗浴,得微汗乃已。忌当风坐卧、手足见水并吃生冷。服三十贴全愈。半年后,又因惊忧,前病复举,腰腹时痛,小便淋痛,心惕惕跳惊悸,予意其表已解,病独在里,先与灸少冲、劳宫、昆仑、三阴交四穴,止悸定痛;次用桃仁承气大下之;下后用香附三两,蓬朮、当归各一两半,三棱、延胡索、肉桂、大黄、青皮俱酢制、青木香、茴香、滑石、木通,桃仁各一两,乌药、甘草、砂仁、槟榔、苦楝肉各半两,木香、吴茱萸各二钱,分作二十贴,入新取牛膝湿者二钱,生姜五片,用荷叶汤煎服,服讫渐安。

陈氏妇二十余岁,形肥痞塞不食,每日卧至未牌,吃一盏薄粥,吃粥后必吐水半碗仍复卧,经不通三月矣。前番曾暗通,黑色。脉之,辰时寸关滑而有力,午后关滑寸不滑;询之,因乘怒饮食而然。遂以白朮一两半,厚朴、黄连、枳实各一两,半夏、茯苓、陈皮,山楂、人参、滑石各八钱,砂仁、香附、桃仁各半两,红花二钱,分作十贴,每日服一贴,各入姜汁二蚬壳;间三日,以神佑丸、神秘沉香丸微下之,至十二日吐止、食渐进;四十日平复如故。

《薛己医案》曰:一少妇耳下患肿,素勤苦,发热口干,月水每过期而至,且少。一老媪以为经闭,用水蛭之类通之,以致愈虚而毙。夫月水之为物,乃手太阳手少阴二经主之,此二经相为表里,主上为乳汁,下为月水,为经络之余气。苟外无六淫所侵,内无七情所伤,脾胃之气壮,则冲任之气盛,故为月水,适时而至。然而面色痿黄,四肢消瘦,发热口干,月水过期且少,乃阴血不足也。非有余瘀闭之证,宜以滋养血气之剂,徐而培之,则经气盛而经水自依时而下。一妇人经候过期,发热倦怠,或用四物、黄连之类,反两月一度,且少而成块;又用峻药通之,两目如帛所蔽。予诊之曰:脾为诸阴之首,目为血脉之宗,此脾伤五脏皆为失所,不能归于目矣。遂用补中益气、济生归脾二汤,专主脾胃,年余寻愈。

一妇人发热口干,月经不调,两腿无力;或用袪风渗湿之剂,腿痛体倦,二膝浮肿,经事不通。余作足三阴经血虚火燥,名鹤膝风。用六味、八味二丸兼服两月,形体渐健,饮食渐进,膝肿渐消,半载而痊。

一妇人月事未期而至,发热自汗,或用清热止汗之剂,作渴头眩,手掉身麻。余曰:此肝经血虚火动,火为阳,阳盛则生风,用柴胡、炒芩、连、山栀、归、芍、生地、丹皮各一钱,参、芪、苓、朮各一钱五分,川芎七分,甘草五分。二剂汗止;用补中益气汤而愈。

一妇人经行劳役,忽然昏愦,面赤吐痰。余曰:此乃去血过多。阳无所附故耳。急饮童便碗许,神思渐爽;更用参、芪各五钱,芎、归各三钱,元参、柴胡、山栀、炙甘草各一钱,一剂;又用逍遥散加五味、麦门二剂,如此月余渐愈。但体倦面黄,又以十全大补加五味、麦冬治之而愈。若投以发散之剂,祸在反掌,慎之!

一妇人素勤苦,冬初患咳嗽发热,久而吐血盗汗,经水两三月一至,遍身作痛,或用化痰降火药,口噤筋挛,此血虚而药益损耳。用加减八味丸及补中益气,加麦门、五味、山药治之,年余而愈。

一妇人性沉多虑,月经不行,胸满少食,或作胀,或吞酸,余以为中气虚寒,用补中益气加砂仁、香附、煨姜二剂,胸膈和而饮食进。更以六君加芎、归、贝母、桔梗、生姜、大枣数剂,脾胃健而经自调矣。

一妇人素有胃火,或用清胃散而安,后因劳役,躁渴内热,肌肉消瘦,月经不行,余谓此胃火消烁阴血,用逍遥散加丹皮、炒栀以清胃热,用八珍汤如茯苓、远志以养脾血,而经自行。

一妇人久患疟,形体怯弱,内热晡热,自汗盗汗,饮食少思,月事不行,或用通经丸,虚证悉具。余曰:此因虚而致疟,因疟以闭经也。用补中益气及六味地黄丸各百余剂,疟愈而经自行。

一妇人生七胎矣,月经不调,两足发热,年余而身亦热,劳则足酸痛;又年余,唇肿裂痛;又半年,唇裂见血,形体瘦倦,饮食无味,月水不通,唇下肿如黑枣,或用通经丸等药而死。

儒者钱思习子室,年三十余无嗣,月经淋沥无期,夫妇异处几年矣。思习欲为娶妾,以谋诸余。余意此郁怒伤肝脾,虚火功而血不归经,乃肝不能藏,脾不能摄也。当清肝火补脾气,遂与加味归脾、逍遥二药四剂,送至其家,仍告其姑曰:服此病自愈而当受胎,妾可无娶也。病果愈,次年生子。

一妇人性急,每怒非太阳耳项喉齿胸乳作痛,则胸满吞酸,吐泻少食,经行不止,此皆肝火之证,肝自病则外证见,土受克则内证作,余先以四物加白朮、茯苓、柴胡、炒栀、炒龙胆,清肝养血,次用四君加柴胡、芍药、神曲、吴茱萸、炒黄连以培土制肝,渐愈。惟月经不止,是血分有热,脾气尚虚,以逍遥散倍用白朮、茯苓、陈皮,又以补中益气加酒炒芍药兼服而安。

一妇人多怒,经行旬余方止,后淋沥无期,肌体倦瘦,口干内热,盗汗如洗,日晡热甚,皆由肝脾亏损,无以生发元气,用参、芪、归、朮、茯神、远志、枣仁、麦门、五味、丹皮、龙眼肉、炙甘草、柴胡、升麻治之,获痊。此证先因怒动肝火,血热妄行,后乃脾气下陷,不能摄血归源,故用前药。若胃热亡津液而经不行,宜清胃。若心火亢甚者,宜清心。若服燥药过多者,宜养血。若病久气血衰,宜健脾胃。

一妇人怀抱不舒,腹胀少寐,饮食素少,痰涎上涌,月经频数。余曰:脾统血而主涎。此郁闷伤脾,不能摄血归源耳。用补中益气、济生归脾而愈。

一室女年十七,疬久不愈,天癸未通,发热咳嗽,饮食少思,欲用通经丸。余曰:此盖因禀气不足,阴血未充故耳,但养气血,益津液,其经自行。彼惑于速效,仍用之。余曰:非其治也。此乃慓悍之剂,大助阳火,阴血得之则妄行,脾胃得之则愈虚。后果经血妄行,饮食愈少,遂致不救。

一妇人面黄或赤,时觉腰间或脐下作痛,四肢困倦,烦热不安,其经若行,先发寒热,两肋如束,其血如崩。此脾胃虚损,元气下陷,与相火湿热所致。用补中益气汤加防风、芍药、炒黑黄蘗,间以归脾汤调其化源,血自归经矣。

一妇人经行腹痛,食则呕吐,肢体倦怠,发热作渴,此乃素禀气血不足,用八珍汤二十余剂而愈。后生子二年而经不行,前证仍作,服八珍汤、逍遥散百余剂方愈。

一妇人年五十,内热晡热,经水两三月一至,此血虚有热,用逍遥散加山茱萸治之而愈。后有痰作渴,或小便不调,或头运白带,用六味丸而安。

一妇人晡热。肢体瘦倦,食少无味,月经不行,或鼻衄或血崩半载矣。或用顺气饮子清热止血等剂,不应,更加寒热,且时欲呕。余以为郁怒亏损脾胃,虚火错经妄行而然耳。遂朝用补中益气汤,夕用六味地黄丸各数剂,半载而痊。

一妇人性素沉静,晡热内热,月经不调,后每一二月或齿缝或舌下或咽间出血碗许,如此年余,服清热凉血调理之药益甚,问治于予。予谓肝脾气郁,血热上行,先用加味归脾汤,后用加味逍遥散,摄血归源而经自调,前证顿愈。一室女久患寒热,月经不调,先以小柴胡加生地治之少愈,更以生地黄丸而痊。

一妇人因怒,寒热头疼,讝言妄语,至夜益甚,月经暴至,此怒动肝火,用加味逍遥散加生地黄治之,神思顿清。但食少体倦,月经未已,盖脾统血,此脾气虚不能摄血,用补中益气汤而痊。

《证治准绳》曰:一妇人瘦小,年二十余,经水紫色,或前或后,临行腹痛,恶寒喜热,或时感寒,腹亦作痛,脉皆细濡近滑,两尺重按,略洪而滑,此血热也。或谓:恶寒如此,何谓为热?曰:热极似寒也。遂用酒煮黄连四两,香附、归身尾各二两,五灵脂一两,为末粥丸,空服吞之而愈。

一妇年二十一岁,六月经行,腹痛如割,难忍求死,脉得细软而駃,尺则沉弱而近駃。汪曰:细软属湿,数则为热,尺沉属郁滞也。以酒煮黄连半斤,炒香附六两,五灵脂半炒半生三两,归身尾二两为末粥丸,空心汤下三四钱,服至五六料。越九年,得一子。又越四年,经行两月不断,腹中微痛,又服前丸而愈。续后经行六七日,经止则流清水,腹中微痛,又服前丸而痛亦止。又经住只有七八日,若至行时,或大行五六日,续则适来适断,或微红或淡红,行后常流清水,小腹大痛渐连遍身,胸背腰腿骨里皆痛,自巳至酉乃止,痛则遍身,令热汗大出,汗止痛减,尚能饮食,自始痛至今历十五年。前药屡服屡效,今罔效者,何也?汪复诊之,脉皆洪滑无力,幸其尚有精神。汪曰:此非旧日比矣,旧乃郁热今则虚寒。东垣曰:始为热中,终为寒中。是也。经曰:脉至而从,按之不鼓,乃阴盛格阳,当作寒治。且始病时而形敛小,今则形肥大矣。医书曰:瘦人血热,肥人气虚。岂可同一治耶?所可虑者,汗大泄而脉不为汗衰,血大崩而脉不为血减耳。其痛日重夜轻,如由阳虚不能健运,故亦凝滞而作痛。以证参脉,宜用助阳。若得脉减痛轻,方为佳兆。遂投参、芪、归、朮大剂,如桂、附一站。来早再诊,证脉稍宁。服至二三十贴,时当二月至五月,病且愈。盖病有始终寒热之异,药有前后用舍不同,形有肥瘦壮少不等,岂可以一方而通治哉?

吴筊山治一妇人经血过多,五心烦热,日晡潮热,诸药不效,以四物加胡黄连三服而愈。

汪石山治一妇经行,必泻三日,然后行,诊其脉皆濡弱,此脾虚也。脾属血属湿。经水将动,脾血先已流注血海,然后下流为经。脾血既亏,则虚而不能运行其湿。令作参苓白朮散,每服二钱,一日,米饮调下二三次,月余经行不泻矣。

一妇年逾四十,形长色脆,病经不调,右脉浮软而大,左脉虚软而小近驶,常时经前作泄。今年四月感风咳嗽,用汤洗浴,汗多,因泻一月;六月复因洗浴发疟六七次,疟虽止而神思不爽;至八月尽而经水过多,白带时下,泄泻,遂觉右脚疼痛,旧曾闪肭脚跟,今则假此延痛,臀腿腰胁尻骨颈项右边筋皆掣痛,或咳嗽一声则腰眼痛如锥札,日轻夜重,叫号不已,幸痛稍止,饮食如常。今详月水过多,白带时下,日轻夜重,泻泄无时,亦属下多亡阴,宜作血虚论治,服四物止痛之剂益甚。九月,汪复诊视,始悟此病乃合仲景所谓阳生则阴长之法矣。夫经水多,白带下,常泄泻,皆由阳虚陷下而然,命曰阳脱是也。日轻夜重,盖日阳旺而得健运之职,故血亦无凝滞之患而日故轻也;夜则阴旺而阳不得其任,失其健运之常,血亦随滞,故夜重也。遂以参、朮助阳之药,煎服五七贴痛减。此亦病证之变,治法殊常,故记之。

《寓意草》曰:杨季登长女病经闭年余,发热食少,肌削多汗而成劳怯。医见汗多,悞谓虚也,投以参、朮,其血愈锢。余诊时且汗出如蒸笼气水,曰:此证可疗处,全在有汗。盖经血内闭,止有从皮毛间透出一路,以汗亦血也。设无汗而血不流,则皮毛干槁而死矣。宜用极苦之药以敛其血入内而下通于冲脉,则热退经行而汗自止,非补药所能效也。以龙荟丸日进三次,月余,忽觉经血略至,汗热稍轻;姑减前丸,只日进一次;又一月,经血大至,淋漓五日而诸病全瘳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