52词语>中医中药>中医百科>齿衄

齿衄

病名。见《证治准绳·杂病》第三册。又名牙齿出血、牙衄牙血。《景岳全书》卷二十八:“血从齿缝牙龈中出者,名为齿衄。此手、足阳明二经及足少阴肾家之病。”因过食辛辣炙煿,阳明积热所致者。症见口臭便秘舌苔黄腻,齿龈红肿疼痛,渗血多。治宜清胃泻火。可选用清胃散玉女煎等加减。由于肾阴不足虚火上炎所致者。症见齿龈不甚红肿,牙齿浮动而微痛,渗血少而淡。治宜滋阴降火。用知柏地黄汤加减。有因脾虚统摄无权致齿衄者。症见口唇色淡,面苍乏神,渗血少而缠绵不已。治宜补脾益气、摄血。用补中益气汤归脾汤等加减。外伤亦可致齿衄。此外,有的文献把牙宣病亦列入齿衄中,如《证治准绳·杂病》:“血从齿缝中或齿龈中出谓之齿衄,亦曰牙宣。”

猜你喜欢

  • 喉点疳

    病证名。出《育婴秘诀》。属走马牙疳之一。为疳毒蚀于喉头环状软骨部位,发生溃烂的症候。治法详牙疳条。

  • ①颈以下,腰以上部位。②背部、腰部、骶部的总称。督脉和足太阳膀胱经脉循行于背。

  • 肺底

    经穴别名。所指有二:①灵台穴别名。出《循经考穴编》。②至阳穴别名。出《医学原始》。各见该条。

  • 参芪膏

    见《全国中药成药处方集》(南京、武汉方)。党参、黄芪(蜜炙)各2.5千克。共煎熬三次,去渣取汁,滤清浓缩,加冰糖5千克收膏,每服9~15克,早、晚开水和服,日二次。功能补益元气。治体弱气虚,四肢无力。

  • 老鹳嘴

    见《东北植物药图志》。为老鹳草之别名,详该条。

  • 清代名医医话精华

    书名。秦伯未编。刊于1929年。全书选辑清代喻昌、张璐、徐大椿、王士雄等二十位医家属于笔记体裁的治案,以内科杂病为主;编辑以医家为纲,以病证为目,每证分析较详。所选治例大多在病因、证候及辨证、立法处方

  • 辰砂草

    见《贵州民间方药集》。为瓜子金之别名,详该条。

  • 火邪

    ①六淫之一。与温、热、暑等病邪同一属性而较甚者。②太阳伤寒误用火熏所致之病。《伤寒论·辨太阳病脉证并治》:“太阳病,以火熏之,不得汗,其人必躁,到经不解,必圊血(便血),名为火邪。”

  • 无为道人

    【介绍】:见沈之问条。

  • 沿壁藤

    见《湖南药物志》。为络石藤之别名,详该条。