52词语>中医中药>中医百科>齿脉

齿脉

经脉名。即手阳明经。马王堆汉墓帛书载:“齿脉:起于次指大指上,出臂上廉,入肘中,乘臑,〔穿〕颊,入齿中,夹(挟)鼻。是〔动〕则病:齿痛,朏()种(肿)。是齿脉主治其所产病:齿痛,朏()肿,目黄口干,臑痛,为五病。”

猜你喜欢

  • 东瓜

    出《瀛崖胜览》。即冬瓜,详该条。

  • 瘅热

    古病名。指热性病。《灵枢·论疾诊尺》:“冬伤于寒,春生热。”亦指热盛。《素问·举痛论》:“热气留于小肠,肠中痛,瘅热焦渴,则坚干不得出,故痛而闭不通矣。”参见发热条。

  • 遗热

    指热病邪热未尽,或因食、因劳而复发。《素问·热论》:“诸遗者,热甚而强食之,故有所遗也。”《伤寒全生集·劳复》:“病新瘥后,血气未平复,余热未尽。……若劳动再发,为劳复。血气尚虚,但当安卧守静以养血气

  • 天灸

    灸法名。出《针灸资生经》。又称自灸。是以药物敷贴肌肤后,局部起泡如灸疱,因而得名。今称药物发泡灸。古代文献上所载天灸法较多,如毛茛灸、斑蟊灸、旱莲灸、蒜泥灸、白芥子灸等,详各该条。

  • 鼻齆息肉

    病名。见《景岳全书》卷二十七:“鼻齆息肉,阻塞清道,……实阳明热滞,留结而然。故内治之法,宜以清火清气为主。”即鼻息肉。详该条。

  • 腹满

    证名。俗称肚胀。指腹部胀满的感觉。《素问·藏气法时论》:“脾病者,……虚则腹满肠鸣,飧泄食不化。”《伤寒明理论》卷一:“腹满者,俗谓之肚胀是也。”有虚实寒热之分。《本经疏要》卷三:“胀满而按之痛者为实

  • 夜牵牛

    ①见萧步丹《岭南采药录》。为伤寒草之别名。②见《全国中草药汇编》。为独脚乌桕之别名。各详该条。

  • 浮脉

    脉象之一。脉位浮浅,轻取即得。《脉经》:“举之有余,按之不足。”《素问·脉要精微论》:“春日浮,如鱼之游在波。”主病在表。浮而有力为表实;浮而无力为表虚。多见于感冒,某些急性热病初期。某些久病阳气虚损

  • 膏摩

    外治法之一。出《金匮要略·脏腑经络先后病脉证》。用药膏涂擦体表的一定部位而达到治疗目的,具有按摩和药物的综合作用。例如治疗关节痛或皮肤癣病,用祛风药或抑制霉菌药加酒调成稠厚的膏,用布蘸膏摩擦局部。在武

  • 狗舌花

    见《滇南本草图谱》。为狗屎花之别名,详该条。