52词语>中医中药>中医百科>

五官之一。又名明堂。隆起于面部中央。上端连于额部,名为頞,又名山根、下极、王宫。前下端尖部高处,名为鼻准,又名准头、面王、鼻尖。鼻准两旁圆形隆起部分,名为鼻翼。鼻之下部有两孔,名为鼻孔。頞以下至鼻准,有鼻柱骨突起,又名鼻梁、天柱。鼻孔内有鼻毛。鼻孔深处称为鼻隧。鼻为呼吸出入之门户,为肺之窍。《素问·金匮真言论》:“西方白色,入通于肺,开窍于鼻。”鼻病多与肺脏有关,或与脾胆等脏有关。《灵枢·脉度》:“肺气通于鼻,肺和则鼻能知香臭矣。”《素问·刺热论》:“脾热病者鼻先赤。”《素问·气厥论》:“胆移热于脑,则辛頞鼻渊。”

猜你喜欢

  • 吴杖仙

    【介绍】:见吴尚先条。

  • 猪石子

    出《济生方》。为豚卵之别名,详该条。

  • 阴包毒疮

    病名。出《洞天奥旨》卷九。即阴包毒。见该条。

  • 夏鼎

    【介绍】:清代医生。字禹铸,安徽贵池人。长于小儿推拿术,对前人所述小儿三十二种惊风及指纹,进行了从繁到简的整理。著有《幼科铁镜》(1695年刊行),后世小儿推拿医生,多宗其法。

  • 病机汇论

    书名。18卷。清·沈朗仲撰,马俶校补。刊于1713年。本书系内科杂病(包括中风,中寒,暑证等60种),按照脉、因、证、治的顺序辑录古代各家学说,参以作者的见解编成。马氏校补时附加按语。

  • 颈脉

    颈部的脉管,相当于人迎脉搏动处。《灵枢·水胀》:“水始起也,目窠上微肿,如新卧起之状,其颈脉动……。”

  • 卒喑

    病证名。指突然失音,即暴暗。《灵枢·经脉篇》:“足阳明之别……其病气逆则喉痹卒喑。”系指音声不出卒然而发作者。暴病多属实证,多由风寒、风热之邪犯肺所致。因于风寒者,宜温散寒邪;因于风热者,宜辛凉宣散。

  • 肾虚滑胎

    病证名。滑胎证型之一。指由于肾虚,胎失所系所引起。常见于过去曾有滑胎病史者,症见孕后腰痠痛,小腹下坠,或阴道流血,头晕耳鸣,两膝痠软等。宜补肾安胎。用寿胎丸(菟丝子、桑寄生、续断、阿胶)。若流血较多加

  • 绝汗

    证名。出《素问·诊要经终论》。又名脱汗。指病情危重,汗出如珠如油,黏腻不流,常伴见呼吸短促,四肢厥冷,脉微欲绝等症。为阴阳相离,阳气欲脱之象。急宜回阳救脱,用参附汤加龙骨、牡蛎之类。参见脱汗、汗出如油

  • 七星针

    皮肤针之一种。因针柄一端集针七枚,如七星并列,故名。参见皮肤针条。