古病名。见《时后备急方》卷七又称水毒病。详该条。
指中国在五十年代制定中医政策后所实行的一种发展医学事业的措施。早在十九世纪末西方医学传入中国后,一部分中医试图用解剖、生理知识印证中医理论,或以中药、西药配合治病,称为中西医汇通派。但中西医结合的概念
指五脏精气衰竭。五脏的精气是神志活动的物质基础,精气衰竭时,则神志活动障碍,出现转眼不视,神志昏迷等危重症状。《灵枢·经脉》:“五阴气俱绝,则目系转,转则目运;目运者,为志先死;志先死,则远一日半死矣
湿温著作。绍兴医学会会员集体编著。刊于1913年。该书系统阐述湿温时疫之演变、转归及防治方法,所拟方药大多切于实用。现有多种刊本。
出《神农本草经》。为天麻之别名,详该条。
病名。《疡科心得集》卷中:“小肠痈者,少腹肿而硬,按之则痛,左足屈而不伸,溲数似淋,时时汗出复恶寒,身皮甲错,腹皮急则腹胀大。”治法:脉迟紧者脓未成,宜牡丹皮汤下之;脉洪数者脓已成,宜薏苡仁汤(《三因
【生卒】:十八世纪【介绍】:清代医家。字芹洲。江苏昆山人。长于外科,采集王肯堂之《疡科准绳》、陈实功之《外科正宗》、祁广生之《外科大成》等书中之简要易懂部分,辑成《外科心法》10卷,附有《外科选要》2
喑,为瘖的异体字。即失音。详该条。
病证名。①指口、耳、鼻皆出血。见《圣济总录》卷七十。又名鼻大衄。详见该条。②指九窍同时出血。《血证论》卷二:“大衄者,九窍出血之名也。此非疫疠,即中大毒。人身止此九窍,而九窍皆乱,危亡之证,法在不治。
病名。《诸病源候论·癥瘕病诸候》:“人有能食而不大便,初亦不觉为患,久乃腹内成块结,推之可动,故名为谷瘕也。”参见瘕条。