经穴名。代号KI10。出《灵枢·本输》。属足少阴肾经。合(水)穴。位于膝内侧横纹头,半腱肌腱与半膜肌腱之间凹陷处,曲膝取穴。布有股内侧皮神经,并有膝上内侧动、静脉通过。主治小便不利,遗精,阳萎,崩漏,
病名。出《灵枢·五乱》。俗称触恶。泛指突然剧烈吐泻,心腹绞痛的疾患。《诸病源候论·霍乱病诸候》:“霍乱者,由人温凉不调,阴阳清浊二气有相干乱之时,其乱在于肠胃之间者,因遇饮食而变发。”《杂病源流犀烛·
指受冷极深冻僵而死。《诸病源候论·冻死候》:“人有在于途路,逢凄风苦雨,繁霜大雪,衣服沾濡,冷气入藏,致令阴气闭于内,阳气绝于外,荣卫枯涩,不复流通,故致噤绝而死。若早得救疗,血温气通则生。”
病名。《卫济宝书》卷上:“大人毒存而为漏,小儿毒存而为软疖。”指疖之有脓者。初起时用紫荆皮、石菖蒲各等分为末,酒调敷。亦可用清热解毒的药膏外敷。内服清热解毒之剂。若脓已成,宜及时排脓,易收口。参见外痈
出《周礼·天官》。指专治肿疡、溃疡、金疮、折疡等外科疾病的医生。
病名。生于体表的一种癣疾。《诸病源候论》卷三十五:“圆癣之状,作圆文隐起,四畔赤,亦痒痛是也,其里亦生虫。”多由湿热外邪侵袭皮肤或接触传染而得,好发于面颈、躯干、四肢等处。病损为钱币状圆形红斑,边缘清
见《血证论》卷二。即泪堂。详该条。
【介绍】:清初医学家。字韵伯,号似峰。原籍浙江慈溪,后迁居吴之虞山(江苏常熟)。钻研《内经》、《伤寒论》颇有心得,撰《内经合璧》,已佚。另有《伤寒论注》、《伤寒论翼》、《伤寒附翼》,合称《伤寒来苏集》
病名。出《傅青主女科·种子篇》。不孕症型之一。妇人体质肥盛,恣食厚味,痰湿内生,流注冲任胞脉,或因体脂过盛,壅塞胞脉和胞宫而致不孕。多伴有心跳气短,白带量多等症。治宜健脾燥湿化痰。方用启宫丸或苍术导痰
【介绍】:南宋医生。生平不详。著《瘴论》2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