52词语>中医中药>中医百科>高喘

猜你喜欢

  • 乘腭症

    病名。多由心经火毒上冲致上腭肿起,色红疼痛;或有白膜,饮食吞咽有碍;或身发寒热。《喉舌备要》:“此症发于上腭红肿者多起白膜,黄膜者少,有核用针,无核不刺。”治宜泻火、解毒,清热消肿。可选用玄参、连翘、

  • 气滞

    脏腑、经络之气阻滞不畅。可因饮食邪气或七情郁结而致;亦可因体弱气虚不运而引起。随所滞之脏腑经络而出现不同症状。气滞于脾则胃纳减少,胀满疼痛,气滞于肝则肝气横逆,胁痛易怒,气滞于肺则肺气不清,痰多喘咳。

  • 霍乱烦渴

    渴证之一。指吐、泻之后,津液耗伤所致的口渴症。《圣济总录》卷三十九:“霍乱吐利之人,重亡津液,则脏气不和,上焦热,津液不足,故霍乱而烦渴也。”《症因脉治》又分为外感霍乱烦渴和内伤霍乱烦渴两种。外感霍乱

  • 王彦伯

    【介绍】:唐代医生、道士。荆州(今湖北境内)人。善医,长于切脉。善于以切脉决定人的生死寿夭等。

  • 目连剳

    病证名。眼睑频繁的剳动。又名眼睫连劄。《小儿药证直诀》:“凡病或新或久,皆引肝风,风动而上于目,目属肝,风入于目,上下左右如风吹,不轻不重,儿不能任,故目连剳也。”治宜清肝祛风,用柴胡清肝散。如目剳面

  • 泪孔

    经穴别名。出《针灸甲乙经》。《针灸聚英》作泪空。即睛明,见该条。

  • 刘扣中

    【介绍】:见刘亩条。

  • 朱绍溪

    【介绍】:见朱沛文条。

  • 吴普本草

    本草著作。6卷。魏·吴普约撰于公元三世纪初期。载药441种。讨论药性寒温五味良毒,最为详悉。兼述产地生境、药物形态及采造时月。各药大致以药名、别名、性味类集、产地生境、药物形态、采时、加工、功效主治、

  • 顺胎饮

    《妇科玉尺》卷二方。当归二钱,焦白术一钱半,酒黄芩、滑石、酒苏梗、酒白芍药、大腹皮(酒洗)各八分。水煎,分二次服,每隔八日服一剂。用于妊娠九月服用,预防难产。