52词语>中医中药>中医百科>骨瘤

骨瘤

病名。见《洞天奥旨》卷十一。因肾气不足寒湿挟痰侵袭骨骼,以致气血凝聚于骨所致。好发于长管骨的干骺端。良性者症状多不明显,发展缓慢。恶性者病初隐痛,继则难忍,入夜尤甚,生长较速,肿块推之不移,坚硬如石,与骨相连,皮色紫褐,表面静脉怒张,常伴有低热、消瘦、神疲、食欲不振等。治宜补益肾气、散肿破坚为主,内服肾气丸,外贴阳和解凝膏,必要时可用手术治疗。

猜你喜欢

  • 尾翳

    经穴别名。《灵枢·经脉》:“任脉之别,名曰尾翳。”后《针灸甲乙经》等书列作鸠尾穴之别名,见该条。

  • 汤民望

    【介绍】:南宋医家。东阳(今浙江东阳)人。精小儿方脉,为人治病,不分贫富。撰有《婴孩妙诀》2卷。

  • 赤筋

    推拿穴位。①又名浮筋。出陈氏《小儿按摩经》。位于腕部掌侧横纹,近桡动脉处。《保赤推拿法·掐赤筋法》:“掌肱交界之横纹上,靠大指边,第一赤筋,属火,以应心与小肠,掐之,治内热外寒、霍乱。”②即赤淡黄筋,

  • 长频

    经穴别名。出《铜人腧穴针灸图经》。《针灸大全》作长髎;《针灸聚英》作长颊;《针灸大成》作长频。即禾髎,见该条。

  • 白苔双灰舌

    白苔满布,有两条灰色苔呈纵形排列的舌象。若灰苔色润,可刮净者,为脾胃虚寒挟食滞,宜温中健脾消滞。若苔干厚无津,刮之不净,为肠胃热结已实,宜通里攻下(见《伤寒舌鉴》)。

  • 铜绿膏

    《眼科纂要》卷上方。用鲜铜绿9克。为末,以生蜜调涂粗碗内,将碗覆转,烧艾叶烟熏至焦黑为度,取起冷定,以乳汁调匀,放饭上蒸过,搽烂处。治睑弦赤烂。

  • 程杏轩医案

    书名。清·程文囿撰。分初集、续集、辑录等三集。合刊于1829年。全书辑录作者历年所治疑难病证验案,不分门类,每病自成一案。病证、病理记述颇详,审症亦较细致。对于真假寒热、实证类虚、阴极似阳等复杂病证的

  • 乳食积滞

    病证名。指婴幼儿伤乳、伤食而致的胃肠病。多因脾胃虚寒,乳食不化,久而成积所致。单纯饮乳积滞者,参见乳积条。乳食俱伤积滞者,称宿食不消。《诸病源候论》卷四十七:“小儿宿食不消者,脾胃冷故也,小儿乳哺饮食

  • 地稔

    见南京药学院《中草药学》。即地菍,详该条。

  • 齿漏疳

    病名。系指齿缝间流脓,愈而复发。《太平圣惠方》卷三十四:“肿脓汁出,愈而更发,谓之齿漏疳。”属牙漏。详牙漏条。