古代下胎毒法之一。取黄连捣碎,用水浸泡出汁,时时滴儿口中,婴儿初生,体内蕴有胎热,或值夏季气候炎热之时宜用之。有清热解毒的作用。
见清·刘士季《草木便方》。为蛇莓之别名,详该条。
病证名。《医学纲目》:“凡小儿所患泻痢,皆因暑湿风热,乘脾胃虚而得。”因“脾气虚,肺无所养,故大肠之气虚脱而下陷也,用补中益气,或四君子为主。”若脱出绯红或作痛者,为血虚有热,宜补中益气汤合四物汤加牡
【介绍】:见潘楫条。
①《证治准绳·类方》第八册方。贝母、天花粉、炒枳实、桔梗各一钱,黄芩、黄连各一钱二分,玄参、升麻各七分,甘草五分。水煎服。治上焦有热,痰盛作渴,口舌肿痛。②《医宗金鉴·杂病心法要诀》卷三十九方。人参、
病证名。指肝肾亏损,小便不利所致的小腹胀。《症因脉治》卷三:“肝肾虚胀之症,腰软作痛,痛连季胁,小便常涩,气怯消瘦,小腹胀冷。”多因肝肾不足,气化无权所致。治宜补益肝肾为主。腰软常痛,宜大造丸溶化龟鹿
小儿指诊法十三指形之一。详十三指形条。
见医学五则条。
即鼻毛。详该条。
病名。出《素问·奇病论》。指过食甘肥所致,口中发甜的病证。日久遂成消渴。《圣济总录》卷四十五:“内经曰,有病口甘者,此五气之溢也,名曰脾瘅。夫食入于阴,长气于阳,肥甘之过,令人内热而中满,则阳气盛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