52词语>中医中药>中医百科>食癥

食癥

病名。十二癥之一。《诸病源候论·癥瘕病诸候》:“候其人发语声嘶中满浊而后语,乏气拖舌,语而不出,此人食结在腹,病寒,日里常水出,四体洒洒,常如发疟,饮食不能常,自闷闷而痛,此食癥病也。”《圣济总录》卷七十二:“论曰,脾胃虚弱,饮食累伤,积久不去,结在肠内,与正气交争则心腹鞭痛,妨害饮食,肢体消瘦,以手按之,积块有形,谓之食癥。”《类证治裁·痃癖癥瘕诸积论治》:“食癥,脾胃先弱,饮食失调,生冷不化,日渐成块,治先主疏导而佐以和中,大和中饮或消食丸。若气壅血滞,形寒者,乌药散脾气虚血不行者,芎归四君汤;脾气郁血不行者,归脾汤;肝脾血燥不行者,加味逍遥散。”亦可用槟榔丸麦蘖汤、丁香丸等方。参见癥病、十二癥条。

猜你喜欢

  • 红演疔

    病名。出《疡医准绳》卷二。即红丝疔。见该条。

  • 喉中结块

    病名。见《杂病源流犀烛》卷二十四。多由七情郁结,气滞血瘀,痰浊凝聚所致。喉间结硬块,状如龙眼,胀塞于喉,致呼吸障碍,饮食难进。治宜解郁疏肝,消肿散结。可选用柴胡疏肝散、桃红四物汤等加减。或结合全身情况

  • 胎病风痰

    病证名。出《普济方》卷三百五十九。指小儿晕卧,动则作呕,吐泡沫粘液,言语不利,或发癫痫等症。由于儿在胎中,孕母恣食油腻煎炒,影响脾肺功能,产生风痰所致。宜用清热凉膈、消风化痰之剂。

  • 缓补

    补法之一。用甘缓平和的药物缓缓调补,促使正气逐渐恢复,亦即慢病缓治之意,故称。例如四君子汤补气,四物汤补血,均属缓补范围。

  • 马印麟

    【生卒】:1646~约1735【介绍】:清医家。字长公,古青(今山东益都)人。三世业医,尤精儿科。因见小儿脐风夭折者甚众,遂辑《保婴秘诀》(1696)。详论婴幼儿之产出、断脐、洗浴、哺乳等调护法。倡断

  • 四时感冒

    病名。见《赤水玄珠》。亦称冒寒、小伤寒。指春夏秋冬四时外受风寒之邪而症状较轻者。详感冒条。

  • 养化廓

    眼的八廓名称之一。用相应脏腑的功能命名者。见葆光道人《眼科龙木集》。①《审视瑶函》认为此廓即巽廓,络通中焦,“心包与中焦相为脏腑,胞络营血,以滋养中焦,分气以化生,故曰养化廓。”②《医宗金鉴·眼科心法

  • 指甲。《灵枢·本藏》:“肝应爪,爪厚色黄者,胆厚;爪薄色红者,胆薄。”

  • 胫(jìng 竞)

    出《灵枢·经脉》。①泛指小腿。②胫骨。

  • 五崩

    病名。指崩下的血有五种不同的颜色。《脉经》:“白崩者形如涕,赤崩者形如绛津,黄崩者形如烂瓜,青崩者形如蓝色,黑崩者形如血也。”详各条。