病名。出《外科理例》卷四。指有头疽生于鬓角,属手少阳三焦、足少阳胆二经。由相火妄动,外感风热而发。初起宜服柴胡清肝汤、或鼠粘子汤;脓成者宜服托里消毒散。外治初用二味拔毒散。余证治见有头疽及额疽。
证名。出《素问·玉机真藏论》。即心烦。详该条。
《灵枢·寒热病》:“足太阳有通项入于脑者,正属目本,名曰眼系。”即目系。详该条。
痰证之一。因痰涎阻滞心膈所致。《万病回春·痰饮》:“痰涎症者,浑身胸背胁痛,不可忍也,牵掣钓痛,手足冷痹,是痰涎在心膈也。”参见痰证条。
即十二病绝产。详该条。
病名。出《外科启玄》卷六。即筋疽。见该条②。
书名。2卷。明·薛己撰。刊于1548年。上卷列述经候不调、经漏不止等15类妇科疾病的证治和方药;下卷介绍保胎、小产等15类产科疾病的证治和方药,每类疾病后附有作者治案。现有《薛氏医案》本。
病名。《喉科紫珍集》上卷:“此症因受湿热郁气,七情所伤而起。初起靠舌根横生,红紫色,青筋直现。”
见《白喉忌表抉微》。系治疗白喉病的一种药物分类。在“正将”中的中层消药为:大木通、神曲、焦查肉、陈皮、砂仁。在“猛将”中的中层消药为:厚朴、枳实、莱菔子。在“次将”中的中层消药为:小木通、枳壳、炒麦芽
疮疡的内治法则之一。见《太平圣惠方》卷六十一。即用调和营卫的药物,促使经络疏通,血脉调和流畅,以达到疮疡消肿止痛的目的。适用于痈疽初起。本法多与它法并用,如和营法瘀用活血散瘀汤;养血和营用桂枝加当归汤