病证名。九注之一。《诸病源候论·生注候》:“人有阴阳不调和,血气虚弱,与患注人同共居处,或看侍扶接,而注气流移染易得注,与病者相似,故名生注。”症见心胁痛,转移无常,或体中痛,移易牵制,冲绞心胁。日久
【介绍】:元代营养学医家。蒙族。曾任饮膳太医。1314~1320年(延祐年间)主管宫庭饮食,药物补益等工作。积十余年的经验,集诸家本草、名医方术、谷肉果菜等有关补益的内容,于1330年(天历三年)编成
【介绍】:唐代民间医生。荆州(今湖北境内)人。精外科,善治骨折,对复杂性骨折病人,使用药酒麻醉,然后进行手术治疗切开皮肉,剔除碎骨,外贴药膏,封闭伤口,即愈。
【介绍】:明代医家。歙县(今安徽歙县)人。名医江瓘之子,随父学医。二十岁后,游于江浙、山东、河北等地,博采验方治案。将父亲遗稿《名医类案》编次增补,用十九年功夫,先后修改五次才告完成。
见《南方草木状》。为睡菜之别名,详该条。
病证名。出《诸病源候论》卷四十三。又名横生、觅盐生、讨盐生、侧棱。指产时儿手先下。
【生卒】:八至九世纪【介绍】:唐代医家。撰有《行要备急方》一卷。《外台秘要》记载:元希声为元侍郎(唐宫庭主管医疗等的官员),曾集有《张文仲疗诸风方九首》。
指气脱、血脱、神脱。明·赵贞观《绛血丹书》:“产后患崩者,谓之血脱;气短似喘者,谓之气脱;妄言妄见者,谓之神脱。”也有认为产后气随血脱,出现的唇白,眼闭,口开,手撒,厥冷,六脉微细欲绝者,谓之气脱。
又称房室伤、色欲伤、色劳。指性生活过度,使肾精亏耗,是虚损的病因之一。
见《广东中草药》。为山莲藕之别名,详该条。