出《灵枢·营卫生会》:“夺血者无汗,夺汗者无血。”夺,耗损之意。血汗同出一源,如已经失血的,不能再发其汗;已经发汗的,不能再耗其血。耗血而又。发汗,发汗而又耗血,汗血两失,气阴大伤,会加重病情,这是错
见《东还纪程》。为芫花之别名,详该条。
【介绍】:见兰茂条。
【介绍】:宋代藏医学家。出生于西藏雅隆地区。潜心钻研“八支”医理,著有《经释月光疏》等。
即刺血疗法。见该条。
病名。本病由伤寒或发惊后所致。唇白而肿,多兼眉棱骨痛,厥逆眩晕,气秽颐浮,齿击狂逆等症。治宜清火解毒,可用清瘟败毒饮加减。参见茧唇条。
民族药学专著。西藏卫生局等编。全书分3册,第三册待出版。第一、二册合编。共收药物174种,方剂290个。药物部分记载药物的性状、鉴别、炮制、性味、功能与主治、用法与用量、注意事项及贮藏等内容。方剂部分
病证名。指黑睛漏。《证治准绳·杂病》:“有漏生于风轮,或正中,或略偏,病至此,目亦危矣。”相当于今之角膜漏。
古病名。亦作奔豚、贲肫,又称奔豚气。《难经·五十四难》:“肾之积,名贲豚,发于少腹,上至心下,若豚状,或上或下无时,久不已,令人喘逆,骨痿,少气。”《灵枢·邪气藏府病形》:“肾脉……微急为沉厥,奔豚。
见《诸病源候论》卷四十三。指产妇临产时,背平着蓆,体不倦曲,使儿易产,所采取的体位,称卧产。