病证名。出《素问·通评虚实论》。乳子中风发热,“喘鸣肩息者,脉实大也。缓则生,急则死。”张志聪:“风热之邪,始伤皮毛,喘鸣肩息,是风热盛而内干于肺气宗气,故脉实大也。夫脉之所以和缓者,得阳明之胃气也,
肾疳五证之一。出《小儿药证直诀》。详牙疳条。
【介绍】:见李珣条。
①见《福建民间草药》。为虎耳草之别名。②见《广东中药》Ⅱ(生草药部分)。为磨盘草之别名,各详该条。
见《天宝本草》。为盘龙参之别名,详该条。
见《伤寒明理论·腹满》。即燥矢。详该条。
经外奇穴名。见《针灸经外奇穴治疗诀》。位于肩胛部,腋后纹头直上,与第四胸椎棘突相平处。主治肩背疼痛。直刺0.5~1寸。艾炷灸3~7壮;或艾条灸5~15分钟。
病名。儿科常见疾病之一。即惊厥。以搐、搦、掣、颤、反、引、窜、视等八个主要证候为其特征。多见于5岁以下的幼儿,7岁以上的则逐渐减少,年龄越小,发病率越高。病情变化极快,多危及生命。唐以前将本病归入痫证
病名。见《外科启玄》卷九。是由艾火条灼而伤的一种小面积烧伤。即灸疱,详该条。
病证名。见《婴童百问》。痰涎壅滞,烦闷颊赤,口干烦渴,项颈结热者。宜清凉饮子(大黄、连翘、芍药、羌活、当归、防风、甘草、山栀仁)。心脾壅热多涎者,用牛蒡子散(牛蒡子、栀子仁、甘草、川芒硝、郁金、枳壳)