见《景岳全书·妇人规》。即血热经行先期。详该条。
证名。见《温疫论》上卷。指服药后出现烦闷及头、身发痒等症。《伤寒绪论》烦热:“凡服药后,烦闷不安,头面发际遍身发痒者,谓之药烦,此胃虚不能胜药力也。与热姜汤徐徐呷之。药中宜加生姜以行胃气自安。”本证可
证名。即虚喘。指呼吸气短,如不能续的症候。多由真元受伤,脏气虚衰,肾不纳气所致。《景岳全书·杂证谟》:“似喘者,其责在肾。”“肾主精髓而在下焦,若真阳亏损,精不化气,则下不上交而为促促者,断之基也。”
见《广西民间常用草药》。为一箭球之别名,详该条。
臂的外侧。《素问·骨空论》:“臂骨空在臂阳,去踝四寸两骨空之间。”
病名。多因痧后余毒未清致齿烂龈腐而臭者。即走马牙疳。详该条。
病名。出《疡医准绳》卷二。生于足面,状如粟米,痒极入骨,急隔蒜灸之。
病证名。明·赵贞观《绛雪丹书》:“妊娠胸腹胀满,或遍身浮肿,小便艰涩,名曰子水不利。”参见妊娠肿胀条。
病证名。见《症因脉治》卷三。指感受外邪引起的消渴病,有燥火、湿火之分。详燥火三消、湿火三消、消渴条。
即四乌鲗骨一芦茹丸,见该条。