痧证之一。《杂病源流犀烛·痧胀源流》:“霍乱痧,痛而不吐泻者,名干霍乱,毒入血分也,宜放痧。新食宜吐,久食宜消,食积下结宜攻。痛而吐泻者,毒入气分也,宜刮痧;有痧筋则放,宜调其阴阳之气。须知肠胃食积,
【介绍】:元代医生。安徽怀远人。参见朱肯堂条。
见《外台秘要》卷三十三。即白术汤第一方,见白术汤条。
《医学传灯》卷下方。沙参、葳蕤、薏苡仁、山药、石斛、黄芩、白芍药、桔梗、甘草、地骨皮、陈皮、芡实。水煎服。治秋伤于燥,内热咳嗽,肺火传于大肠而致肺燥作泻。
二十三蒸之一。见《诸病源候论·虚劳骨蒸候》。详二十三蒸条。
见《丹溪心法》卷二。即麻子仁丸,见该条。
脏腑有严重的内伤。《素问·宝命全形论》:“弦绝者,其音嘶败;木敷者,其叶发;病深者,其声哕。人有此三者,是为坏府。”
经穴别名。出《圣济总录》。即上巨虚,见该条。
见《兰室秘藏·眼耳鼻门》。即碧天丸,见该条。
见《分类草药性》。为赤阳子之别名,详该条。