泛指脏腑功能活动失调。通常用以说明脏腑气化过程中,升清降浊机能紊乱,因而产生呃逆、胸脘痞闷、腹胀、腹痛、二便失调等症。
宋代医官职称。其职位仅次于太医局令,协助太医令主管太医局工作。
管,同脘。即下脘部。《灵枢·上膈》:“人食则虫上食,虫上食则下管虚,下管虚则邪气胜之,积聚以留,留则痈成。”
涌流出于外。《素问·著志教论》:“阳气滂溢,干嗌喉塞。”
出《抱朴子》。即海马,详该条。
见《证治准绳·疡医》卷二。即白术散第二方。见白术散条。
病名。见《医宗金鉴》卷八十八。即颞下颌窝处损伤。多由跌扑损伤所致。症见耳部肿痛,耳中流血,甚则骨肉俱伤,头痛头晕,不省人事。治宜活血、止血、安神、镇痛。内服正骨紫金丹、云南白药,外用葱汤淋洗,贴混元膏
病证名。出《伤寒论》。因心火炽盛者,症见舌伸出口外不收,肿胀多涎,治宜清心泻火、涤痰开窍,用黄连解毒汤加竹沥、大黄、木通。因热病后阴液伤,而热未尽,症见舌伸长吐出口外,无力收缩,舌起裂纹,治宜养阴清热
见《全国中草药汇编》。为水飞蓟之别名,详该条。
书名。4卷。清末·凌奂撰。撰年不详。本书收集作者常用的外科经验方(包括五官科及皮肤科),分为升降部(系化学制剂类)、围药部、内消部、内护部、化毒部、拔毒部等共21类,附补遗方1类。现有《三三医书》本。