52词语>中医中药>中医百科>足厥阴肝经

足厥阴肝经

十二经脉之。代号LR。《灵枢·经脉》:“肝足厥阴之脉。起于大指丛毛之际,上循足跗上廉,去内踝一寸,上踝八寸,交出太阴之后,上腘内廉,循股阴,入毛中,过阴器,抵小腹,挟胃、属肝、络胆,上贯膈,布胁肋,循喉咙之后,上入颃颡,连目系,上出额,与督脉会于巅;其支者,从目系下颊里,环唇内;其支者,复从肝别,贯膈,上注肺。”本经足大趾背侧外际(大敦)起始,向上沿着足背内侧到达内踝前一寸(中封)的部位,再向上在三阴交穴处与足太阴脾经足少阴肾经相会,在内踝上八寸处交叉到足太阴脾经的后面,上至腘窝内缘(曲泉)沿着大腿内侧,分布于阴毛部位,绕过阴器(外生殖器),到达小腹,挟着胃的旁边,属于肝脏,联络胆腑,向上贯穿膈肌,分布在胁肋部,沿着喉咙的后边,向上进入鼻咽部,联系目系(眼与脑相连的组织),上出额部,与督脉会于巅顶。它的支脉,从目系下行到口颊里边,环绕唇内。它的另一条支脉从肝分出,贯穿膈肌,进入肺中。肺气由此回复到手太阴肺经。本经发生病变,主要表现为腰痛疝气,妇人少腹肿,咽干,面色灰暗,胸满呕逆,飧泄,遗尿癃闭等(图78)。

图78

猜你喜欢

  • 飞伤喉痹

    病名。多因阳明火毒上冲咽喉,或感受秽恶之气,或酒后怒火上乘所致。症见喉间卒然肿胀,顷刻转大,红肿疼痛。治宜泻热解毒,消肿止痛。用粘子解毒汤、泻心汤,五味消毒饮等加减。参见飞疡喉、急喉闭条。

  • 钟恒国

    【介绍】:见钟大延条。

  • 髁(kē 棵)骨

    即髋骨。详该条。

  • 白色喉风

    病名。多由寒邪外袭,火热内蕴致使喉关及喉核等处色白,咽喉不适,或呈现溃烂而斑色红紫。《喉科秘旨》卷上:“此症因寒包火,伏于肺经。白而不肿,上有红紫烂斑,脉象不数,身热怕寒,火欲外发。用六味汤加味。”

  • 宣毒散

    《证治准绳·疡医》卷一方。①煨大黄、白芷各五钱。水煎,食前服。治毒疮便秘,脉沉实者。②露蜂房(炒焦)三两,天南星、赤小豆一两,小米一合,生草乌二钱半,生白矾半分。为细末,用淡醋调涂四周,干即再上。治诸

  • 周洪

    【介绍】:宋代官吏。字文渊。邓州穰(今河南邓县)人。中进士,任秘书省著作佐郎,通判戎州(今四川宜宾)等职。他鉴于当地人不信医药,患病多祈求鬼神,因此下令严禁巫术,并取古代医方刻于石上,此后,戎州一带始

  • 虫碎舌

    即红中蚀烂舌。详该条。

  • 妊娠小便不通

    病证名。出《诸病源候论》卷四十二。亦名转胞、转脬、胞转。指以脐下急痛为主症的小便不通。多因强忍小便(忍尿疾走、忍尿入房、饱食忍尿等),或寒热所迫,或惊恐暴怒,水气上逆,气迫膀胱,使膀胱屈戾不舒所致。治

  • 刘邦永

    【介绍】:明代医家。从化(今广东从化)人。少年时孤贫,在山中打柴为生。传说后来跟从“异人”学医,于是以医行世。用药不拘限于古方,为人放荡不羁,故人称是颠狂废人,因而自称“废翁”。好神仙,并推崇太素脉。

  • 足太阴经病

    即脾经病。十二经病之一。《灵枢·经脉》:“是动则病舌本强,食则呕,胃脘痛,腹胀,善噫,得后与气,则快然如衰,身体皆重。是主脾所生病者,舌本痛,体不能动摇,食不下,烦心,心下急痛,溏瘕泄,水闭,黄疸,不