52词语>中医中药>中医百科>补气摄血

猜你喜欢

  • 即脸,头的前部。《灵枢·邪气脏腑病形》:“十二经脉,三百六十五络,其血气皆上于面而走空窍。”“诸阳之会,皆在于面。”人体内脏发生病变时,往往在面部反映出神色的变化。面部望诊是望诊的重点内容之一。

  • 后溪

    经穴名。代号SI3。出《灵枢·本输》。属手太阳小肠经。输(木)穴。八脉交会穴之一,通督脉。位于手掌尺侧缘第五掌骨小头后方,握拳时,当掌横纹端,赤白肉际处是穴。布有尺神经手背支,并有指背动、静脉及手背静

  • 忧郁

    情志三郁之一。多因悲忧过度所致。《景岳全书·杂证谟》:“若忧郁病者,则全属大虚,本无邪实。……盖悲则气消,忧则气沉,必伤脾肺;惊则气乱,恐则气下,必伤肝肾。此其戚戚悠悠,精气但有消索,神志不振,心脾日

  • 地肤草

    出《范汪方》。即地肤苗,详该条。

  • 纹滞

    即指纹郁滞,推之不畅。主病邪稽留,阻遏营卫运行,每因痰湿、食滞、邪热郁结所致,均属实证。

  • 痞根

    经外奇穴名。出《医经小学》。位于腰部,当第一腰椎棘突下旁开3.5寸处(《医学入门》)。另说在“十二椎下旁开三寸半”(《医宗金鉴》);“第十一胸椎之下两侧,相去三寸半”(《中国针灸学》)。主治痞块。艾炷

  • 鸡爪果

    见《南宁市药物志》。为枳椇子之别名,详该条。

  • 碧翳

    病名。《古今医统》:“此因风热久亢而生碧翳,淡青色于黑睛上,不痛不痒,久则失明。”参见宿翳及旋螺突起等条。

  • 虚淋

    病名。见《证治汇补·下窍门》。①指肾虚精败之淋证。多因男子精未盛,老人精已衰,而为房劳所伤,致肾虚精败成淋。其证大小便牵引而痛,愈痛则愈便,愈便则愈痛。治宜温补。用《金匮》肾气丸,或生料鹿茸丸。②即劳

  • 秦王九疸散

    《千金翼方》卷十八方。又名九疸秦王散栀子仁(治胃疸,食多喜饮,量增半)、茜草根(治心疸,心中烦热,量增半)、葶苈子(治肾疸,唇干,量增半)、栝蒌(治脾疸,尿少而赤,量增半)、川椒、瓜蒂(治膏疸,饮少尿