52词语>中医中药>中医百科>蝼蛄疖

蝼蛄疖

病名。常见头皮疮疡之一。见《外科大成》卷三。又名曲蟮拱头蝼蛄窜穴。由暑热生疖失治所致。多发于小儿头皮,初起为毛囊性丘疹,逐渐增大如黄豆至梅李大小之疖肿,根底坚硬,继之形成脓肿,多自溃浓出;因脓泄不畅,则根底坚硬不易消退;疮内隔膜相裹,故愈而又发;亦有疮口经久不敛,使头皮串空者。治宜凉血解毒,内服五味消毒饮化裁;如疮口久不收敛者,服四妙汤外治宜进行扩创,将串空头皮剪通,使无藏脓之处,用菊花煎水日洗一次,外贴千锤膏或生肌玉红膏收口。相当于穿掘性毛囊炎。

猜你喜欢

  • 肝气盛

    证名。又名肝气实。指肝经邪气盛实的证候。《灵枢·淫邪发梦》:“肝气盛,则梦怒。”《圣济总录》卷四十一:“气盛则为血有余,故目赤,两胁下痛引少腹,善怒,甚则气逆头眩,耳愦颊肿,皆肝实之证也。”肝气盛实,

  • 痛风

    病名。亦有名痛痹、历节、白虎历节、风痹、白虎风者。《格致余论·痛风论》:“彼痛风者,大率因血受热,已自沸腾,其后或涉冷水,或立湿地,或扇取凉,或卧当风,寒凉外搏,热血得寒,汗浊凝涩,所以作痛,夜则痛甚

  • 阳虚发热

    病证名。指阳气虚衰而致的发热。见《丹溪心法·发热》。《景岳全书·杂证谟》:“阳虚者,亦能发热,此以元阳败竭,火不归源也。”《医碥》卷一:“阳虚谓肾火虚也。阳虚应寒,何以反发热?则以虚而有寒,寒在内而格

  • 血虚自汗

    自汗证之一。见《世医得效方·大方脉杂医科》。因血虚而致自汗者,伴见心悸惊惕,形瘦烦倦等症。治宜补血敛营为主,用当归建中汤、四物汤加减。血虚有热者,用当归六黄汤。若大失血之后,汗多不止,气随血脱者,急宜

  • 薅(hāo 蒿)田蔗

    见《本草纲目》。为茅莓之别名,详该条。

  • 放点

    见《救偏琐言·放点证治准》。即痘疮见形。详该条。

  • 方古庵

    【介绍】:见方广条。

  • 等分

    指方剂中各个药物的用量相等。

  • 水位

    运气术语。寒水所主之位。《素问·至真要大论》:“水位之主,其写以咸,其补以苦。”王冰注:“水之位,冬至前后各三十日,终之气也。”

  • 治百病方

    新出土汉代竹、木简牍医书。不著撰人。1972年于甘肃武威县旱滩坡东汉墓中出土,现存92枚手写医简,其中可辨识的药方约36首,药名百余种。此外还有针灸疗法等内容。这是历代文献所未收载的一部早期医学文献。