52词语>中医中药>中医百科>

蛔虫。古文献中的蛕、蚘,均为蛔的异体字。参见蛔虫条。

猜你喜欢

  • 止血草

    ①见《福建民间草药》。为紫珠之别名。②见《安徽中草药》。为墨旱莲之别名。各详该条。

  • 阴痹

    病名。①指发于阴分的痹症,如骨痹之类。《灵枢·五邪》:“邪在肾,则病骨痛、阴痹。阴痹者,按之而不得,腹胀,腰痛,大便难,肩背颈项痛,时眩。”②指阴邪所致的痹症,如寒痹之类。《素问·四时刺逆从论》:“厥

  • 积筋

    同宗筋。《灵枢·五味》:“阴者,积筋之所终也。”详宗筋条。

  • 劳损

    病证名。指虚劳、虚损之属阴虚者。《景岳全书·杂病谟》:“劳损之病,本属阴虚。”多因恣饮纵酒、色欲无度、劳倦过极,精血受损所致。《不居集》卷十九:“精极则阴虚,阴虚则无气,以致为劳为损。”详虚劳、虚损条

  • 脬转

    病名。即转胞。《太平圣惠方·治脬转诸方》:“夫脬转者,是脬屈辟,小便不通。”详转胞条。

  • 太祖

    经外奇穴别名。《中国针灸学》:“椎顶又名太祖。”江苏省中医学校《针灸学》作崇骨别名。

  • 着噤

    病证名。又名初生着噤。简称噤。《诸病源候论》卷五十:“小儿初生,口里复结聚,生于舌上,如黍粟大,令儿不能取乳,名之曰噤。此由于胎时,热入儿脏,心气偏受热故也。”

  • 傍刺

    出《针灸甲乙经》。即傍针刺。见该条。

  • 赤利

    病证名。指小儿下利而赤多者。《诸病源候论》卷四十七:“小儿有挟客热,客热入于经络,而血得热则流散,渗入大肠,肠虚则泄,故为赤利也。”其症下利带有赤色粘胨,或下纯血,并伴有烦渴、脉数等。治以清热凉血为主

  • 三阳头痛

    病证名。见《医垒元戎·三阳头痛》。太阳头痛、阳明头痛、少阳头痛的合称。《冷庐医话》卷三:“头痛属太阳者,自脑后上至巅顶,其痛连项;属阳明者,上连目珠,痛在额前;属少阳者,上至两角,痛在头角。”治疗当于