52词语>中医中药>中医百科>蓄血证

蓄血证

病证名。一作蓄血。出《伤寒论·辨阳明病脉证并治》。①指外感热病邪热入里,与血相搏,而致瘀热蓄结于内的证候,即伤寒蓄血证太阳腑证之一《重订伤寒补天石·续集》卷下:“蓄血者,瘀血蓄结于内也。或当汗不汗,或不当汗而汗,皆能致此也。大要热能燥血,故血不流行,而蓄结于内耳。凡伤寒有热,小腹鞕满,小便反利者,蓄血证也。甚者喜怒如狂、屎黑、身黄。通用抵当丸桃仁承气汤主之。若有外症不解者,先用桂枝汤解外,后用桃仁承气汤。下尽瘀血为愈。上焦蓄血,胸中手不可近而痛者,犀角地黄汤中焦蓄血,中脘手不可近而痛者,桃仁承气汤。下焦蓄血,小腹手不可近而痛者,抵当汤。”②泛指多种瘀血郁结于内的证候。《杂病源流犀烛·诸血源流》:“蓄血,瘀血郁结也……当有上、中、下之分。如衄、呕、唾、吐血,皆属上部。苟蓄于此,其症必兼善忘;血结胸中,则属中部。苟蓄于此,其症必兼胸满、身黄、漱水不欲咽;血凝下焦,又属下部。苟蓄于此,其症必兼发狂、粪黑、小腹硬痛……非蓄血止属伤寒热病才有之也。”《证治准绳·杂病》:“蓄血,夫人饮食起居,一失其宜,皆能使血瘀滞不行。故百病由污血者多。”或由醉饱入房,竭力伤肝,或因登高坠下,重物撞打、箭镞刃伤所致。又《血证论·蓄血》:“癫犬咬伤,毒聚胞中,故令发狂,皆属蓄血之证。”

猜你喜欢

  • 吴杰

    【介绍】:明代医生。字士奇。江苏武进人。因精于医术,在弘治间(1488~1505年)被征到京城,先后任御医等职。

  • 单燕子症

    病名。见《喉牙口舌各科秘旨》(喉舌备要)。《喉科方论》:“此症发在喉内,或左或右,单起一片,形似燕子,亦有白膜黄膜。治法左平肝,右清肺,余与双燕子同。”参见双燕子症条及单喉痹条。

  • 天地气交

    泛指天气和地气的交会。《素问·四气调神大论》:“天地气交,万物华实。”王冰注:“夏至四十五日,阴气微上,阳气微下,由是则天地气交也。”张志聪注:“天地气交,阳气施化,阴气结成,成化相合,故万物华实。”

  • 命带

    脐带的别名。

  • 竹叶地丁

    见《浙江中药手册》。为瓜子金之别名,详该条。

  • 鼻液

    即涕。详该条。

  • 妊娠外感舌

    指孕妇外感的舌诊。妊娠妇女患外感病,轻则母体受病,重则可影响胎儿,辨证尤须慎重。《伤寒舌鑑》以面色诊察母病,以舌色诊察胎病。色泽鲜明,则母子俱安,色泽暗晦则母子俱危。面赤舌青,可能为死胎。

  • 疳湿疮

    出《备急千金要方》卷五。即疳湿。详该条。

  • 石芾(fú 福)

    【介绍】:南 晚清医家。字寿棠,又字湛棠。安东(属江苏)人。举孝廉,世医,撰有《医源》一书(1861年),总论人身脏腑、五行、阴阳、四诊、内、妇、儿等科,以及用药等。另辑有《温病全编》(1867年)一

  • 医案

    医生诊治病症的记录,又叫病案。其内容包括症状、辨证、立法、处方、用药以及有关其他情况(如姓名、性别、年龄、职业等)。《史记》记载西汉名医淳于意的二十五例医案(当时称为“诊籍”),是我国现存最早的病案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