药材学
书名。南京药学院药材学教研组编。本书系统地整理了药材学的总论及700余种药材的生产、鉴定和应用知识,并附有药用动植物、药材外形、饮片及组织粉末等图共1300余幅。是一部较大型的药材参考书。1960年由人民卫生出版社出版。
书名。南京药学院药材学教研组编。本书系统地整理了药材学的总论及700余种药材的生产、鉴定和应用知识,并附有药用动植物、药材外形、饮片及组织粉末等图共1300余幅。是一部较大型的药材参考书。1960年由人民卫生出版社出版。
出《证治准绳·女科》。即分娩。详该条。
七窍之一。位于鼻翼下方的孔窍。是呼吸空气出入的通道。古人认为观察鼻孔的出气,可以测候膀胱水道是否通利。《灵枢·师传》:“鼻孔在外,膀胱漏泄。”
病名。指缠喉风之发于单侧者。详缠喉风条。
证名。指病邪侵入太阳而所出现的证候。《伤寒论·辨太阳病脉证并治》:“太阳病,脉浮紧,无汗发热,身疼痛,八九日不解,表证仍在,此当发其汗,……麻黄汤主之。”又:“太阳病,外证未解,脉浮弱者,当以汗解,宜
骨名。又名小膀骨。即桡、尺骨的统称。《医宗金鉴·刺灸心法要诀》:“肘下之骨曰臂骨。”
见梅师方条。
病名。《证治准绳·疡医》卷三:“缠耳常出白脓。”多由湿浊痰毒上犯耳窍所致。耳中出脓色白,听力下降。治宜解毒排脓。可选用龙胆泻肝汤、柴胡清胆汤等加减。参见聤耳条。
证名。出《诸病源候论·虚劳病诸候》。指大病后因体虚而多汗。参病后多汗条。
证名。指进食后片刻即吐出。《金匮要略·呕吐哕下利病脉证治》:“食已即吐者,大黄甘草汤主之。”《金匮要略心典》卷下:“经云清阳出上窍,浊阴出下窍,……若下既不通,必反上逆,所谓阴阳反作,气逆不从,食虽入
见《甘泉县志》。为王不留行之别名,详该条。