茄母
出《摘元方》。为茄根之别名,详该条。
出《摘元方》。为茄根之别名,详该条。
见《中药形性经验鉴别法》。即赤石脂,详该条。
【介绍】:参见吴正伦条。
见《广西药用植物名录》。为四方藤之别名,详该条。
①证候名。振掉动摇之象。《素问·阴阳应象大论》:“风胜则动。”②脉象。《伤寒论·辨脉法》:“阴阳相搏名曰动。”参见动脉条。
病证名。因肾阴虚损,肝气偏盛,胎气上逆,上冲心胸。症见烦躁不安,甚则胁痛,喘急。参见子悬条。
证名。指麻风病重症的五种表现。见《疠疡机要》卷上。又名五不治。即皮死麻木不仁,肉死针刺不痛,血死溃烂无脓,筋死指脱,骨死鼻柱坏。
古病名。出《诸病源候论》卷三十四。多因忧郁思虑而得。症为颈部或腋下生核,伴有寒热,终成漏症。初宜内服犀角散。破溃有脓者可用雄黄一分,白矾一分,龙胆三分,细辛半两,川大黄半两,地胆半两,石决明一分,续断
【介绍】:北宋医家。本卫州(今河南汲县)人,后客居河阳(今河南孟县)。精医书,善用张仲景法治疗伤寒。曾治愈国医治疗无效的光献皇后病,而授尚药奉御。著有《传家秘宝方》三卷。子孙奇、孙兆,皆以医闻名。
《疡医大全》卷二十二方。麦门冬、山茱萸、金银花、当归各一两,熟地黄二两,人参、白术各五钱,肉桂一钱。水煎服。治背痈将愈,疮口不收。
病证名。小儿食积成痞而致发热者。《幼科指南》:“痞热者,由饮食不清,伏结于内,致成痞块,以生内热,熏灼于外。”宜以消积清热为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