辨证论治术语。指疾病的发病、病因、病理上先后主次的标本关系。辨别这些关系,作为治疗主次步骤的依据。参见标本条。
脉学著作。简称《脉诀启悟》。1卷,原题清·徐灵胎撰。本书首论诊法,次分述浮、沉、迟、数、滑、、虚、实等28脉,各辨其形象、主病、寸关尺、虚实(指证候合脉)、兼脉、兼象等。每脉均列“诊宗脉学”(内容与《
书名。见《隋书·经籍志》、《旧唐书·经籍志》作《黄帝十二经脉明堂五脏图》。1卷,已佚。
药物学著作。3卷。清·屠道和撰于1863年。本书收载药物500余种,根据药性将药物分为平补、温补、补火、滋水、温肾、温涩等31类,又续增二品(类)。附录为日食菜物及脏腑主治药品。本书系参考多种本草文献
五行学说内容之一。出《素问·六微旨大论》:“亢则害,承乃制。”《类经》注:“亢者,盛之极也。制者,因其极而抑之也。盖阴阳五行之道,亢极则乖,而强弱相残矣。故凡有偏盛,必有偏衰。使强无所制,则强者愈强,
病名。即宿食。《济生方》:“禀受怯弱,饥饱失时,或过餐五味鱼腥乳酪,强食生冷果菜,停留胃脘,遂成宿滞。”治疗轻者宜消导,用枳术丸,保和丸等;甚者宜下,备急丹之类。详伤食、宿食、宿食不消条。
①出《名医别录》。为独活之别名。②出《新修本草》。为银线草之别名。各详该条。
火头痛的别称。《医林绳墨·头痛》:“有心烦头痛,病出于耳,其络在于手足少阳二经。其症自耳前后痛连耳内,痛甚则心烦。治宜黄连、山栀之属,泻之则愈,此为火热之头痛也。”详火头痛条。
病名。见《万氏女科》。病因孕后冒雨,或感受雾露之邪,久坐湿地,及汗出冷浴,以致湿伤于肌腠。症见发热,骨节烦痛,身重头重鼻塞等。治宜祛湿安胎。方用黄芩白术汤(黄芩、白术、苏叶、生姜)。
指饮食物经过消化吸收而化生的营养精华,它是人体生长发育、维持生命活动的物质基础。由于来源于饮食水谷,禀受于后天,故又称后天之精。